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帝辛的盘算 (第2/2页)
这名年轻臣子话音刚落,一位胡须花白的老臣,颤颤巍巍地迈出几步,躬身行礼后,缓缓说道:
“启奏王上,老臣以为,伯邑考犯下此等大罪,处死确是应当,以儆效尤,但西伯侯姬昌不同,他忠心耿耿,为大商南征北战,东讨西伐,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因逆子之事受牵连,但念及过往,可免去他的死罪,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也好让天下诸侯看到王上的仁慈与宽厚。”
老臣说罢,一位身形魁梧、身着战甲的武将,神情严肃地站了出来。
他目光坚定,语气斩钉截铁地反驳道:
“陛下,俗话说父债子偿,可儿子犯错,父亲同样难辞其责,姬昌贵为西伯侯,身负教化子民、拱卫大商之责,却未能管教好儿子,致使其犯下谋逆大罪,这本身就是失职,若不加以严惩,何以服众?若今日放过姬昌,他日其他诸侯皆效仿,纵容子弟胡作非为,大商威严何在?律法何在?”
“依臣之见,姬昌也必须处置,方能彰显公正。”
......
听到几人的话,殿内群臣纷纷出言,
一时间,大殿内的议论声愈发激烈,群臣们各执一词,分成了几派,互不相让。
支持严惩姬昌的臣子们,满脸义愤填膺,言辞间强调律法的严苛与公正,
认为若不对姬昌加以重惩,大商律法将沦为一纸空文,帝王威严也将荡然无存。
主张从轻发落姬昌的臣子们,则是苦口婆心,历数姬昌过往功绩,忧心西岐局势因姬昌之死而动荡,进而影响大商整体稳定。
尽管群臣们议论纷纷,观点相左,但在对待伯邑考的问题上,却达成了惊人的一致,没有一人为伯邑考开脱求情。
毕竟大商上下,对于谋逆这等大罪,向来没有丝毫容忍的余地。
听到殿中群臣的话,端坐在王座之上的帝辛,眼中也是闪过一丝亮光,心中也有了决定。
对于伯邑考的处置,他与群臣的意见可谓不谋而合,那就是伯邑考必须处死。
如之前所言,帝辛对待伯邑考已经是宽宏大量,
甚至是伯邑考与妲己传出谣言之时,帝辛都没有对伯邑考做出多大惩戒,
但现在伯邑考竟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质疑自己的统治,诅咒大商的国运,如此恶行,若不予以严惩,自己这帝王的威严何在?大商的律法又有何震慑力?
所以伯邑考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以死赎罪。
帝辛绝不会再有丝毫心慈手软,必须让伯邑考为自己的狂妄付出最为惨痛的代价。
而对于姬昌,帝辛则是有着自己的盘算。
起初,帝辛在盛怒之下,确实想着将姬昌一并处死,以泄心头之恨。
但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帝辛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毕竟一个死了的姬昌,可远没有一个活的姬昌对帝辛的价值大。
姬昌死则死矣,不过是让帝辛暂时出了一口恶气,可这口气出完之后,一切便归于平淡,大商也难以从中获得更多实际的利益。
但若是留着姬昌的性命,将其囚禁于都城,那他的价值可就不可估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