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号外 > 卷二合并办报 【67】良民证

卷二合并办报 【67】良民证 (第2/2页)

他从外地调来了“宣抚班”,就是当初犬养见众搞的那一套市恩洗脑的宣教手段来拉拢百姓,另一招是借用宣抚班的照相机,在鲁南地区全面颁发《良民证》。

在农村地区,照相是一个很奢侈的活动,当宣抚班的日伪军说要给村里人免费拍照片的时候,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是愿意接受的。

他们排着队登记自己的姓名、年龄、住址、职业等信息。等到这伙“善良”日军再次来到村里时,带来的不是一张黑白照片,而是一本盖上钢戳的《良民证》。

河野秀一要求宣抚班给民众普及规定,第一本良民证是免费发放的,但以后每隔半年更换一次,如有擦损、模糊或者遗失,持证村民须向保长或甲长报告换领、补发,补发时须缴纳3角的罚款。

最重要的是,村民无论出行还是农田干活都必须携带《良民证》,否则以通匪论处,将有杀身毁家之祸。

如此一来,日军再出动盘查身份,就可以轻松分辨谁是村民,谁是根据地的抗日分子。

日军颁发良民证是逐村开展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根据地,所有干部和战士都慌了,这以后还怎么开展助农生产运动?

为了对付良民证,敌伪工作部的同志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人出主意,认为要开展对等的抵制行动,就是日军发多少良民证,组织上就没收多少,收上来的良民证一律当众焚毁,让日本人知道这里所有人都没有证,也就没法再查证了。

这个建议赢得了不少人的认可,他们说话的中气十足:“就算鬼子要惩罚,要杀人,还能把所有人都杀了不成?”

但王茂生不同意:“如果鬼子搞杀鸡儆猴那一套呢?我不希望有任何村民因为我们发起的抵制行动而丧生!”

他的建议是可以利用印刷所的机器仿造一批假证,也可以找一些群众基础好的村庄,在日军宣抚班去村里拍照片的时候安插一些干部和战士进去,借日本人的手办一批真良民证出来,这样大家都持有良民证,以后在敌占区行动反而会比较便利。

理论上讲,王茂生的意见是比较稳妥的,可是他这个建议一出口,居然被人扣上了“妥协、软弱、耻辱”的帽子。那些战工会派来的干部笑他毕竟是搞文职的,缺乏斗争经验和反抗意识。

多数成员认为接受良民证是甘当亡国奴的表现,支持开展正面抵制行动。

至于王茂生担心日本人报复村民的观点,他们想到了弥补手段:“没收各村群众的良民证,趁夜跑到日伪军据点附近,点起灯笼火把,大吵大喊地烧掉良民证,故意让敌人知道是我们干的;同时安排各村保长集体汇报我们夺走良民证当众焚烧的事实,日军现在搞宣抚收买人心,绝不至报复村民。”

另外,针对办理良民证必须有照片这个条件,他们还想到了干扰照相的行动,每当得知日军“宣抚班”来哪个村庄拍照片建档案的时候,他们就去搞破坏,通过放空枪、扔手榴弹等手段让老百姓四散而逃,日本人拍不到照片,自然也就无法制作和发放良民证了。

王茂生承认他们这些办法挺可行,不过他坚持认为,在政治斗争中,正面对抗往往并不是唯一和最佳的选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