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霍光辅政与宣帝中兴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华夏风云人物传!
大汉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未央宫被一层阴霾所笼罩,压抑的氛围如一张无形的巨网,将整个宫廷紧紧束缚。年仅二十一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在未央宫溘然长逝。他短暂的帝王生涯,恰似风雨中摇曳的烛火,虽努力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却始终难以冲破权臣专政的浓重黑暗。
昭帝八岁登基,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扛起了治理天下的重任。彼时的朝堂,霍光这位汉武帝临终托孤的大司马大将军,宛如权倾朝野的巨擘,以辅政之名,行专断之实。霍光出身于官宦世家,兄长霍去病乃抗击匈奴的名将,他早年便随侍汉武帝左右,深得武帝信任。武帝驾崩时,将辅佐幼主的重任托付给霍光,自此,霍光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辅政生涯。
在昭帝成长的岁月里,霍光的权势如日中天,朝堂之上的决策,大多出自他的意志。官员的任免升降,皆在他的一念之间;政策的推行变革,也由他主导把控。甚至昭帝的婚姻,也沦为霍光巩固权势的政治工具。霍光将自己年仅六岁的外孙女上官氏送入宫中,立为皇后,只为让霍氏家族的血脉与皇室紧密相连,进一步稳固家族的权势根基。
昭帝心怀苍生,试图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百姓的负担,让历经多年征战的大汉王朝得以休养生息。然而,他的每一次努力,都在霍光的强势干预下,化作泡影。霍光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力和家族的利益,对朝政进行着全方位的掌控,昭帝虽贵为天子,却在诸多事务上难以施展拳脚,空有一腔抱负,却无法真正实现。
如今,昭帝的骤然离世,让大汉王朝的权力中枢瞬间陷入了混乱与动荡。朝堂之上,大臣们各怀心思,神色凝重。霍光站在朝堂的中心,冷峻的面容下,隐藏着难以察觉的焦虑。他深知,选择一位合适的皇位继承人,是当下最为紧迫且至关重要的任务,这不仅关乎大汉王朝的兴衰荣辱,更与霍氏家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按照皇室的继承传统,皇位应优先在汉武帝的子嗣中挑选。彼时,汉武帝的子嗣里,唯有广陵王刘胥在世。然而,霍光却对刘胥充满疑虑。刘胥生性豪爽不羁,喜好游乐,身形魁梧壮硕,力能扛鼎。他在封国内的种种行为,与皇家的礼仪规范背道而驰。他曾在宫苑中与猛兽赤手搏斗,以此为乐,全然不顾皇家的威严与体面;还常常大摆奢华宴席,与一众门客通宵达旦地狂欢,饮酒作乐,行为放纵不羁。在霍光眼中,这样一个行事荒诞、毫无帝王风范的人,一旦登上皇位,必将给大汉江山带来无穷的灾祸,难以肩负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于是,霍光将目光投向了其他皇室成员。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与暗中权衡,他最终选定了昌邑王刘贺。刘贺是汉武帝第五子刘髆的儿子,当时年仅十九岁,正值青春年少。霍光认为,刘贺年纪尚轻,涉世未深,易于掌控。而且,据他所知,刘贺在昌邑国的名声尚可,或许能在自己的掌控下,成为一个听话的傀儡皇帝,继续维系霍氏家族的权势。
主意既定,霍光便以太后的名义,迅速派遣使者前往昌邑国,征召刘贺进京即位。使者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终于抵达了昌邑国。刘贺接到诏书的那一刻,兴奋得几近癫狂。他的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登上皇位,君临天下的无上荣耀。他迫不及待地开始筹备进京事宜,全然不顾皇家的礼仪规范和庄重肃穆。
刘贺率领着自己庞大的亲信队伍,浩浩荡荡地向长安进发。一路上,他的行为尽显荒诞。他肆意抢夺民间女子,将她们纳入自己的队伍,以供玩乐,全然不顾百姓的痛苦与哀怨。他与下属们肆意饮酒作乐,喧闹声不绝于耳,毫无即将成为皇帝的庄重与谨慎。他的队伍所到之处,百姓们纷纷侧目,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安,这样一个举止轻浮、行为乖张的人,真的能成为大汉的天子吗?
抵达长安后,刘贺的荒诞行径更是变本加厉。在为先帝守孝的关键时期,他没有丝毫哀伤之情,反而整日与亲信们在宫中嬉笑玩乐,对朝政大事不闻不问。他将皇宫当成了自己的游乐场,肆意妄为,毫无顾忌。不仅如此,他还大肆提拔自己从昌邑国带来的亲信,短短数日,便任命了两百多名官员,试图迅速将朝廷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些亲信大多是他在昌邑国时的酒肉朋友,毫无治国理政的才能,他们的骤然得势,让朝堂之上的老臣们忧心忡忡。
刘贺的种种行为,无疑触犯了霍光的底线。霍光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选错了人。如果任由刘贺这样胡闹下去,不仅大汉江山的稳定将受到严重威胁,自己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权力格局也将毁于一旦。霍光深知,自己必须采取果断行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霍光秘密召集了朝中的重要大臣,丞相杨敞、车骑将军张安世等。这些大臣们平日里对霍光敬畏有加,此刻齐聚一堂,心中都隐隐猜到了霍光的意图。霍光面色凝重,目光如利刃般缓缓扫过众人,随后言辞恳切地表达了自己废黜刘贺的想法。他历数刘贺的种种罪行,每一条都足以让他失去皇位。大臣们听后,起初都感到震惊和犹豫。废黜皇帝,这是一件关乎社稷的大事,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天下大乱,招来千古骂名。
朝堂上一时陷入了沉默,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霍光见状,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他强调,刘贺的行为已经严重危及到了大汉王朝的根基,如果不及时废黜,将会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他的语气坚定,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在霍光的坚持和说服下,大臣们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提议。毕竟,在他们心中,维护大汉江山的稳定才是首要任务。
随后,霍光带领着大臣们前往长乐宫,向太后奏明了刘贺的种种罪行。太后听后,勃然大怒。这位太后,正是霍光的外孙女上官氏,虽贵为太后,却也在霍光的掌控之下。此刻,她顺应霍光的意愿,当即同意了废黜刘贺的请求。
于是,霍光等人在未央宫承明殿,举行了一场庄重而又严肃的废黜仪式。当宣布废黜刘贺的诏书宣读完毕时,刘贺还沉浸在自己的荒唐世界中,如梦初醒。他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试图反抗,却被霍光的亲信们牢牢控制住。就这样,刘贺还没来得及真正享受皇帝的尊荣,便在短短二十七天后,被赶下了皇位,成为了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废黜刘贺后,霍光再次面临着选择新皇帝的难题。此时,朝中一位名叫邴吉的官员向霍光推荐了一个人——刘病已。刘病已是汉武帝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因巫蛊之祸,襁褓中的他便被卷入了这场巨大的政治灾难之中。当时,太子刘据被奸臣江充诬陷,被迫起兵反抗,最终兵败自杀。刘病已的父母也在这场变故中不幸身亡,他则被关进了监狱。
在狱中,刘病已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然而,幸运的是,他得到了邴吉等官员的悉心照料。邴吉深知太子刘据是被冤枉的,对刘病已这个无辜的孩子充满了同情。他在狱中为刘病已找来了可靠的乳母,精心呵护他的成长。后来,汉武帝得知刘病已尚在人世,或许是出于对太子刘据的愧疚,或许是念及血脉亲情,他下令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并恢复了他的皇室身份。
霍光对刘病已并不熟悉,但在邴吉的极力推荐下,他决定对刘病已进行一番考察。他派人暗中观察刘病已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霍光发现刘病已为人谦逊有礼,举止得体,平日里勤奋好学,对儒家经典有着深入的研究。而且,刘病已自幼生长在民间,深知民间疾苦,对百姓的生活有着深刻的了解。这些优点,让霍光觉得刘病已是一个不错的皇位人选。
于是,霍光再次以太后的名义,征召刘病已进京即位。刘病已接到诏书时,心中既兴奋又忐忑。他深知,自己即将踏入的是一个充满权力斗争的朝堂,而霍光的权势如日中天,自己必须小心翼翼,才能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