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吴郡太守 (第2/2页)
而很快行吴郡太守事的朱治便率领着城内数十名长吏出城三里,亲自抵达孙策面前,迎孙策入城。
朱治是孙坚故吏,年纪比程普还要大一些,如今已经三十九岁,在这个三十岁就能自称老夫的年代,他已经可以算是有长者之风。
他穿着黑色袍服,腰间佩戴着极其尊贵的青绶银印,有一种高贵儒雅之风。但对孙策他却极为礼重,见到孙策之后率先拱手,以示孙策之尊位。
“治拜见将军,代吴郡父老,恭迎将军王师。”
孙策立即扶起朱治,说道:“朱公行太守事,深得人望。我平定吴郡,还需朱公代为治理,助我稳定江东。”
朱治起身,看向雄姿英发的孙策,由衷叹道:“君侯后继有人啊!将军以孤童子,敝兵千馀渡江转斗,一举而遂收江东,为霸业之基。实在是少年英万,勇锐无前,一时豪杰之士!”
孙策笑着说道:“能马上打天下,可不能马上治天下。我治江东还需仰仗朱公鼎力相助。”
朱治亦笑了起来,孙策总是有种天生的爽朗魅力,能将彼此之间关系迅速拉近。于是朱治笑着说道:“敢不从命?不知老夫能于何处为将军效力?”
孙策立即对身后陈武一挥手,说道:“你带兵驻扎在城外。我只带芮公、蒋钦等数十人入城,还请朱公以名望担保,为我设宴邀请城内诸位豪杰。”
朱治这几年一直担任吴郡都尉,在吴郡境内是颇有威望的,他入吴县行太守事,地方豪强都并没有太畏惧,更不担忧他会大开杀戒。
所以孙策没有带大军入城的情况下,朱治邀请他们赴宴的情况下,他们会给朱治面子。
毕竟,要是拒绝前来,直接恶了关系,那可就真的要面对孙策在城外这一千铁骑了。
孙策大军来的太快,豪强们大多猝不及防,部曲都没有征召,他们哪怕是为了拖延时间,也不会直接交恶的。
而为了缓和双方关系,孙策还带了前任的吴郡太守芮祉。
两任吴郡太守,在吴郡都所在有声,他们以名望相召,豪强不会太惊惧。
吴县是郡治所在之地,有县衙也有郡府。进入城池之后,朱治便领孙策等人进入郡府,并力请孙策上座于主位之上,他自己坐在右下席案首位,以示君臣之份。
入座之后,朱治开口赞道:“将军孤身亲赴县城,而非在军营之中设宴,召集吴郡豪杰。此举必然大安吴郡士人之心,将得人拥护,使豪杰云集而至。”
孙策已经脱下了甲胄,只身穿一袭素色锦袍,更显得英气高贵,他从容淡笑,说道:“这皆是朱公得人望之故。”
对孙策而言,在朱治营中还是在自己营中没有任何区别。他相信朱治忠诚,就像信任程普、黄盖等人。难道孙策带着数十名亲卫到程普营中还会担惊受怕?
他从容不迫,侃侃而谈,令朱治更加赞叹。
两人交谈不久,便有豪杰率先抵达。
但让朱治惊讶的是,来的竟然是一个孩子,吴县大族陆氏的嫡子陆绩!
这是与孙策有世仇的家族!
庐江之战,陆康率领百余名陆氏族人抵抗孙策进攻,超过半数死在了孙策大军刀锋之下。
双方血海深仇,陆氏居然第一个派出族人前来赴宴。
而孙策则没有朱治这么小瞧眼前这个孩子,因为他可是知道就是这个小家伙,在历史上语惊四座,对着自己狠刷了一波声望。
当时孙策在吴设宴,将张昭、张纮、秦松奉为上宾,共论当今乱世,四海未泰,须当用武治而平之。
当时陆绩因年少,所以坐在最后面,于是他遥为大声说:“当年管夷吾在齐桓公麾下任相,九次聚合诸侯,一统天下,不用兵车。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如今宴会上高坐诸君不务道德怀取之术,而惟尚武,我陆绩虽是年幼无知的蒙童,但也不能安心啊。”
这番话语惊四座,满堂诸卿,无不对其惊异不已。
而且陆绩虽小,但才学十分丰富。历史上与顾邵齐名,被誉为才干远超陆逊。东吴老臣虞翻、荆襄名士庞统虽然年纪都比他大许多,但皆与他关系友善。
所以孙策对陆绩也十分看重,没有因为他是个孩子便轻视他,而是将他当作成年之人交谈,平辈相交。
在他行礼之后,问道:“我与你们陆氏有旧怨,你为何反倒率先而至,前来赴宴?”
陆绩拱手,郑重的答道:“我陆氏与将军昔日为公战,不为私仇。鲧治水无状,舜杀其父而用其子,继续以鲧之子禹治水,乃平水患。”
“章邯昔日袭杀项梁,霸王项籍尚且能封其为王,遂入关灭秦。”
“如今圣王不作,诸侯放恣,正是将军治乱济难之时。将军有霸王之名,我陆氏率先而来,岂不更显坦荡,显着一方?如此,有我陆氏在,则郡中豪强,则无忧矣。”
朱治惊诧不已的看着眼前滴水不漏的陆绩,有些不敢相信这一切居然出自蒙童之口。
而孙策也笑了起来,没想到啊,自己已经很重视他了,还是被他借机立了一波名声。
这大概也是陆氏的智慧,把自己树成一个典型标志。
孙氏与陆氏越是有旧怨,他们越要率先而来,站在孙策面前。
如果孙策连陆氏都不为难,就更不会侵扰其他豪强大族了。
这个标榜一旦立起来,孙策还真就不太好杀戮他们陆氏了。
而很显然,陆氏也不想与孙策为敌,毕竟庐江之战,陆氏损失惨重,族内人丁凋零,只剩下了寥寥几十人。
这些人聚集在乡里之中,还凑不齐一里八十户。怎么跟孙策麾下上万大军对抗?
如今孙策占据了吴郡,他们寥寥几十名族人,只想休养生息,并不想再临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