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北疆 > 第五十九章 军功赐田

第五十九章 军功赐田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北疆!

第五十九章军功赐田

风凉凉于夜,月明星稀。

“审问过了,确实是马匪草上飞一伙。”

“不是前段时间被边军和戍军联合围剿了吗?怎么还有这么多人?”李铭问徐瀚文。

“新收编了几个匪寨,来的不是草上飞的本部人马。对了,草上飞三首领的脑袋用草木灰腌好了,说是沁水郡给出了十万铜元的花赏。”

听到这个李铭极为高兴,钱越来越多,终于不用愁钱了。杀人放火金腰带,古人诚不欺我。缴获极多,不过李铭当着大家的面,按功劳大小,全部分了下去。李铭只留下了二十匹最好的马,和相应的马刀马具。

第二天,援军姗姗来迟,而带队的竟然还是沁北县兵曹曹正顾春山。

双方大眼瞪小眼许久,李铭强忍住没有拔刀,但杀人的心已经种下,只待风高夜黑。

一箭而已,怕他个鸟。李铭就是要用箭射杀他,告诉他背后的人,他李铭也有牙齿,会咬人,会吃人,不是好惹的。大不了,鱼死网破,隐身暗处,看顾氏、姜氏愿意拿出多少人命为他陪葬。

沁北县县城。记功、问俘、敲锣打鼓夸功。投毒嫌疑人的帽子自然被摘掉,精通级真气武技箭杀,入军中,即授中等尉官军衔,战场之上,杀敌效率极高,立功极快,还用得着用投毒、再假装救人这种极有可能伤及自身的手段“立功”。

当天,李铭的军功赏赐就下来了。功劳太大,官府直接在蒲良堡赐地300余亩,全是水浇地,乃是沁北县最好的耕地之一。李铭的军功赐田大大增加,达到了近400亩。另外,以合一塘为中心,方圆十里山林皆记入李铭名下,酬功。

李铭请求颁发的屠宰点执照,县正郑志鹏允了,递入沁北县参政院审议,县参政院常驻参政全票通过。同时,李铭作为备选参政,列入了下一届沁北县参政院换届候选名单。

400亩地握在手,如今,李铭成了名副其实的蒲良堡大地主。

两天后,李铭带着百余名新戍民和缴获的二十匹马回到谷山村。

跟李铭一起来到谷山村的,都是胡脊山一战表现的特别好的汉子们,敢打敢杀,不怕死。

当时,沁水县县正郑志鹏大笔一挥,谷山村应分配名额之内,凡李铭选中的人都分往谷山村。几乎人人都想跟着李铭去谷山村,只是名额有限,无奈依依惜别。

滔滔不绝的沁水河,水面与堤坝几乎持平,百余米水深,时不时可看到庞然大物在水下。

谷山村的寨墙斑驳有年,尽是沧桑。

好多村民等着新人到来,好多新寡的妇人,期待如意郎君。

村正刘峰峦、教书先生刘芷峦,站在最前面。花姨和她的女儿也在,大妞个子更高了,谷承来越来越像个小大人了……

朱越泽和齐大爷等人还在合一塘,那是李铭的根基所在、财富所在,要守护,要看紧。

100余名新戍民,拿着简单的行李,拿着用胡脊山一战的缴获和赏赐换来的锄头、镰刀、吃的、喝的、用的,推着独轮车,从沁北县一路推到谷山村。这一年的新戍民,只要在胡脊山拼了命,立了功,都算是一个小富人,土匪有今日没明日,钱财和值钱的东西往往带在身上,全便宜了他们。

而暗地里,徐瀚文可是替师父克扣了不少东西,看徐瀚文、宁庆、庄子游满满当当的行李就知道。

归属李铭的20匹马的马背上也驮了好多物品,乃是沁北县代付了马匪草上飞三首领的花红,10万铜元,李铭买买买,买了好多,为谷山村熟识的人都带了礼物。

满以为,新人到来最震撼的肯定是人山人海的迎接和锣鼓喧天的热闹,结果在李铭的带领下,朝圣一般瞻仰挂在谷山村寨门门口的对联:

求死,以一死自得其乐。

搏命,犹一命无愧此生。

这是死去的教书先生顾子詹在盔狼来袭时留下的对联。一群热血男儿,无惧生死,与天斗,与地斗,与世间所有的不公平不公正斗。

然后第二幅对联:

此地辟为家,粗茶淡饭过日子。

来年办学堂,识文断字不糊涂。

这是顾子詹在谷山村三十年孜孜不倦教书育人的理想,将来他们的孩子都有书读,都有武可练,必然文武双全。惟有在谷山村,寒门子弟才有这种普惠性优待,人人平等,人人如龙。

李铭领头,徐瀚文充任礼官,就在寨门处,面朝对联,如是三拜,无数的人,热泪盈眶;无数的人,满怀希望。作为领头之人的李铭尤其如此。

李铭在沁北县一下子出名了,如今随着新戍民前往各村各寨,李铭的名声在沁北县更是青云直上。

如果修的是香火道,名声越大,声誉越隆,越是好事。只是,李铭修的不是香火道。李铭也不想修香火道,那是给死人修的,徒有魂魄,没有肉身。

媳妇还没有娶到家,子嗣还没有留下,怎么舍得离开烟火人间。

又是分田、分房子,谷山村无主之地以及以前的公田这一次都分了出去,勉强满足了一人五亩戍田这样的标准。只是有些公田租给了村民耕种,只能等这一季黑麦成熟,才能拿到手中。暂时拿不到田耕种的人,村里给了补贴,饿不死。

至于房子,不够分。两个人三个人先凑合着住吧,说不定没多少天,都陆陆续续搬进谷山村的寡妇家了。老婆孩子热炕头,一下子全有了。只是自己的崽,估计要到明年才能生下来。

六月初入夏,可种一季粟。大家无不在忙,除草翻地,李铭的二十匹马立了大功劳,翻地又快又好。昔日骑在战场厮杀,今日尽在田间耕地。

热火朝天的小伙子们,在初夏时节,赤着上身,有过田间地头,有过热闹人间。十七、十八岁少年人,还在懵懂,就要为一日三餐考虑,就要一个人在这北疆活下来。

好像当初的李铭,而李铭是当时整个戍民中最年轻的人之一。勉强算是十六岁,比现在至少矮了一个头。种地好难,没耕牛没牲口,自己力气又小,差一点要饿死在北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