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回 宴海棠贾母妖失宝玉通灵知奇祸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红楼白话版!
话说赖大带着贾芹出来后,一夜没什么事,静静等着贾政回来。
那些女尼、女道士重新进入园子,都高兴极了,想要到各处逛逛,准备明天进宫。
没想到赖大吩咐看守园子的婆子和小厮严加看守,只给她们提供饮食,却一步都不准她们走开。那些女孩子摸不着头脑,只能干坐着,一直等到天亮。
园里各处的丫头虽然都知道拉进女尼们是为了预备给宫里使唤,却也不太清楚具体的缘由。
到了第二天早上,贾政正要下班,因为堂上发下两省城工估销册子,需要立刻查核,一时回不了家,就派人回来告诉贾琏说:
“赖大回来后,你务必查问清楚。
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不必等我。”
贾琏领命后,先是为贾芹感到高兴,又想到:
要是办得一点痕迹都没有,又怕贾政起疑。
“不如回明二太太,讨个主意再去办,就算不合老爷的心意,我也不至于承担太大的干系。”
主意已定,贾琏就进去见王夫人,陈述道:
“昨天老爷看到揭帖很生气,把贾芹和女尼、女道士等都叫进府里查办。
今天老爷没空过问这种不成体统的事,让我来回太太,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所以我来请示太太,这件事该怎么办?”
王夫人听了,很诧异,说道:
“这是怎么回事?
要是贾芹做出这种事,那还成什么咱们家的人!
只是这个贴揭帖的人也太可恶了,这些话怎么能胡乱说呢!
你到底问过贾芹有没有这件事了吗?”
贾琏说道:
“刚才也问过了。
太太想想,别说他干没干,就算干了,一个人干了混账事,难道会承认吗?
不过我觉得贾芹也不敢做这种事,他知道那些女孩子都是娘娘一时要用的,要是闹出了事,可怎么办呢?
依侄儿的想法,要问也不难,可要是问出来,太太打算怎么处理呢?”
王夫人问:
“现在那些女孩子在哪里?”
贾琏说道:
“都锁在园子里呢。”
王夫人又问道:
“姑娘们知道这件事吗?”
贾琏说道:
“大概姑娘们只知道是预备给宫里头使唤,外头并没有说起别的事。”
王夫人说:
“那就好。这些人一刻也留不得。
之前我就想打发她们走,都是你们说留着好,现在不是出事了吗!
你就叫赖大他们把人带走,仔细问问她们本家还有没有人。
把文书查出来,花上几十两银子,雇条船,派个可靠的人把她们送回本地。
连人带文书都还回去,也落得个清静。
要是因为一两个品行不好,就把她们都押着还俗,那就太造孽了。
要是在这里把她们交给官媒,虽然我们不要身价,可他们把人弄去卖钱,哪里会顾人的死活呢!
至于贾芹,你就狠狠地说他一顿。
除了祭祀和有喜庆的事,没事就叫他别到这里来,小心碰在老爷气头上,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再跟帐房说一声,把这一项钱粮的记录销掉。
还得派人到水月庵去传达老爷的命令:
除了上坟烧纸,要是有本家爷们到那里去,不许接待。
要是再传出一点不好的风声,就连老姑子一起撵出去。”
贾琏一一答应,出去把王夫人的话告诉赖大,说道:
“这是太太的主意,叫你这么去办。
办完了,告诉我,我好回去回禀太太。
你赶紧去办吧。等老爷回来,你也按照太太的话回禀。”
赖大听了,说道:
“我们太太真是菩萨心肠。
把这班人送回去!既然是太太的好心,就得挑个靠得住的人。
芹哥儿就交给二爷处置吧。那个贴揭帖的,奴才想法子查出来,一定重重地收拾他。”
贾琏点头说:
“好。”
立刻处置贾芹。
赖大也赶忙把女尼等领出去,按照王夫人的主意去办理了。
晚上贾政回家,贾琏、赖大向贾政回明情况。
贾政本是个省事的人,听了也就不再追究了。
只有那些无赖之徒,听说贾府放出二十四个女孩子,个个都动起了心思。
但这些女孩子最终能不能回家,结果如何,难以预料。
且说紫鹃见黛玉病情渐渐好转,园里也没什么事,听说女尼等是预备给宫内使唤,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到贾母那边去打听。
正好碰上鸳鸯下来闲着,两人就坐下说闲话,紫鹃提起女尼的事。
鸳鸯诧异道:
“我可没听说,等会儿问问二奶奶就知道了。”
正说着,只见傅试家的两个女人过来给贾母请安,鸳鸯要陪着上去。
那两个女人因为贾母正在睡午觉,就跟鸳鸯说了一声,回去了。
紫鹃问:“这是谁家派来的?”
鸳鸯说:
“真是讨人嫌!
他们家里有个女孩儿长得还不错,就跟献宝似的,常常在老太太面前夸她家姑娘长得多好,心地多好,多懂礼貌,说话简洁利落,做活计手又巧,还会写会算,对尊长最是孝敬,就是对待下人也非常和气。
一来就编这么一大套,常常说给老太太听。
我听着都烦死了。
这几个老婆子真讨厌。
我们老太太偏偏爱听那些话。
老太太也就罢了,还有宝玉,平常看见老婆子就很厌烦,可偏偏见了他们家的老婆子就不厌烦。
你说奇怪不奇怪?
前儿还来说,有好多人家来求亲,他们老爷总不肯答应,心里就想和咱们这种人家结亲才肯。
又是夸奖,又是奉承,把老太太的心都说动了。”
紫鹃听了一怔,便假意说道:
“要是老太太喜欢,为什么不就给宝玉定了这门亲呢?”
鸳鸯正要说出原因,听见上头说:“老太太醒了。”
鸳鸯赶忙上去。
紫鹃只好起身出来,回到园里。
一边走,一边想:
“天下难道只有一个宝玉,你也想他,我也想他。
我们家姑娘,更是痴心。
看她那神情,心思肯定都在宝玉身上。
三番五次生病,不是为了这个还能为什么!
这家里‘金’的‘银’的还闹不清楚,要是再添个什么傅姑娘,可就更不得了了。
我看宝玉的心也在我们姑娘身上,可听鸳鸯这么说,他竟是见一个爱一个,这不是让我们姑娘白操心了吗?”
紫鹃本是想着黛玉,再往下想,连自己也没了主意,不禁掉下泪来。
想劝黛玉别瞎操心,又怕她烦恼;
看着她这样,又觉得可怜。
左思右想,一时烦躁起来,自己啐自己道:
“你替人操什么心!
就算林姑娘真配了宝玉,她那性情也难服侍。
宝玉性情虽好,可也是贪多嚼不烂的。
我倒劝人别瞎操心,自己才是瞎操心呢!
从今以后,我就尽心服侍姑娘,别的事一概不管。”
这么一想,心里倒觉得清净了。
回到潇湘馆,看见黛玉一个人坐在炕上,整理从前做过的诗文词稿。
黛玉抬头看见紫鹃回来,便问:“你到哪里去了?”
紫鹃说:“我今天去看看姐妹们。”
黛玉问:“是去找袭人姐姐了吧?”
紫鹃说:“我找她做什么。”
黛玉一想,这话怎么顺口就说出来了,反倒觉得不好意思,便啐道:
“你找谁跟我有什么相干!倒茶去罢。”
紫鹃心里也暗暗好笑,出去倒茶。
只听见园里一阵乱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紫鹃一边倒茶,一边让人去打听。
回来的人说:
“怡红院里的海棠本来枯萎了几棵,也没人去浇灌。
昨天宝玉去的时候,瞧见枝头上好像有了花骨朵。
大家都不信,也没理会。
忽然今天海棠花开得很好,众人都很诧异,都争着去看。
连老太太、太太都被惊动了,也来瞧花儿呢。
所以大奶奶叫人收拾园里的败叶枯枝,那些人在那里传唤。”
黛玉也听说了,知道老太太要来,就换了衣服,叫雪雁去打听,“要是老太太来了,马上告诉我。”
雪雁去了没多久,就跑回来说:“老太太、太太好多人都来了,请姑娘快去。”
黛玉稍微照了照镜子,整理了一下鬓发,就扶着紫鹃来到怡红院。
只见老太太坐在宝玉平时睡的榻上,黛玉便说:“请老太太安。”
然后退下,又见过邢夫人、王夫人,回来和李纨、探春、惜春、邢岫烟互相问了好。
只有凤姐因为生病没来;
史湘云因为她叔叔调任回京,被接回家去了;
薛宝琴跟着她姐姐回家住了;
李家姐妹因为见园里事情多,李婶娘带着她们在外居住,所以黛玉今天见到的只有几个人。
大家说笑了一会儿,谈论这花开得很古怪。
贾母说:
“这花应该在三月开,如今虽是十一月,因为节气晚,还算十月,正赶上小阳春的天气,因为暖和,开花也是有可能的。”
王夫人说:“老太太见多识广,说得对。这也不算稀奇。”
邢夫人说:
“我听说这花已经枯萎一年了,怎么这回不合时宜地开了,肯定有原因。”
李纨笑着说:
“老太太和太太说得都对。
依我这糊涂想法,一定是宝玉有喜事要来了,这花先来报信。”
探春虽然没说话,心里却想:
“这花肯定不是好兆头。
大凡顺应自然的就昌盛,违背自然的就灭亡。
草木也懂得时运,不合时宜地开放,肯定是不祥之兆。”
只是不好说出来。只有黛玉听说有喜事,心里触动,便高兴地说:
“当初田家有一棵荆树,三个弟兄分了家,那荆树就枯萎了。
后来弟兄们被感动,又住在一起,那荆树就又茂盛起来了。
可见草木也会随着人的情况而变化。
如今二哥哥认真念书,舅舅高兴,那棵树也就开花了。”
贾母、王夫人听了很高兴,便说:
“林姑娘比方得有道理,很有意思。”
正说着,贾赦、贾政、贾环、贾兰都进来看花。
贾赦便说:
“依我的主意,把它砍了,肯定是花妖作怪。”
贾政说: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不用砍它,随它去就是了。”
贾母听见了,便说:
“谁在这里乱说!
人家有喜事、好事,说什么怪不怪的。
要是有好事,你们享受;
要是不好,我一个人承担。
你们不许乱说!”
贾政听了,不敢再说话,只好陪着贾赦等走了出来。
贾母很高兴,叫人传话到厨房,赶紧预备酒席,大家一起赏花。
还说:“宝玉、环儿、兰儿各人做一首诗庆祝。
林姑娘的病才好,不要让她费心;
要是她高兴,就给你们改改。”
又对李纨说:“你们都陪我喝酒。”
李纨答应了“是”,便笑着对探春说:“都是你闹的。”
探春说:“又不叫我们做诗,怎么成了我们闹的。”
李纨说:“海棠社不是你发起的么?如今这棵海棠也要来入社了。”
大家听了,都笑了。
不一会儿,酒菜摆上,大家一边喝酒。
彼此都想讨老太太的欢喜,都说些高兴的话。
宝玉上前,斟了酒,马上作了四句诗,写出来念给贾母听:
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为底开?
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复占先梅。
~~~~
海棠花为什么忽然间像是要枯萎倒下了呢?可如今又为什么这般繁茂的花朵盛开着?
应该是因为母亲增加了寿数、健康长寿,(就像)在阳气刚刚开始回升的时候,海棠花比梅花还先一步绽放。
贾环也写好了,念道:
草木逢春当茁芽,海棠未发候偏差。
人间奇事知多少,冬月开花独我家。
~~~~
花草树木在春天到来时就应当茁壮成长、生出新芽,可我家的海棠花却没有按时开放,似乎花期有些偏差。
人世间稀奇古怪的事情不知道有多少,然而能在寒冬腊月里开花的,却只有我家这株海棠花呀。
贾兰工整地抄好,呈给贾母,贾母让李纨念道:
烟凝媚色春前萎,霜浥微红雪后开。
莫道此花知识浅,欣荣预佐合欢杯。
~~~~
海棠花在烟雾凝聚的早春时节,那妩媚的姿色看似将要枯萎,然而经历霜露浸润后,带着微微的红色在雪后盛开。
不要说这海棠花好像知晓的事理浅薄,它在欣然盛开的时候,正好能为家人团聚的欢乐宴席增添一份美好与喜庆呢。
贾母听完,便说:
“我不太懂诗,听起来还是兰儿的好,环儿做得不好。都上来吃饭吧。”
宝玉见贾母高兴,更是兴致勃勃。
因为想起:“晴雯死的那年,海棠也死了;
今天海棠又开了,我们院子里这些人自然都会好。
只是晴雯不能像这花一样死而复生了。”
顿时转喜为悲。
忽然又想起前几天巧姐说凤姐要把五儿补进来,说不定这花是为她开的,也未可知,于是又转悲为喜,依旧说说笑笑。
贾母又坐了好一会儿,然后由珍珠搀扶着回去了。
王夫人等跟着过来。只见平儿笑嘻嘻地迎上来,说:
“我们奶奶知道老太太在这里赏花,自己来不了,叫奴才来服侍老太太、太太们,还有两匹红绸送给宝二爷包裹这花,当作贺礼。”
袭人过来接了,呈给贾母看。贾母笑道:
“偏是凤丫头做事,让人看着又体面,又新鲜,很有趣儿。”
袭人笑着对平儿说:
“回去替宝二爷给二奶奶道谢。要是有喜事,大家都沾喜。”
贾母听了,笑道:“哎哟,我还忘了呢!凤丫头虽然病着,还是她想得周到,送得也巧。”
一边说着,众人就跟着走了。
平儿私下对袭人道:“奶奶说,这花开得奇怪,叫你剪块红绸子挂挂,应在喜事上。以后也别再把这当奇事乱说。”
袭人点头答应,送平儿出去。暂且不表。
且说那天宝玉本来穿着一裹圆的皮袄在家休息,因为看见花开,就出来看一会儿、赏一会儿、叹一会儿、爱一会儿,心中无数的悲喜离合,都寄托在这株花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