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论兵 (第2/2页)
军国大事,和风风云诡谲,变幻莫测。
包拯竟然用一个字就囊括了?
也不怕把牛皮吹破了。
要不是包拯这次打了大胜仗,百官少不得嗤之以鼻。
百官只是在心里暗暗鄙夷。
包拯笑看赵祯道:“这个字便是——道!”
“道?”赵祯眉头微皱,越发懵懂。
百官也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包拯又在故弄什么玄虚。
可脸上的好奇之色,却是怎么也掩饰不住。
只听一名官员道:“我说包大人,您就别卖关子来,快说说,这道字怎么解释?”
包拯对赵祯道:“道者,无所不在,无所不含。若是要具体解释的话,臣更愿意将他解释为宇宙万物生存的法则和规律,一切都应顺势而为,当舍则舍。”
“这用兵之道,也是如此。”
“当然,臣也知道陛下和诸位同僚均深谙此理。”
“然而,若要真正参悟其中奥妙,却是难于登天。”
“一个合格的将帅,并非靠读几本兵书那么简单,而是要灵活运用。”
“臣仅举一例。”
“就说这‘兵’字,也大有学问。”
百官的胃口彻底被包拯给吊起来了,一个个翘首以待。
“包大人,这兵字,不就是兵将之多寡勇武而已,还能有什么深奥的学问?”一名官员笑问道。
包拯道:“朱大人若认为‘兵“之一字是如此简单,未免太过浅薄。”
朱服闻言,脸上顿时一阵羞囊,坐了回去,不敢再出声了。
包拯解释道:“兵者,诡道也!在寻常之人眼里,兵字便是持甲肉搏,冲锋陷阵的将士,大谬也!”
“殊不知,朱大人所说的不过是肉眼可见的兵。”
“然而,却不明还有不可见之兵。”
赵勋问道:“包大人,何为不可见之兵?”
包拯道:“山川草木,雾霭雨雪,天文地理,世间万物,皆可为兵,只要运用得当,便可杀敌于无形之中。”
“唯有明道之人,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将帅。”
“古今名将,比比皆是,无不是深谙用兵之道。”
听到这里,百官彻底叹服。
赵祯更是连连点头,兵书他从小就学习,自然是很清楚。
但他更清楚,自己读的不过是死书罢了。
想要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不是谁都可以做到,须是有大智慧之人方可。
在他眼里,包拯无疑就是这样的人。
“包卿,你继续说。”赵祯似乎听不够,连连催促,“那包卿又是如何打败的西夏。”
包拯笑道:“其实说起来也不难,臣这次能取胜,无非四个字,知己知彼。”
“大宋禁军以步兵为主,西夏以骑兵为主。”
“骑兵向来机动灵活,来去如风。”
“我军若是与之正面冲锋,无异于用鸡蛋碰石头。”
“故而,臣在战略方面,一直采取防御策略,分散敌军的兵力,再利用西夏兵不擅长攻城这一致命弱点,与之打消耗战。”
“至于战术方面,臣则是采取围点打援,以我之长,攻彼之短,敌攻我守,敌退我追。”
“加上李元昊急于求成,欲求速战速决,屡犯兵家大忌,导致多次战略失误,臣方有机会攻其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