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老药铺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都回到58年了,我还不能躺平!
第626章 老药铺
易立东很快来到了位于鼓楼边上的一个药房,因为经常从这里走,知道这边有一个老药铺。
招牌写着公私合营孙家老药铺,虽然不是那种特别大的药铺,但是看招牌非常的有韵味,一看就是有年头了,易立东以为也只有这样的老店才可能有山参。
因为从来到新时代之后,市面上的东西流通就有限制了,也只有这些个老店才可能有山参。
就像老顾的画一样,虽然公私合营了,但是该有的画他还是不缺的。
所以一般的老药铺都有一些镇店之宝,也就是像野山参,灵芝之类的东西,就看你出不出得起价格了。
特别是四九城的药铺,一般都会有一些好东西的,要不然根本开不下去,因为现在不止有药铺还有药店,要是没有一点好东西肯定是不行的,根本生存不下去。
过去四九城人习惯将卖中药的铺子称为“药铺”,卖西药的铺子称为“药店”。
很多中药铺行医者喜欢将自家药铺名号后加一个“堂”字,如,天益堂、永安堂等。
而一些规模稍大的药铺内还有中医大夫应诊,人称“坐堂先生”,看病拿药一起,但是一般也只有大的药铺才能养得起坐诊的大夫。
老四九城中药铺是个特殊行业,整个抓药过程程序严格,生客熟客一律拦在柜台以外,所以柜台又叫拦柜。
据说,这样做是防人多出错,让店内伙计远离嘈杂,能平心静气地抓药。
通常伙计收到药方,先粗看药方,如果缺少哪味药,他会立即告诉顾客,如不缺药他主动招呼顾客在柜台外椅子上等候。
此时,负责抓药的伙计将药方展平,并用镇尺压好,然后在柜台上铺好大大小小的包装纸,用戳子称好药后,并不急于包包儿,而是要请另壹位师傅按药方依次核对,无误后点头应允方可包上。
药包的包装纸上印有店名、地址、经营内容等等,一个是宣传一个就是兜底。
因为药铺卖出的是攸关人命的治病药,因此中药行业中从古至今推崇“实与名副,财以道生”的理念。
不仅称量要讲究准星准钱儿,各种草药片剂也必须货真价实,即便是微利也要做到童叟无欺。
在老四九城,人们习惯将那些经营西药的店铺称为“药店”。
那时,经营西药的店铺不仅有码放整齐的药瓶药盒以及常用的纱布、橡皮膏、体温计等,有些药店甚至还有牙科用椅、手术器械等。
无论什么作用的药片,完全可以拆瓶零买。
而且药店大都开设有夜间售药的小窗口,无论春夏秋冬、子夜五更,只要敲开小窗,便可买到急需的药,十分方便。
但是药铺就不行了,没有这么方便,只是一个煎药就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再加上抓药必须要有方子,这就局限了中医药的发展。
再加上一些药方根本不是普通人能看的懂的,也只有这些个药铺的伙计才能看的懂,甚至犹如天书,这就存在很大的误差了,药不对症的事情屡见不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