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华夏风云人物传 > 第5章 周公制礼作乐定纲常

第5章 周公制礼作乐定纲常 (第2/2页)

宗法制与分封制相联,如网之纲,如屋之梁。嫡长子继统,为大宗之主,百世不迁;余子分封,为小宗之君,五世则迁。大宗率小宗,小宗拱大宗,家族有序,亲疏有别。周天子乃天下大宗,诸侯于国为大宗,于周为小宗,如此层层相系,周室之统,如磐石之固。在王室家族中,每一代的嫡长子都被视为家族的核心和传承者,他继承着家族的爵位和财产,肩负着维护家族荣誉和延续家族血脉的重任。而那些余子则被分封到各地,成为小宗之君。他们虽然在自己的封国内有着较高的权力和地位,但始终对大宗保持着尊敬和服从。在家族内部的各种祭祀和重要活动中,大宗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小宗则在一旁协助和配合,共同维护着家族的和谐与团结。

然管叔、蔡叔,以周公辅政为忌,遂与武庚勾结,兴兵作乱,是为“三监之乱”。管叔心怀怨望,他原本以为自己作为王室宗亲,理应在周室中拥有更大的权力和地位,可周公旦的辅政让他的梦想破灭。他觉得自己被周公旦压制和忽视,心中的怨愤如火山一般即将喷发。蔡叔原本对周公旦就心存疑虑,此时又被管叔的言语所蛊惑,不明就里地就与管叔站在了一起。他们受殷纣之子武庚的蛊惑,武庚妄图借周室内乱,重温殷商旧梦,他四处奔走,联络殷商旧族,宣扬复辟思想,鼓动他们共同反抗周室。叛军起于东土,一时烽火遍地,人心惶惶。

周公闻变,镇定自若,谋定而后动。他深知此时不能慌乱,否则周室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他先颁文诰,昭告天下,述叛乱之不义,明周室之正统。其文辞恳切,义正辞严:“今管蔡武庚,逆天而行,乱我周室,陷民于水火。孤受先王遗命,辅弼幼主,岂容此辈猖獗。凡我周民,当明大义,共讨逆贼。”那文诰犹如一道闪电,划破黑暗的夜空,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了正义与邪恶的界限。他还派人四处张贴文诰,让每一个百姓都能知晓叛乱的真相和周室的决心。

遂整军东征,调虎贲之师,选车骑之士,军威赫赫,士气昂扬。周公亲执斧钺,为三军之帅,那斧钺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仿佛是他坚定决心的象征。他站在高台上,面对整装待发的将士们,慷慨激昂地说道:“诸位将士,今管蔡武庚背信弃义,兴兵作乱,妄图颠覆我周室江山,此乃天地不容之罪。吾等身为周室之臣,当以忠君报国为己任,随吾东征,共讨逆贼,若有退缩者,军法处置。”将士们群情激愤,纷纷高呼:“愿随周公,灭此叛贼。”虎贲之士如钢铁之墙,车骑之士如奔腾之潮,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战于牧野之野,昔日武王伐纣之地,今朝再闻金戈之声。周师列阵严整,如熊罴之威,如鹰隼之疾。那一排排整齐的方阵,仿佛是钢铁铸就的长城,坚不可摧。虎贲之士手持长矛,车骑之士驾驭战车,他们目光如炬,充满了必胜的信念。武庚叛军,虽人数众多,然乌合之众,不敌周师之锐。他们各自为战,毫无纪律可言,在周师的猛烈攻击下,如潮水般溃败。周公挥军进击,先破武庚主力,叛军溃败,武庚奔逃,终被诛杀。

继而讨管叔、蔡叔,管叔兵败,羞愤之下,拔剑自刎,以死明志,不愿苟活于世。蔡叔被擒,流放远方,让他在荒凉之地反思自己的罪过。其余从乱诸侯、部落,或降或灭,周师所向披靡,东方之乱,渐次平定。周公于平叛之中,恩威并施,降者抚之,让他们重新归顺周室,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叛者讨之,毫不留情地予以镇压,以儆效尤。其军纪律严明,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周室之德,复播于四方。

乱平之后,周公益加勤勉,力推礼仪制度。他深知,只有让礼仪制度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巩固周室的统治。他遣官宣教,使周礼传于诸侯,达于万民。在王都设庠序之学,育贵族子弟,习礼义诗书,明道德文章。使知礼义廉耻,为邦国之栋梁。那些被选入庠序之学的贵族子弟们,每日都沉浸在礼仪和学问的海洋之中。他们清晨便开始诵读经典,学习各种礼仪规范,下午则进行实际演练,将所学的礼仪运用到生活之中。老师都是德高望重的礼官,他们耐心地教导学生,纠正他们的每一个错误,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诸侯朝觐,礼仪必严,稍有差池,即加训导。在诸侯每次朝觐之时,周公都会亲自到场监督,对那些礼仪不规范的诸侯,他会毫不留情地进行批评和指正,让诸侯们深刻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民间亦兴礼仪之举,祭社祀稷,乡饮酒礼,百姓咸与,渐悟礼之要义,遵礼而行,蔚然成风。在乡村之中,每逢节日和祭祀之时,百姓们都会自发地举行各种礼仪活动。在祭社祀稷的仪式上,大家都怀着虔诚之心,摆放祭品,焚烧香火,祈求神灵保佑五谷丰登、家人平安。乡饮酒礼更是热闹非凡,邻里之间相聚一堂,共同饮酒作乐,在欢乐的氛围中,大家也不忘遵守礼仪规范,相互敬酒、交谈,展现出和谐友爱的乡村景象。

周公制礼作乐,影响深远,泽被后世。于周室之内,礼序井然,政通人和,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诸侯恪尽职守,王室尊崇有加,周道大兴,国祚绵长。华夏文化,因周礼而醇厚,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皆受其范。后世历代,奉为圭臬,汉承秦制,亦多采周礼;唐修贞观,亦本于礼义。儒家者流,更以周礼为宗,孔子一生,志在克己复礼,其崇礼思想,传之千古,为华夏文明之精魂所系。

周公旦之功绩,非独于一时之功,实乃为万世之基。他以一人之智,定万世之规,其制虽历千载,犹有可鉴之处。他让后人明白,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合理完善的制度保障;一个民族的永续发展,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在他的努力下,周王朝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政治制度与礼仪规范,为周王朝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事迹,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华夏文明发展的道路,让后人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追寻着他的足迹,汲取着他的智慧和精神力量。

当我们回望周公旦的一生,他辅政成王,制礼作乐,平乱安邦,其功在社稷,其德配天地。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担当和奉献,什么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他的精神,如同火炬,在历史的黑暗中传递着光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我们应当永远铭记周公旦的功绩,以他为榜样,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推进制度创新,传承优秀文化,让华夏之光,永照乾坤,让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永远闪耀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智慧光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