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1 (第2/2页)
“等其他地方的利钱收回来了,凑齐了才发的。”
“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不能告诉别人。”
袭人笑着说道:
“他们还缺钱吗?”
“他们手上这么多钱,怎么还不够用?”
平儿笑道:
“不是嘛。”
“奶奶这几年拿着这笔钱,早就赚了几百两了。”
“她每月的公费和月例也用不着,零零碎碎的十两八两的都存起来放出去,光是这点利息,每年就能赚到上千两。”
袭人笑道:
“你们主子们拿着我们的钱怎么赚利息,害得我们只能等着。”
平儿说道:
“你说这些没良心的话,你自己用得着的钱多吗?”
袭人说道:
“我虽然不缺,但也没地方去花,预备的就只是给我们那一点。”
平儿说道:
“你要是急用钱,我那里还有几两银子,你先拿去用,明天我从你那扣就是了。”
袭人说道:
“现在用不着,怕哪天急用时不够,我可以派人去取。”
平儿答应了,便出了园门。
来到家里,只见凤姐不在房间。
忽然,刘姥姥和板儿又回来了,她们刚刚做过打秋风的事,坐在旁边的屋里,还有张材家的、周瑞家的陪着,另外几个丫头正在地上倒口袋里的枣子、倭瓜和些野菜。
大家看到平儿进来,都忙站了起来。
刘姥姥因为上次来过,知道平儿的身份,忙跳下地来问道:
“姑娘好!”
又说道:
“家里都问好。”
“早想请姑奶奶安,听说姑娘来了,因为庄家忙,实在是难得。”
“今年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收了。”
“这是头一批摘下来的,没敢卖,留着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
“姑娘们天天吃山珍海味,怕腻了,吃点野味也算是我们的心意。”
平儿忙说道:
“多谢费心。”
又让大家坐下,自己也坐下。
然后让“张婶子、周大娘坐”,并让小丫头去倒茶。
周瑞家的和张材家的笑着说道:
“姑娘今天脸上有点红润,眼圈都红了。”
平儿笑道:
“是啊,我原本是不想喝的,可大奶奶和姑娘们非拉着我喝,实在没办法,喝了两钟,脸就红了。”
张材家的笑道:
“我倒想着要吃呢,可又没人请我。明天如果有人请姑娘,记得带上我。”
大家听了都笑了。
周瑞家的接着说道:
“今天早上我就看见那螃蟹了,一斤只好两个三个。”
“这么两个大篓,估计有七八十斤呢。”
周瑞家的说道:
“要是上上下下加起来,估计还不够。”
平儿说道:
“哪里够!那些有名的也不过是吃几个。”
“那些散户的,也有拿得到的,也有拿不到的。”
刘姥姥说道:
“今年这螃蟹,真是太贵了,一斤就值五分钱。”
“十斤就是五钱,再加上酒菜,总共得二十多两银子。”
“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足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平儿问道:
“是不是已经见过奶奶了?”
刘姥姥回答:
“见过了,奶奶叫我们等着。”
她一边说,一边望着窗外看天气,说道:
“天快晚了,我们也该走了,怕是出不去城,到了晚就麻烦了。”
周瑞家的说道:
“说的对,我去帮你看看。”
她说着便去了一会儿,回来后笑着说道:
“看来你老的福气来了,竟然碰上这两个好人。”
平儿问道:
“怎么了?”
周瑞家的笑着说道:
“二奶奶正在老太太跟前。”
“我悄悄告诉二奶奶,‘刘姥姥要回家,怕赶不上出城。’”
“二奶奶说,‘这么远,真不容易她扛着那么沉的东西来,晚了就住一晚上,明天再走。’”
“这还不是好运吗?”
“不过老太太也听见了,问刘姥姥是谁。”
“二奶奶就解释了一下,老太太说,‘正想见见一个年纪大的老人,叫她来我见一见。’”
“这可真是想不到的缘分吧?”
说着,周瑞家的催促刘姥姥下去见贾母。
刘姥姥说道:
“我这样子怎么好见人啊。”
“好嫂子,你就说我走了吧。”
平儿急忙道:
“快去吧,没关系的。”
“我们老太太最怜悯老人,比那些虚张声势的人好多了。”
“我想你是害羞,我和周大娘送你过去。”
说着,平儿和周瑞家的一同带着刘姥姥前往贾母那边。
二门口的管事小厮们看到平儿出来,都站了起来,其中有两个跑上来,赶紧叫“姑娘”。
平儿问道:
“又有什么事?”
小厮笑道:
“这会儿也快晚了,我妈生病了,等着我去请大夫。”
“好姑娘,能不能请半天假?”
平儿说道:
“你们这些人都商量好了,一个接一个请假,不回奶奶那儿,就来烦我。”
“前几天你也请假了,二爷偏叫你,叫不着,结果我得起来还被说成做了什么事情。”
“你今天又来了。”
周瑞家的说道:
“他妈真的生病了,姑娘,你就替他答应吧,放了他吧。”
平儿说道:
“明天早晨再来。”
“听着,我还需要你做事呢,别再白天睡懒觉,等到太阳晒屁股才来!”
“你走了之后,带个信给旺儿,就说奶奶的话,问他那剩下的利息若明天还没交,就不用再交了,干脆就让他自己去吧。”
那小厮高高兴兴地答应了,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