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龙纹神医 > 第241章 心脏修复手术(五)

第241章 心脏修复手术(五)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龙纹神医!

重生之后的李宸,并未因为侥幸得到炎黄二帝的医学传承而固步自封,恰恰相反,李宸怀揣着更宏伟的心愿——让华夏医学能像西方医学一样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于是,在高三复习的那段时间里,李宸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及委托葛方舟为其网罗西方医学着作,潜心研究西医知识和培养体系。

李宸坚信,只有借鉴现代科学的学习体系,才能推动中医学进步,真正做到弘扬华夏医学文化。

否则也不会出现3000年文化传承,被只有几百年发展史的西方宵小鄙夷的地步。

正因为对西医诊疗体系的了解,李宸知道,在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医疗机构里,均配备一种高端的医疗设备叫作体外膜肺氧合(Ecmo),又叫作人工心肺机。这种医疗仪器常被用于心脏手术时,代替病人的心肺,来保证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

然而一些无良的医院,明知自身不具备心脏手术的能力,却依旧给病人手术,他们的底气便是人工心肺机的托底。

一旦手术失败,医生们便简单的缝合处理,再将病人拉到IcU(重症监护室),制造出手术没有失败的假象。

毕竟手术是手术,手术成功后,是否会出现并发症危及病人生命,那便与手术无关,因此,在那些没有医德的庸医心中,病人是否康复与手术成败并无关系。

这样的医院以及医生不在少数,甚至美化为对病人家属的“临终关怀”,就是在人还活着的情况下,让家属对患者康复抱有期望,或是给患者交代临终遗言的机会。

令人气愤的是,从没有人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人工心肺机的实际功效,以及开机后,会产生的巨额费用。

并不是说,人工心肺机耗电量及使用的耗材很大,所以价格昂贵。

确切来讲,是这种仪器自身的售价过高,购买仪器的医院,并不想独自承担高额的成本,于是将采购成本,都转嫁到病患身上。

如果按商业逻辑来看,这本是无可厚非之事。

可是治病救人并非商业行为。

而且像人工心肺机这种设备,在医院里,本应该每日配合手术频繁使用,就算是按折损来算,也不会达到如此让人望而却步的境地。

由此可见,这些医院的管理者是多么的荒唐,多么的急功近利。

他们铆足了劲,死命地定价,恨不得开机一次,就能回本。

这样的结果导致,病人家属最初还在为见到家人最后一面,而对主治医生感恩戴德。待家人逝去后,结算治疗费用时,才会震惊地发现,手术费用高到离谱。

而这部分费用,是根本无法通过华夏的国家医保来结算的,只能由患者家属自行承担。

对于家境殷实的家庭,这部分费用尚可接受;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绝对是沉重的负担。

为此,很多病人亲属,在送走家人之后,为此背上了巨额的债务,苦不堪言。

正应了一句俗话,“一人得病,拖垮全家。”

张兰芝儿子的这场手术,同样也配备了人工心肺机。以天桥专科医院的背景,再贵的医疗设备都买得起,只要今后能赚回来就行。

这是顾常思和黄韬的特意安排的,他们既希望手术成功,天桥专科医院可以名动华夏,同时,也做好了手术失败的准备,事后好推脱责任。

不过,在葛方舟接手手术后,葛方舟直接无视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

执意用中医外科术法,进行手术。

正因如此,李宸推测理查德一定采用人工心肺机来维持安娜的生命,否则不会如约来为病人手术,短时间内,安娜应该性命无忧。

至于人工心肺机开机的昂贵费用,以理查德多年行医积累的财富,应该不成问题。

要不然,理查德也不会在来华后,还有闲情雅致去参加拍卖会。

因此李宸答应理查德,愿意为安娜治病,却不是立刻而为之。

倒是理查德,在得到李宸愿意出手的肯定回答后,果然不再急切,在向一旁帮扶的年轻女护士道谢以后,紧随李宸重返观摩室。

大门外,只留下年轻女护士愣在原地,目光迷离地看着李宸离去的背影,脑海中尽是这位少年展示出妙手回春的精湛针法,一时之间无法自拔。

一个小时过去。

时间似乎并没有影响到观摩室中的每个人。

大家不知疲倦地注视着手术室内。

葛方舟的手术仍在进行中。

对于李宸的突然离去,谭寿林和华正峰并未在意,只当李宸内急,去了一趟洗手间。

可是当李宸和理查德重返观摩室时,谭、华二人霍然发现,离开前尚未恢复视觉的理查德,此时已然恢复,气色也有明显的改善。

两人相视,不约而同地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不可思议。

“理查德刚才还目不能视,怎么出去一趟竟然这么快就恢复了?”华正峰内心诧异。

反倒是近期常与李宸打交道的谭寿林惊讶过后,大有深意地盯着归来的李宸,内心断定:“肯定是李宸这小子的作为!”

能有这样的想法,并不稀奇。

御针精准制伏罪犯,远超葛方舟的医学见识,加之与葛方舟有违常态的师徒关系,谭寿林发现,李宸这位年轻后辈的身份让人扑朔迷离。

“等这台手术过后,我一定要让葛方舟把李宸的底细给我交代清楚,否则,这几十年的哥们情谊,也就此到头了。”谭寿林下定决心。

又过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悄然而过。

对于一场高难度四级手术,短则3—4个小时,长则8—10个小时,是司空见惯的。

观摩的一众医学专家似乎都有心理准备。

大家不知疲倦,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手术的全过程,在此期间,每个人连口水都不敢喝,生怕因为去厕所,错过手术中重要的环节。

明亮的手术室内。

落针可闻。

葛方舟身体僵固着,聚精会神地做着手术。

细剑般锐利的铍针和顶端圆润的圆针,相互配合。

轻松地透过心室外壁的狭窄创口,修复着心室内缺失的瓣膜。

这一过程极具危险,稍有差池,患者将再无生还的可能,绝不容许有任何的失误。

紧张的气氛同时影响了观摩室内的一众医学专家,大家屏气凝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呼吸的微弱声响,干扰到正在手术的葛方舟。

长时间的持续手术,对医生的体力是极大的考验。

好在李宸持续半年来,对葛方舟身体的悉心调理,否则68岁的葛方舟根本无法长时间持续手术,更何况是完成这么精细且复杂的操作。

良久后,在众人的注视下,弯着背的身影,缓缓挺直了腰杆。

观摩室中,不知是谁突然发声。

“葛老好像完成了手术。”

有了开头的,接着观摩室中,其他人也开始叽叽喳喳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