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度量衡统一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班超传奇!
在西域那繁华热闹、熙熙攘攘的市场交易处,灿烂的阳光慷慨地洒落在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品之上。这里的摊位上摆满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丰富货物,有色彩鲜艳夺目、质地柔软光滑的丝绸,有造型精致独特、工艺精湛细腻的陶器,有散发着浓郁迷人香气、令人陶醉其中的珍贵香料,还有各种新鲜水灵、鲜嫩欲滴的瓜果蔬菜。市场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声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独具特色、热闹非凡的交响曲。
然而,在这表面的热闹喧嚣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因度量衡不一致而引发的棘手问题。
市场的一个偏僻角落,一位汉族商人王福正与一位西域商人阿里激烈地争吵着,两人都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王福的摊位上满满当当、整整齐齐地摆满了精美的丝绸布匹,他情绪激动地指着一匹蓝色的丝绸,斩钉截铁地对阿里说道:“这匹丝绸足有十丈长,按照我们之前的约定,你就该付给我这个价钱,一分都不能少。”
阿里却眉头紧皱,满脸疑惑不解,毫不犹豫地反驳道:“十丈?在我们这里,你的这匹丝绸最多只有八丈。你这分明是故意抬高价格,想坑我,我绝对不能接受这样的不公平交易。”
原来,汉族所使用的度量衡和西域本地原有的度量衡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汉族的一丈相比于西域本地的一丈要长出不少,这就导致了在交易丝绸、布匹这类按长度进行售卖的商品时,频繁地出现各种纠纷和争议。
不仅如此,在买卖粮食的区域,也存在着类似令人头疼的情况。一位本地的农民巴图尔身强力壮,肩上扛着一袋沉甸甸的麦子,满心期待地想要卖给一位汉族粮商刘贵。巴图尔语气坚定地说:“这袋麦子我可是按照我们这里的斗认认真真量过了,正好是五斗,绝对不会有错。”
刘贵却不慌不忙地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斗一量,摇着头,连连摆手说道:“你这哪有五斗啊,按照我的斗来衡量,最多也就只有四斗。”
像这样的交易纠纷在市场上屡见不鲜,层出不穷,严重地影响了贸易的正常、有序进行,也让商人和顾客之间产生了许多难以调和的矛盾和深深的不信任感。
班超深刻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他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决定逐步在西域大力推行汉朝先进、合理的度量衡制度,以使得贸易能够更加公平、规范、有序。
班超首先不辞辛劳地召集了西域各地的商人代表和一些德高望重、颇具威望的首领,在市场交易处的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厅里郑重地举行了一场意义重大的会议。
班超身姿挺拔地站在大厅的前方,表情严肃庄重而又坚定有力地说道:“各位,如今我们西域的贸易发展得日益繁荣昌盛,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但是,由于度量衡的长期不统一,贸易纠纷接连不断,此起彼伏。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大家的切身利益,也不利于我们西域未来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我在此郑重提议,我们应当逐步推行汉朝科学、完善的度量衡制度,这样才能够让交易更加公平、有序、透明,促进我们的贸易更加繁荣发展。”
台下顿时一片议论纷纷,人声鼎沸。
一位西域的老商人哈桑缓缓地站了起来,他忧心忡忡地说道:“大人,我们西域一直以来都使用着自己祖传下来的度量衡,这是祖辈们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传统。如果突然之间进行改变,大家可能会感到非常难以适应,而且这会不会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对我们传统的不尊重和冒犯呢?”
班超耐心细致地解释道:“哈桑先生,我非常理解您内心的担忧和顾虑。但是,我们推行汉朝的度量衡制度,绝对不是要摒弃西域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而是为了让贸易更加顺畅无阻,让大家在进行交易时都能够清晰明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和纠纷。而且,汉朝的度量衡制度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已经变得非常完善、精确、科学,采用它对于我们的贸易发展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另一位年轻有为的首领艾山则迫不及待地问道:“那我们具体应该如何推行呢?这肯定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事情。”
班超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我们可以先从一些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交易开始着手推行,比如丝绸、粮食、盐等大宗商品的交易。而且,我们会精心安排专门的人员来向大家详细、全面地讲解汉朝度量衡的正确使用方法,手把手地帮助大家逐渐熟悉和掌握。”
会议结束之后,班超就雷厉风行地开始安排具体的推行计划和实施方案。
他精心挑选了一批精通汉朝度量衡制度的官员和学识渊博的学者,组成了一支专业的度量衡推行小队。这些人被迅速派往市场的各个角落,以及西域的各个城镇乡村,广泛地开展宣传和推广工作。
在市场交易处,度量衡推行小队的成员李华站在一个格外显眼、引人注目的位置,他的面前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汉朝的各种度量衡器具,有制作精良的铜制尺、斗、秤等。
李华手持一把汉朝的尺,声音洪亮地向周围纷纷围拢过来的商人和顾客们大声讲解:“各位乡亲父老们,这是汉朝的尺,它的长度是经过了精确测量和精密计算的。从现在开始,在丝绸、布匹等按长度计算的商品交易中,我们都要统一使用这种尺来进行准确测量。大家请看,这把尺上有着清晰明了、一目了然的刻度,测量结果十分精准可靠。”
他一边滔滔不绝地说着,一边熟练地用尺丈量着一匹丝绸,动作规范标准,然后将测量结果展示给大家观看。
旁边一位西域商人好奇不已地拿起尺,仔仔细细、上上下下地端详着说道:“这尺看起来确实制作得非常精致巧妙,但是我们怎么能够确切地知道它和我们之前使用的尺到底存在着多大的差别呢?”
李华面带微笑,耐心地解释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接下来,我给大家做一个直观的比较。”说完,他迅速拿出西域本地的尺,和汉朝的尺并排放在一起,聚精会神地向大家详细说明两者在长度上的显着差异。
在粮食交易区,另一位推行小队的成员张明则在全神贯注地向大家展示汉朝的斗。
张明将西域本地的斗和汉朝的斗都装得满满当当的,里面都是颗粒饱满的麦子,然后高高举起展示给众人:“大家请看,这是我们本地的斗,这是汉朝的斗。通过仔细观察,可以明显地看出,汉朝的斗在容量上设计得更加精确合理,这样在买卖粮食的时候就不会再出现之前那种数量模糊不清、难以确定的情况了。”
然而,推行的过程并非一路坦途,一帆风顺。
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商人早已习惯了旧有的度量衡,对于新的制度感到非常不适应,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
在市场的一个偏僻角落里,一位经营陶器生意多年的老商人阿卜杜勒满腹牢骚地抱怨道:“我都已经做了一辈子的生意了,一直以来用的都是我们自己的度量衡。现在突然要让我进行更换,我总是算错价钱,这不是在故意给我找麻烦,存心为难我吗?”
他的儿子哈立德也在一旁随声附和道:“是啊,而且很多顾客对汉朝的度量衡也不清楚不了解,还是按照老办法和我们讨价还价,这让我们怎么做生意啊,简直是焦头烂额,无从下手。”
针对这种棘手的情况,度量衡推行小队果断决定加大宣传和培训的力度和范围。
他们在市场里专门开设了一个度量衡学习课堂,免费为广大的商人和顾客提供全面、系统的培训和指导。
在课堂上,学者赵文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讲解汉朝度量衡的换算方法,并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际案例让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赵文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着:“如果按照西域本地的两来计算,一两等于这么多克。而按照汉朝的两,一两则等于另外一个不同的数值。当我们在交易金银饰品这类按重量进行售卖的商品时,就需要准确无误地进行换算。”
他还精心发放了一些简单易懂、方便实用的换算手册,手册上绘制着各种度量衡器具的清晰图片,并配有详细具体的说明和准确无误的换算公式。
除了商人,普通百姓对于度量衡统一的理解和接受也至关重要。
在一个西域的宁静村庄里,推行小队的成员王宇步伐轻快地走进了一户人家。这户人家的主人是一位名叫法蒂玛的勤劳农妇。
王宇面带微笑,亲切地对法蒂玛说道:“大嫂,您平时去市场购买东西的时候,如果度量衡能够实现统一,您就完全不用担心会被不良商家欺骗了。比如说,您在购买水果的时候,使用汉朝的秤进行称重,就能够清楚准确地知道自己到底购买了多少重量的水果。而且,如果您家里有多余的农产品需要拿到市场上去进行售卖,按照统一的度量衡,也一定能够卖一个公平合理的价钱,不会让您吃亏。”
法蒂玛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听起来确实是不错的主意,但是这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感觉有点复杂,难以一下子完全掌握。”
王宇笑容满面地说道:“大嫂,您不用担心,我们会持续不断地努力,慢慢地让大家都能够熟悉和接受的。”
随着宣传和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逐渐接受和认可汉朝的度量衡制度。
在一次盛大空前、热闹非凡的市场集会上,班超亲自莅临现场,郑重地宣布了一项全新的优惠政策:在接下来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对于那些主动积极使用汉朝度量衡进行交易的商人,官府将会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比如适当减免部分税收或者赠送一些制作精美、价值不菲的礼品。
这个政策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众多商人的积极响应和热烈支持。
一位卖香料的商人穆罕默德兴高采烈地说道:“这可真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啊。既能让我的生意做得更加公平公正,又能够得到官府的丰厚奖励,何乐而不为呢?”
他毫不犹豫地立刻把自己摊位上的度量衡器具全部更换成了汉朝的,并热情地向顾客们大力宣传:“从现在开始,我这里的交易全部都是按照汉朝的度量衡来进行操作,大家可以放心购买,绝对童叟无欺。”
然而,也有一些心术不正的不良商人企图利用度量衡统一的过渡时期钻空子,投机取巧,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在一个阴暗狭窄的小巷子里,两个心怀不轨的商人正在鬼鬼祟祟地密谋着。其中一个叫伊萨克的商人面露狡黠之色,压低声音说道:“现在很多人还不太熟悉汉朝的度量衡,我们可以在秤上动手脚,把秤砣偷偷换一下,这样就能轻轻松松地多赚不少钱。”
另一个商人马拉克则显得有些犹豫不决,忧心忡忡地说道:“这可是严重违法的行为,要是被发现了可怎么办呀?”
伊萨克不屑一顾地说道:“只要我们做得足够隐蔽巧妙,就不会被轻易发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