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红楼白话版 >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红楼白话版!

贾母喝了药感觉好多了,也就放下心来,于是把凤姐叫来,吩咐她准备要给贾政带送的东西。

正商量着这事呢,就见贾母派人来请,王夫人赶忙带着凤姐儿过去了。

王夫人又问贾母:

“这会儿是不是感觉身体又好多了些?”

贾母说:

“今天可好多了。刚才你们送来的野鸡崽子汤,我尝了尝,味道还不错,又吃了两块肉,心里很舒坦。”

王夫人笑着说:

“这是凤丫头孝敬您老的。

就数她孝心真诚,没白让老太太平日里疼她。”

贾母点头笑着说:

“难为她想着。要是还有生的野鸡,再炸上两块,咸滋滋的,配着粥吃可香了。

那汤虽然好喝,可就不太适合配稀饭。”

凤姐听了,连忙答应,马上让人去厨房传达贾母的意思。

这时贾母又笑着对王夫人说:

“我派人请你来,不为别的事儿。

初二是凤丫头的生日,前两年我早就想给她过生日了,可偏偏到时候赶上有大事,就这么过去了。

今年人都齐,估计也没什么事,咱们大家好好乐呵一天。”

王夫人笑着说:

“我也正想着这事呢。

既然老太太您高兴,那咱们就赶紧商量定下来吧。”

贾母笑着说:

“我看往年不管是谁过生日,都是各自送各自的礼,这种方式太俗套了,而且让人感觉生分。

今天我想出个新办法,既不生分,还能增添乐趣。”

王夫人赶紧说:

“老太太您觉得怎么好,就怎么办。”

贾母笑道:

“我想着,咱们也学学那些小户人家,大家凑份子钱。

能凑多少就按这个钱数来办,你说这样好玩不?”

王夫人笑道:

“这办法挺好的,不过不知道怎么个凑法呢?”

贾母一听,更高兴了,赶紧派人去请薛姨妈、邢夫人等人,又叫请姑娘们和宝玉。

宁国府那边的珍儿媳妇以及赖大家的等有头有脸管事的媳妇也都叫了来。

那些丫头、婆子们见贾母这么高兴,也都跟着高兴起来,急忙各自分头去请人、传话。

没过一顿饭的工夫,老老少少、上上下下的人,乌压压地挤了一屋子。

只见薛姨妈和贾母面对面坐着,邢夫人、王夫人坐在房门前的两张椅子上。

宝钗姐妹等五六个人坐在炕上,宝玉坐在贾母怀里,地上满满地站了一地的人。

贾母赶忙让人拿几个小凳子来,让赖大的母亲等几位年纪大又有体面的嬷嬷坐下。

贾府的风俗是,那些年纪大又服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要有体面,所以尤氏、凤姐儿等人只能在地下站着,那赖大的母亲等三四个老嬷嬷告了罪,就都坐在小凳子上了。

贾母笑着把刚才说的那些话讲给众人听。

众人谁不想凑这个趣儿呢?

况且有和凤姐关系好的,本来就愿意这样做;

也有怕凤姐的,正巴不得来奉承她呢。

而且大家也都拿得出这份钱,所以一听贾母这么说,都欣然答应了。

贾母先开口说:

“我出二十两。”

薛姨妈笑着说:

“我跟着老太太,也是二十两。”

邢夫人和王夫人说:

“我们可不敢和老太太比,自然低一等,每人出十六两吧。”

尤氏和李纨也笑着说:

“我们自然又要低一等,每人出十二两吧。”

贾母赶忙对李纨说:

“你一个寡妇,又没什么收入,哪里还能拉着你出这份钱,我替你出了吧。”

凤姐连忙笑着说:

“老太太先别高兴,还是先算算账再揽事。

老太太您身上已经有两份了,这会儿又要替大嫂子出十二两,您现在说着高兴,等一会儿想起来又该心疼了。

过后儿又说‘都是为凤丫头花了钱’,再想个巧法子哄着我拿出三四倍来暗地里补上,我还做梦呢。”

说得众人都笑了起来。贾母笑着问:

“那依你怎么办呢?”

凤姐说:

“生日还没到呢,我这会儿已经承受不起了。

我一个钱也不出,还惊动了这么多人,实在不安心,不如大嫂子这份钱我替她出了吧。

到时候我多吃些东西,就当享福了。”

邢夫人等人听了,都说“很对”,贾母这才答应了。

凤姐又笑着说:

“我还有句话。

我想老祖宗您出二十两,又要替林妹妹、宝兄弟出两份。

姨妈出二十两,又要替宝妹妹出一份,这倒也公平。

只是二位太太每人出十六两,自己出的少,又不替别人出,这就有点不公平了。

老祖宗您可就吃亏了!”

贾母听了,赶忙笑着说:

“到底还是我的凤姐儿向着我,这话在理。

要不是你,我又得被她们哄过去了。”

凤姐说:

“老祖宗您就把林姑娘和宝兄弟交给两位太太。

一位负责一个,派多派少,每位太太替出一份钱就是了。”

贾母连忙说:

“这很公平,就这么办。”

赖大的母亲赶忙站起来笑着说:

“这可不对啦!

我替二位太太生气。

在那边是儿子媳妇,在这边是内侄女儿,倒不向着婆婆、姑娘,反倒向着别人。

这儿子媳妇倒成了外人,内侄女儿倒成了外侄女儿了。”

说得贾母和众人都大笑起来。

赖大的母亲接着又问道:

“少奶奶们出十二两,我们自然也该低一等吧。”

贾母听了说:

“这可不行。

你们虽然身份该低一等,但我知道你们几个都是有钱人,虽然分位低些,可钱比她们多。

你们和她们出一样多的才合适。”

那些嬷嬷们听了,连忙答应。

贾母又说:

“姑娘们不过是应个景儿,每人就照一个月的月例出吧。”

又回头叫鸳鸯:

“鸳鸯,来,你们也凑几个人,商量着凑份子钱。”

鸳鸯答应着,没过多久,带着平儿、袭人、彩霞等,还有几个小丫鬟来了。

她们出的钱有二两的,也有一两的。

贾母就问平儿:

“你难道不替你主子过生日,还凑到这里面来?”

平儿笑着说:

“我私下另外有给主子过生日的钱,这是官中的份子,我也该出一份。”

贾母笑着说:

“这才是好孩子。”

凤姐又笑着说:

“上下都全了。

还有二位姨奶奶,她们出不出份子,也得问一声。

做到礼数上,不然她们还以为咱们小看她们了呢。”

贾母听了,赶忙说:

“对啊,怎么倒把她们忘了!

只怕她们不得空,叫个丫头去问问。”

说着,早有丫头去了,过了好一会儿,回来说:

“每位也出二两。”

贾母高兴地说:

“拿笔砚来,算清楚,一共凑了多少?”

尤氏悄悄骂凤姐说:

“我看你这个贪心不足的小蹄子!

这么多婆婆婶子凑银子给你过生日,你还不满足,又拉上两个苦命的人干什么?”

凤姐也悄悄笑着说:

“你少胡说,等一会儿离开了这里,我再和你算账。

她们两个怎么就苦了?

有了钱也是白给别人,不如拉过来咱们一起乐呵。”

说着,早就合计好了,一共凑了一百五十多两银子。

贾母说:

“办一天的戏和酒席用不了这么多。”

尤氏说:

“既然不请客,酒席也不多,两三日的用度都够了。

而且请戏班子不用花钱,这上头就能省下一笔。”

贾母说:

“凤丫头说请哪一班戏好,就请哪一班。”

凤姐说:

“咱们自家的戏班子都听熟了,倒不如花点钱请外面的班子来听听。”

贾母说:

“这件事我交给珍哥媳妇办了。

干脆让凤丫头一点心都别操,好好享受一天才是。”

尤氏答应着。

又说了一会儿话,大家看贾母累了,才渐渐散去。

尤氏等人送邢夫人、王夫人走后,就到凤姐房里来,商量怎么给凤姐过生日的事儿。

凤姐说:

“你不用问我,你就看老太太的眼色行事就行了。”

尤氏笑着说:

“你这个东西,可真是走大运了。

我还以为叫我们来有什么大事呢,原来是为了这个。

出了钱不说,还要我来操心,你打算怎么谢我?”

凤姐笑着说:

“你别瞎说了,又不是我叫你来的,谢你什么!

你怕操心?

那你这会儿就回去跟老太太说,再派别人来就是了。”

尤氏笑着说:

“你瞧你得意的那样儿!

我劝你收敛点好。

太满了可就会溢出来的。”

二人又说了一会儿才分开。

第二天,银子送到宁国府来,尤氏刚起来梳洗,就问:

“是谁送过来的?”

丫鬟们回说:

“是林大娘。”

尤氏就吩咐把她叫来。

丫鬟走到下房,把林之孝家的叫了过来。

尤氏让她在脚踏上坐下,一边忙着梳洗,一边问她:

“这一包银子一共多少?”

林之孝家的回说:

“这是我们底下人的银子,先凑了送过来。

老太太和太太们的还没送来呢。”

正说着,丫鬟们回来说:

“那边府里的太太和姨太太派人送份子钱来了。”

尤氏笑骂道:

“小蹄子们,专会记这些没要紧的话。

昨天不过是老太太一时高兴,故意学那小户人家凑份子,你们就记着,还当成正经事说。

还不快去接进来,好好招待着,再打发他们走。”

丫鬟答应着,急忙接了进来,一共两封银子,连宝钗、黛玉那份都有了。

尤氏问:

“还少谁的?”

林之孝家的道:

“还少老太太、太太、姑娘们的和底下姑娘们的。”

尤氏说:

“还有你们大奶奶的呢?”

林之孝家的道:

“奶奶您过去看看,这银子都从二奶奶手里发,一共都齐了。”

说着,尤氏已经梳洗好了,让人准备车辆,不一会儿就来到荣府,先去见凤姐。

只见凤姐已经把银子封好了,正要送去。

尤氏问:

“都齐了吗?”

凤姐笑着说:

“都齐了,快拿去吧,丢了我可不管。”

尤氏笑着说:

“我有点不放心,倒要当面点一点。”

说着,果然按数点了一遍,只是没有李纨的那一份。

尤氏笑着说:

“我说你在捣鬼呢,怎么你大嫂子的没有?”

凤姐笑着说:

“那么多还不够用?

少一份儿也没什么,等不够了我再给你。”

尤氏说:

“昨天你在众人面前做好人,今天又来跟我耍赖,这个我可绝对不依你。

我这就找老太太去要。”

凤姐笑着说:

“我看你还真厉害。

明天要是有事儿,我也‘丁是丁,卯是卯’的,你可别抱怨。”

尤氏笑着说:

“你也怕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