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红楼白话版 >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1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1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红楼白话版!

宝玉听了,赶忙进去看,就见琥珀站在屏风前说道:

“快点儿去,正等着你说话呢。”

宝玉来到上房,看到贾母正和王夫人、众姐妹商量着给史湘云回请吃饭。

宝玉就说道:

“我有个主意。”

“既然没有外人,吃的东西也别定死花样了,就挑大家平时爱吃的做几样。”

“也别按桌席来,每人面前摆一张高几,放上自己爱吃的一两样东西,再弄一个什锦攒心盒子,配上自斟壶,这样多特别!”

贾母听了,说道:

“挺好。”

赶紧让人去告诉厨房:

“明天就做我们爱吃的,按人数装盒子送来。”

“早饭也在园子里吃。”

大家正商量着,天就黑了,点上灯,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大早,幸好这天天气晴朗。

李纨一大早就起来了,看着婆子、丫头们扫落叶,擦桌椅,准备茶酒器具。

只见丰儿带着刘姥姥和板儿进来,说道:

“大奶奶可真忙啊。”

李纨笑着说道:

“我说你昨天去不成,你还偏急着要走。”

刘姥姥笑着说道:

“老太太留我,让我也热热闹闹玩一天。”

丰儿拿着几把大小钥匙,说道:

“我们奶奶说,外头的高几恐怕不够用,不如打开楼,把收着的拿下来用一天。”

“奶奶本来该亲自来的,可正和太太说话呢,请大奶奶开下门,带着人搬一下。”

李氏就叫素云接过钥匙,又让婆子出去叫几个二门上的小厮来。

李氏站在大观楼下往上看,让人上去打开缀锦阁,一张一张把高几往下抬。

小厮、老婆子、丫头一起动手,抬下来二十多张。

李纨说道:

“小心点儿,别慌慌张张跟有鬼追似的,小心磕坏了边角!”

又回头笑着对刘姥姥说道:

“姥姥也上去看看。”

刘姥姥一听,高兴得不得了,拉着板儿就登梯子上去了。

进里面一看,只见黑乎乎堆着些围屏、桌椅、大小花灯之类的东西,虽然不太认识,但五彩斑斓,各有各的奇妙。

刘姥姥念了几声佛就下来了。

然后锁上门,大家一起下来。

李纨说道:

“就怕老太太高兴,干脆把船上的划子、篙桨、遮阳幔子都搬下来预备着。”

众人答应着,又打开楼门,把东西都搬了下来。

让小厮去传驾娘们到船坞里撑出两只船来。

正忙乱地安排着,就见贾母带着一群人进来了。

李纨赶紧迎上去,笑着说道:

“老太太这么高兴,都进来了。”

“我还以为您没梳头呢,我刚采了菊花要给您送去。”

一边说,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养着各色折枝菊花。

贾母挑了一朵大红的插在鬓角上。

一回头看见刘姥姥,忙笑着说道:

“过来戴花儿。”

话还没说完,凤姐就拉过刘姥姥笑着说道:

“让我给你打扮打扮。”

说着,就把一盘子花横七竖八地插了刘姥姥一头。

贾母和众人笑得不行。

刘姥姥笑着说道:

“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么体面。”

众人笑着说道:

“你还不把花拔下来扔她脸上,把你打扮得像个老妖精了。”

刘姥姥笑着说道:

“我虽老了,年轻时也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就当老来风流一回。”

说说笑笑间,就来到了沁芳亭子上。

丫鬟们抱来一个大锦褥子,铺在栏杆榻板上。

贾母靠着柱子坐下,让刘姥姥也坐在旁边,问她:

“这园子好不好?”

刘姥姥念着佛说道:

“我们乡下人到了过年的时候,都上城来买画儿贴。”

“平时闲了,大家都说,要是能到画儿里去逛逛就好了。”

“想着那画儿也不过是假的,哪有真有这样的地方。”

“谁知道我今儿进了这园子一看,竟比画儿还好十倍。”

“要是有人能照着这园子画一张,我带回去给他们看看,就是死了也值了。”

贾母听了,指着惜春笑着说道:

“你瞧我这个小孙女儿,她会画画。”

“等明儿让她画一张怎么样?”

刘姥姥听了,高兴得赶紧跑过来,拉着惜春说道:

“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模样又好,还有这本事,莫不是神仙托生的!”

贾母歇了一会儿,自然带着刘姥姥到处去见识见识,先到了潇湘馆。

一进门,就看见两边翠竹夹道,地上长满了苍苔,中间是一条羊肠似的石子路。

刘姥姥让出路来给贾母众人走,自己却走在土地上。

琥珀拉她,说道:

“姥姥,你上来走,小心苍苔滑!”

刘姥姥说道:

“没事儿,我们走惯了,姑娘们尽管走。”

“可惜你们的绣鞋,别弄脏了。”

她只顾着和上头的人说话,没防备脚下真滑了,“咕咚”一声摔了一跤。

众人都拍手哈哈大笑起来。

贾母笑骂道:

“小蹄子们,还不赶紧搀起来!”

“就知道站着笑。”

说话时,刘姥姥已经爬起来了,自己也笑了,说道:

“刚夸口就打脸了。”

贾母问她:

“有没有扭到腰?”

“叫丫头们给你捶一捶。”

刘姥姥说道:

“哪有那么娇贵。”

“哪一天不摔个两下子,都要捶的话,那还得了。”

紫鹃早打起湘帘,贾母等人进来坐下。

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给贾母奉上。

王夫人说道:

“我们不喝茶,姑娘不用倒了。”

林黛玉听了,就让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

刘姥姥见窗下案上摆着笔砚,书架上堆满了书,就说道:

“这肯定是哪位哥儿的书房。”

贾母笑着指着黛玉说道:

“这是我外孙女儿的屋子。”

刘姥姥仔细打量了林黛玉一番,才笑着说道:

“这哪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上等的书房还好。”

贾母问道:

“宝玉怎么不见?”

众丫头回答说:

“在池子里的船上呢。”

贾母说道:

“谁又预备下船了?”

李纨赶紧回话:

“才开楼拿高几,我怕老太太高兴,就预备下了。”

贾母听了,正要说话,有人回道:

“姨太太来了。”

贾母等人刚站起来,就见薛姨妈进来了,一边坐下一边笑着说道:

“今儿老太太高兴,这么早就来了。”

贾母笑着说道:

“我才说来得晚的要罚,没想到姨太太就来晚了。”

说笑了一会儿,贾母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就和王夫人说道:

“这纱刚糊上好看,时间长了就不翠绿了。”

“这院子里又没有桃杏树,竹子已经是绿的,再用绿纱糊上就不搭配了。”

“我记得咱们以前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

“明儿给她把这窗上的换了。”

凤姐儿赶忙说道:

“昨儿我开库房,看见大板箱里还有好些匹银红蝉翼纱。”

“有各样折枝花样的,有流云卍福花样的,有百蝶穿花花样的,颜色又鲜艳,纱又轻软,我都没见过这样的。”

“拿了两匹出来,做两床绵纱被,肯定好。”

贾母听了笑着说道:

“呸!人人都说你见多识广,连这个纱都不认得,还敢说嘴!”

薛姨妈等人都笑着说道:

“凭她见过多少,哪敢和老太太比。”

“老太太何不教教她,我们也听听。”

凤姐儿也笑着说道:

“好祖宗,教教我吧。”

贾母笑着对薛姨妈众人说道:

“那个纱,比你们的年纪还大呢。”

“怪不得她认成蝉翼纱,是有点像,不知道的都认成蝉翼纱。”

“正经名字叫‘软烟罗’。”

凤姐儿说道:

“这名字也好听。”

“只是我这么大了,纱罗也见过几百样,从没听过这个名儿。”

贾母笑着说道:

“你才活了多大,见过几样稀罕东西,就说嘴。”

“那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要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看着就像烟雾一样,所以叫‘软烟罗’。”

“那银红的又叫‘霞影纱’。如今宫里用的府纱也没有这么软厚轻密的了。”

薛姨妈笑着说道:

“别说凤丫头没见过,连我也没听说过。”

凤姐儿一边说话,早让人取了一匹来。

贾母说道:

“可不是这个,以前原不过是糊窗屉,后来我们拿这个做被、做帐子试试,也挺好。”

“明儿就找出几匹来,拿银红的给她糊窗子。”

凤姐答应着。众人都看了,称赞不已。

刘姥姥也眯着眼看个不停,念着佛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