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红楼白话版 > 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红楼白话版!

话说鲍二家的轻轻打了兴儿一下,笑着说:

“本来有些是真事,可被你又编出这些混话来,越发没个边儿了。

你倒不像是跟着二爷的人,这些混话倒像是宝玉身边那些人的做派。”

尤二姐正想再问,忽然见尤三姐笑着问道:

“你们家那个宝玉,除了上学,平时都做些什么呢?”

兴儿笑着说:

“姨娘您别问他了,说起来,姨娘您可能都不信。

他长这么大了,就他没上过正经学堂。

我们家从老祖宗到二爷,哪个不是寒窗苦读十年,偏偏他不喜欢读书。

他是老太太的宝贝,老爷一开始还管管他,如今也不敢管了。

他整天疯疯癫癫的,说的话别人听不懂,做的事别人也不明白。

外人看他模样长得清清秀秀的,心里肯定以为他聪明,谁知道他外表看着清爽,内里却糊涂。

见了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所有的好处,就是虽然没上过学,倒还认得几个字。

每天既不学习文,也不练习武,还怕见人,就喜欢在丫头堆里瞎闹。

而且他这人也没什么脾气,有时候见到我们,高兴的时候,不管上下尊卑,大家一起乱玩;

不高兴的时候,就自己走了,也不理人。

我们坐着或者躺着,见了他不理他,他也不责备。

所以,没人怕他,大家都很随便,相处得倒也自在。”

尤三姐笑着说:

“主子要是宽容了,你们就这么放肆;

要是严厉了,你们又要抱怨。

可见你们这些人难伺候。”

尤二姐说:

“我们看他还挺好的,原来竟是这样!

可惜了一副好模样。”

尤三姐说:

“姐姐别信他胡说,咱们也不是只见过他一面两面的?

他的言行举止、吃喝用度,确实有些女儿气,那是因为他天天在里面和女孩子们混惯了。

要说他糊涂,他哪点儿糊涂了?

姐姐还记得穿孝的时候咱们在一起,那天正好和尚们进来绕着棺材念经,咱们都站在那儿,他却站在前面挡着人。

别人说他不懂礼数,没眼力见。可后来,他悄悄告诉咱们说:

‘姐姐们不知道,我不是没眼力见。

我是觉得和尚们脏,怕他们身上的气味熏着姐姐们。’

接着他喝茶,姐姐你又要茶,那个老婆子就拿了他的碗去倒。

他赶紧说:

‘我用过的碗脏了,另洗干净了再拿来。’

从这两件事上,我冷眼观察,原来他在女孩子们面前,不管怎么样都能照顾得很周到,只是不太符合外人的规矩,所以那些人不了解他。”

尤二姐听了,笑着说:

“照你这么说,你们俩已经情投意合了。

干脆把你许配给他,岂不是挺好?”

尤三姐见兴儿在旁边,不方便说话,只是低头磕瓜子。

兴儿笑着说:

“要说模样儿和行事为人,他们俩倒真是挺般配的一对。

只是宝玉已经有了意中人,只是还没公开罢了。

将来肯定是林姑娘和他定下来。

因为林姑娘身体多病,而且他们都还小,所以还没到谈婚论嫁那一步。

再过个三两年,老太太要是开口,那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

大家正说着话,只见隆儿又回来了,说道:

“老爷有要紧事,是件机密大事,要派二爷去平安州。

大概三五天后就出发,来回得半个月时间。

二爷今天来不了了。请老奶奶早点和二姨把那件事定下来,明天二爷来,好做个决断。”

说完,带着兴儿也回去了。

这边尤二姐吩咐关上门早早休息,盘问了她妹妹一整晚。

到了第二天午后,贾琏才过来。

尤二姐劝他说:

“既然有正事,何必急急忙忙又跑过来,千万别因为我耽误了正事。”

贾琏说:

“也没什么大事,只是偏偏又有一件远差要出。

过了这个月就要出发,得半个月才能回来。”

尤二姐说:

“既然这样,你就放心去吧,这里一切你都不用担心。

三妹子她从来不会朝三暮四的。

她已经说过要改过自新,肯定是真心改悔的。

她已经选好了人,你只要依着她就行。”

贾琏问是谁,尤二姐笑着说:

“这人现在不在这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来,也真难为她有这样的眼光。

她自己说了,这人要是一年不来,她就等一年;

十年不来,就等十年;

要是这人死了,再也不来了,她情愿剃了头发去当姑子,吃长斋念佛,了此一生。”

贾琏问道:

“到底是谁,能让她这么动心?”

尤二姐笑着说:

“说来话长。

五年前,我们老娘家里做寿,妈和我们去给老娘拜寿。

她家请了一帮唱戏的,里面有个唱小生的叫柳湘莲,她看上人家了,如今非他不嫁。

去年,我们听说柳湘莲惹了祸逃走了,不知道现在回来了没有?”

贾琏听了,说道:

“怪不得呢!

我还以为是什么样的人,原来是他!

她果然有眼力。

你不知道,这柳二郎,长得那么标致,却是个冷面冷心的人,一般人在他眼里都无情无义。

他和宝玉最合得来。去年他打了薛呆子,不好意思见我们,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好一阵子。

后来听说有人说他回来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问问宝玉身边的小厮们,就知道了。

要是他不回来,他四处漂泊,谁知道要过几年才回来,那岂不是白白耽误了三妹子?”

尤二姐说道:

“我们这三丫头,说得出做得到,她怎么说,就依着她好了。”

两人正说着,只见尤三姐走进来说:

“姐夫,你放心。

我们不是那种心口不一的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要是姓柳的来了,我就嫁给他。

从今天起,我吃斋念佛,只服侍母亲,等他来了,就嫁给他。

要是一百年他都不来,我就自己去修行。”

说着,拿起一根玉簪,一折两段,说道:

“要是我说的有一句假话,就像这簪子一样!”

说完,回房去了,真的做到了“不合礼数的事不做,不合礼数的话不说”。

贾琏没办法,只好和尤二姐商量了一会儿家里的事,然后回家和王熙凤商量出门的事。

一方面派人去问茗烟,茗烟说:

“我真不知道,大概他还没来。

要是他来了,我肯定会知道的。”

另一方面又问他的邻居,也说柳湘莲没来。

贾琏只好回去告诉了尤二姐。

离出发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前两天就说要出发,贾琏却先到尤二姐这里来住了两晚,从这里再悄悄出发。

果然看到小妹好像变了一个人,又看到尤二姐持家勤劳谨慎,自然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这天,贾琏一大早就出城,往平安州大道赶去,白天赶路,晚上休息,口渴了就喝水,饿了就吃饭。

刚走了三天,那天正走着,迎面来了一群驮货物的人,其中一伙,主仆加起来有十来个人骑着马,等走近了一看,不是别人,竟然是薛蟠和柳湘莲来了。

贾琏觉得很奇怪,连忙催马迎了上去,大家见了面,互相说了些分别后的寒暄话,然后就进了一家酒店休息,聊起天来。

贾琏笑着说道:

“那次闹了之后,我们忙着想请你们两个和解,谁知道柳兄你没了踪影。

怎么你们两个今天倒在一起了?”

薛蟠笑着说:

“天下竟有这么巧的事!

我和伙计们贩了货物,从春天就出发往回走,一路上都很平安。

谁知道前几天到了平安州地界,遇上了一伙强盗,把我们的东西都抢走了。

没想到柳二弟从那边过来,把贼人赶跑了,夺回了货物,还救了我们的命。

我要谢他,他又不接受,所以我们就结拜成了生死弟兄,现在一起进京。

从这以后,我们就像亲兄弟一样。

到前面岔路口就分路,他往南去,二百里地外有他一个姑妈,他去看望一下。

我先进京去处理我的事,然后给他找一所宅子,再找一门好亲事,大家一起过日子。”

贾琏听了,说道:

“原来是这样,可让我们担心了好几天。”

又听说薛蟠要给柳湘莲找亲事,就赶忙说:

“我正好有一门好亲事,很配二弟。”

说着,就把自己娶了尤氏,现在又要把小姨子嫁出去的事说了出来,只是没说尤三姐是自己选的柳湘莲。

还嘱咐薛蟠:

“先别告诉家里人,等生了儿子,他们自然就知道了。”

薛蟠听了很高兴,说道:

“早该这样了,这都是我表妹的错。”

柳湘莲连忙笑着说:

“你又忘形了,快别说了!”

薛蟠赶忙住了口,然后说:

“既然这样,这门亲事一定要成。”

柳湘莲说:

“我本来有个心愿,一定要娶一个绝色的女子。

现在既然是你们兄弟俩的好意,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任凭你们安排,我没有不答应的。”

贾琏笑着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