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稻田插秧传佳话 邻里交谈化忧愁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传奇姻缘!
明日县的水田一年要种早、中、晚三季水稻,并有“早稻不插五月秧”的说法。
也就是说,每年5月1日前,早稻的秧苗必须全部种到水田里,否则就会影响早稻的成熟,并耽误中稻、晚稻的种植。也就是说,农时是不能误的。
农村的耕地是按人口分的。
我家人口多,分的地自然不少。
但是,因为我和大弟弟木树干在外地工作、上学,在家的两个弟弟和妹妹也都在上学,所以平时干农活的只有父母两个人。不像村里别的家庭,因为不少人家的孩子早早地就不上学了,干起活来,大人孩子一起上。
我父母木卜凡、赵海云年纪越来越大了,体力早早就不行了,干起活来也不如以前麻利了。
1986年,到4月底,我家责任田中的15亩水田还有一半没有插上秧。
我父母束手无策,满面愁容。
星期天,潘如莲、诸葛丽娟母女俩突然来到了太和村。
潘如莲、诸葛丽娟先去了我家,然后跟着我父母木卜凡、赵海云走到了我家承包的稻田。
诸葛丽娟穿着明日县造船厂的一身蓝色工作服,戴着一顶红色草帽,在这个贫穷的村庄里显得光彩照人。
诸葛县长的老婆、千金来帮老实巴交的木卜凡、赵海云夫妇插秧了,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太和村迅速传开。
虽然,过去诸葛丽娟家没搬到明日县城前,有人见过诸葛丽娟和她的母亲,但没见过她们的更多。
好奇的村民们纷纷丢下手里的活儿,跑去一看究竟。
大家想一睹诸葛县长的老婆、千金的风采,也想看看母女俩是怎么插秧的。
他们看到,这母女俩一个气质不俗、风韵犹存,一个明眸皓齿、天生丽质。
他们看到,母女俩脱掉鞋袜,挽起裤腿,挥洒自如,跳入水田;两个人插秧的动作虽然没有木卜凡、赵海云熟练,但也像模像样,插的秧还算笔直、整齐。
村民们仿佛看到了难得一见的秀丽动人的风景,而感到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他们边看边叽叽喳喳、指指点点地议论着。
太和村党支部书记杨万友也在旁观者中。
看了一阵子后,杨万友好像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跳到我家的水田里,大声招呼田埂上的村民:“别当看客了,大家赶快下田帮忙干吧。”
杨万友还对潘如莲、诸葛丽娟说:“丽娟、大妈,你俩别干了,上去歇歇吧。”
诸葛丽娟说:“不用歇。”
潘如莲也直起腰,笑着说:“没事,不累。”说完又继续插秧。
于是,几十个看稀奇的村民纷纷高高兴兴地行动起来,大家像下饺子一样,下到我家水田里,挑秧的挑秧、甩秧的甩秧、插秧的插秧,三下五除二,不到两个小时,嘻嘻哈哈的,就把我家插秧的活儿干完了……
从此以后,潘如莲、诸葛丽娟母女俩没有再来帮我家干过农活儿。
因为再也用不着她们干了。
每到农忙时,杨万友就带人把我家的农活儿包了。
以上的情况,当然是我父母后来告诉我的。
杨万友先是接替李志军当了太和生产队队长。公社改为乡以后,生产队被取消,杨万友又担任了太和村党支部书记。
杨万友通过参加一所农学院的函授学习,拿到了大专文凭。
杨万友跟李艳玲结婚了。两人已有一个男孩。
潘如莲、诸葛丽娟母女俩到太和村插秧一事,人们至今仍然津津乐道。
有人说,这母女俩能放下身份,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来帮木卜凡家插秧,太不简单了。
有人说,木卜凡、赵海云这样的平头百姓,能遇到诸葛县长这么好的人家,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还有人以曾经同诸葛县长夫人和千金一起插秧,作为炫耀的资本……
邻居曹向前、闫小花夫妇常来我家串门。
他们来了以后,曹向前与木卜凡下象棋,闫小花跟我母亲在一旁拉家常。
闫小花过去当过太和生产队的妇女主任,能说会道的。
这天,闫小花对我母亲说:“弦子又调到远洲这个大城市了,树干明年都大学毕业了,诸葛县长的姑娘也快嫁过来了。嫂子,你家的日子真是今非昔比,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唉,别说了,我跟你卜凡哥都愁死了。家里这三个孩子都管不过来,哪有钱给弦子娶媳妇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