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3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红楼白话版!
李纨笑道:
“到底是蘅芜君。”
说着又看宝玉的,写的是:
秋容浅淡映重门, 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 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 清砧怨笛送黄昏。
~~~~
秋天的景色浅浅淡淡映照着重重大门,七节的竹子攒聚好像雪堆满了盆。
刚出浴的杨贵妃身影如冰般洁白,捧心的西施魂魄像玉一样纯洁。
早晨的风没有吹散千点愁绪,隔夜的雨又增添了一道泪痕。
独自倚着画栏好像别有深意,清冷的捣衣声和哀怨的笛声送走黄昏。
大家一起看,宝玉称赞探春的诗好,李纨最终认为宝钗的诗有身份,于是又催促黛玉。
黛玉说道:
“你们都写好了?”
说着便提笔一挥而就,扔给众人。
李纨等人看她写道: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
半卷起湘妃竹帘,半掩着门,以冰块碾碎作为泥土,用玉制成花盆。
看了这一句,宝玉率先喝彩,只说道:
“这是从何处想到的!”
又看下面写道: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
它偷来梨花的三分洁白,借取了梅花的一缕香魂。
众人看了也都忍不住叫好,说“果然与别人不是同一种心思”。
又看下面写道: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
月宫中的仙人缝制着素白的衣裳, 秋闺中的怨女擦拭着泪痕。
娇羞的心事默默向谁倾诉? 疲倦地倚在西风中,夜色已深。
众人看了,都说这首最好。
李纨说道:
“若论风流别致,自然是这首;
若论含蓄浑厚,终究要让宝钗的诗稿领先。”
探春说道:
“这评价有道理,潇湘妃子应当位居第二。”
李纨说道:
“怡红公子排在最后,你服不服?”
宝玉说道:
“我的那首原本就不好,这评价最公正。”
又笑着说道:
“只是宝钗和黛玉的两首诗还要再斟酌。”
李纨说道:
“原本就是依照我的评论,与你们没关系,再有多说的必定受罚。”
宝玉听说,只得作罢。
李纨说道:
“从今往后我决定在每月初二、十六这两天开诗社,出题限韵都要依我。
这期间你们有高兴的时候,你们只管另外选择日子补开,哪怕一个月每天都开诗社,我都不管。
只是到了初二、十六这两天,必须到我那里去。”
宝玉说道:
“到底要起个诗社的名字才好。”
探春说道:
“太俗了不好,特别新的,刁钻古怪的也不好。
正巧现在是海棠诗开头,就叫个海棠社吧。
虽然俗气些,因为真有这件事,也就不妨事了。”
说完大家又商议了一会儿,略微用了些酒果,才各自散去。
也有回家的,也有往贾母王夫人那里去的。
当下其他人没什么话。
暂且说袭人因为看见宝玉看了字帖儿就慌慌张张同翠墨去了,也不知道是什么事。
后来又看见后门上有婆子送了两盆海棠花来。
袭人问是从哪里来的,婆子就把宝玉前面的一番缘故说了。
袭人听说就让她们摆好,让她们在下房里坐下,自己走到房内称了六钱银子封好,又拿了三百钱走来,都递给那两个婆子,然后说道:
“这银子赏给那抬花来的小子们,这钱你们打酒喝吧。”
那婆子们站起来,眉开眼笑,千恩万谢的不肯接受,见袭人执意要给,才领了。
袭人又说道:
“后门上外头可有值班的小子们?”
婆子急忙回答:
“每天都有四个,原本预备着里面差遣的。”
“姑娘有什么差遣,我们吩咐去。”
袭人笑道:
“我有什么差遣?”
“今天宝二爷要打发人到小侯爷家给史大姑娘送东西去,正巧你们来了,顺便出去叫后门的小子们雇辆车来。”
“回来你们就到这里拿钱,不用叫他们又到前头乱碰去。”
婆子答应着去了。
袭人回到房中,拿碟子盛东西给史湘云送去,却见隔子上碟槽空着。
于是回头见晴雯、秋纹、麝月等人都在一起做针线活,袭人问道:
“这一个缠丝白玛瑙碟子去哪了?”
众人见问,都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想不起来。
过了半天,晴雯笑道:
“给三姑娘送荔枝去了,还没送回来呢。”
袭人说道:
“家常送东西的家伙什也多,特意拿这个去!”
晴雯说道:
“我何尝不是这样说。”
“她说这个碟子配上鲜荔枝才好看。”
“我送去,三姑娘见了也说好看,叫连碟子放着,就没带来。”
“你再瞧那隔子最上头的一对联珠瓶还没收回来呢。”
秋纹笑道:
“提起瓶来,我又想起个笑话。”
“我们宝二爷孝心一动,也孝敬到二十分。”
“因为那天见园里桂花,折了两枝,原本是自己要插瓶的,忽然想起来说,这是自己园里才开的新鲜花,不敢自己先玩。”
“特意把那一对瓶拿下来,亲自灌水插好了,叫个人拿着,亲自送一瓶给老太太,又送一瓶给太太。”
“谁知他这孝心一动,连跟着的人都得了福了。”
“正巧那天是我拿去的。”
“老太太见了这样,高兴得不得了,见人就说:‘到底是宝玉孝顺我,连一枝花儿也能想到。别人还只抱怨我疼他。’”
“你们知道,老太太平日不大和我说话的,有些不入她老人家的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