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药捻 (第2/2页)
林仪和接过药方,仔细看了看,心中略感疑惑,便开口向叶青云请教道:“叶医生,我有一个问题想向您请教一下。”
叶青云微笑着回答道:“林医生,不必客气,有什么问题您尽管说。”
林仪和指着药方中的山甲炭和皂刺炭,问道:“叶医生,我看您在这方子里用了山甲炭和皂刺炭,我想知道您这样用药的目的是什么呢?”
叶青云解释道:“这位患者术后气血双亏,切口感染,之前虽然进行了抗炎治疗和两次扩创手术,但伤口仍然未能愈合。这是因为患者气血不足,导致肌肤失养。”
“所以,我在这个方子中,除了使用补气血的药物外,还加入了山甲炭和皂刺炭。这两味药具有托毒透脓的作用,而且不会损伤正气。”
叶青云顿了顿,接着说:“之所以用它们的炭制品,是因为其透托之力相对较为缓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创口不会过早地愈合,而是等待其余毒全部排出之后,再进行封口。”
“否则,如果余毒未尽就过早愈合,那么出毒就会不畅,毒素就会沿着经络流窜,这样之前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了。”
林仪和与大喜对视一眼,面露感激之色,齐声说道:“多谢叶医生答疑解惑,如此一来,病人按上方用药便可痊愈了吧?”
叶青云微微一笑,缓声道:“尚未如此简单。”他话锋一转,不再言语,而是提笔在纸上又写下了另一个方子。
林仪和见状,心中虽有疑惑,但也不便多问,只得耐心等待。待叶青云写完后,将方子交给他,林仪和赶忙双手接过,仔细端详起来。
看着手中的方子,林仪和不禁问道:“叶医生,您这方子究竟该如何使用呢?”
叶青云似乎早有预料,他不紧不慢地解释道:“林医生,你需将我所写之药制成药捻。具体方法是,根据窦道的深度,将其剪成适当长度的小段,然后插入疮口之中。但需注意,药捻不可全部塞入窦道,应在疮口外留出 0.5 至 1 厘米的长度。”
林仪和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正欲继续发问,叶青云却紧接着说道:“如此用药,其目的在于化腐提毒、生肌收口。”
芮士魁率先鼓起掌来,随后,大家也纷纷鼓起掌来。
芮士魁道:“大家看到了吗?叶医生的用药 是多么的严谨,他对每一个病都是做到面面俱到,他将中医的辩证论治发挥得淋漓尽致。大家要多向叶医生学习。”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看向叶青云的眼神里满是敬佩。
这时,陈伟杰问道:“老师,你这用药思路确实精妙,但我有个疑问,这药捻插入窦道后,如何判断余毒是否排尽呢?”
叶青云微微一笑,说道:“问得好,判断余毒是否排尽,可观察疮口的分泌物。若分泌物由脓性变为清亮,且量逐渐减少,肉芽组织转为红润,触之易出血,便说明余毒已基本排尽。此时便可停止使用药捻,改用生肌收口之药。”
众人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中,叶青云的形象在大家心中更加高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