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对于大舰队的渴望 (第2/2页)
他们也许没本事直接统治殖民中国,但扶持一个符合自己利益的政权还是可以的。
这招如果对付以前的明朝,还真没啥用,因为人家根本不在乎,也没有啥开拓海外的雄心壮志,财政上,也只守着农业税那一亩三分地就够了。
可恰恰是因为现在的大明不一样了,商业、海贸成为了国家财政的重要部分。国家开始走向近代化,成为全球化贸易链条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种威胁反而有了实际意义。
虽说这样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但战略这玩意,就像核武器一样,人家有,你没有,你就是得顾忌。
说到底,是力不如人。
如果明廷的海军可以控制马六甲,乃至于深入印度沿海,非洲东海岸。
可以自己保护漫长的贸易线路
荷兰与西班牙的威胁就完全没有意义。
甚至对于荷兰、西班牙人而言,中国的贸易差额也并非没有替代品。
在十七世纪的远东贸易中,日本的地位并不比中国低多少,一直到朱由榔大肆开海后,才有大量西洋商船转道进入中国沿海贸易,在此之前,由于和明朝的贸易只能通过走私,规模不算大,所以西方商船更喜欢前往日本贸易。
早期的明朝走私海商们,大多也是从日本起家。
因为他们所需的商品,中国能产的,其实日本也大多能产,最多就是质量上不如,但欧洲买家们恐怕也搞不懂陶瓷、茶叶、丝绸之间高低贵贱的区别。
尤其是殖民台湾以后,荷兰人形成了日本——台湾——东南亚的贸易联系,此时的日本,实行一口通商(长崎),当初由于国内天主教农民起义的事情,断绝了和葡萄牙的关系,但和信仰新教的荷兰人,还是走得比较近的。
这也是为什么荷兰人要想方设法进驻台湾的原因。
谈判陷入困顿,而得到消息的朱由榔,也第一次有了无力感。
殖民帝国,不是你动动嘴,撒泼打诨,就能对付过去的,他原本是想趁机以扩大通商为条件,要求荷兰人归还台湾。
但如今看来,是不可能的了。
之前也问过郑芝龙,海军是否有武力收回台湾的能力。
郑芝龙点头,应该不难,但这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
此时的大明已经不是后世康熙年间的清朝,只是为了收复领土而进行战争,更重要的是,如何维持自己的海洋贸易体系。
打下一个台湾容易,那接下来呢?
北方都还没收复呢,就先和西洋人在海上开片,实在是本末倒置。
于是乎,明廷以近乎屈辱的心态,和西班牙、荷兰、英国签订了与葡萄牙同等待遇的平等互贸条约。
但朱由榔还是提出了条件,要求西、荷、英三国需派遣造船工匠协助大明船舶重工公司,明廷方面可以出资聘用,并且希望和英国合资建立一家民用造船企业,股份五五分成。
对于这些附加条件,三国倒是没什么意见,都是小事情,而且虽说嘴上威胁,但只要明廷依然保持开放态度,他们还是不敢弄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损招的。
虽然,这就是大航海时代,海权国家们的交锋方式,互断商路,看谁先撑不住。
朱由榔从未如此渴望一支强大的海军。
如果能够控制整个马六甲以东的区域,包括日本、东南亚、菲律宾等等商贸路线,届时,大明就成为了唯一的垄断性市场,荷兰人恐怕就不敢这么嚣张了。
可饭总归要一口一口吃,首先要从造船业开始,必须先虚心大胆的学习人家的技术和经验。
最好的办法就是合资企业,但朱由榔挑选的对象比较特别,英国此时在远东的影响力相当有限,还不如葡萄牙,所以和它合作,对于英国而言是难得的机会,没必要藏私。
十年陆军,百年海军,只能一步步慢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