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仓安战局 (第2/2页)
本土品牌正心置业,老板也姓刘,根基深厚。
还有一家名为劲承地产的公司,实力不容小觑,幕后大老板似乎有一点官方背景。
不过与谷栏市由勇亮置业形成碾压之势不同,这边的三家公司各自拥有约20家门店,实力相当,业绩也相对平稳,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此次仓安分公司的团建活动,廖志刚特意邀请了张勇亮、辜季鹏和姚念芹三位老总同时参加。
除了放松身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共同商讨仓安市县域市场的发展策略。
团建活动安排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度假山庄,青山绿水环绕,空气清新宜人。
白天,大家一起参与了拓展训练、趣味游戏等活动,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晚上,篝火晚会熊熊燃烧,大家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气氛热烈而欢快。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张勇亮、辜季鹏、姚念芹和廖志刚也坐在一边开始了关于仓安市场发展的深入探讨。
“志刚,仓安市场的情况,你最了解,说说你的看法。”张勇亮率先开口。
廖志刚略作沉思,而后声音低沉的开口道:“仓安的市场,与咱们谷栏那边,初看之下颇为相似,但细细琢磨,却又有着云泥之别。最让人头疼的是,这边的县域市场,竟然都孕育出了自己的本土小品牌,而且每个县都有,像是一张张错综复杂的地方关系网,咱们若是贸然进军县域,这些小品牌恐怕会像闻到腥味的鲨鱼,联合起来对我们进行围剿。”
“竟有这等事?”张勇亮、辜季鹏和姚念芹三人面面相觑,眼中都闪过一丝惊讶。他们原本以为,凭借勇亮置业的实力和经验,进军仓安县域市场应该易如反掌,却没想到会遇到如此棘手的局面。
“那可不,正心和劲承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也早就盯上了县域这块肥肉,已经先我们一步在周边两个县开设了门店。但结果呢?开张三个月了,据我所知,业绩惨淡得可怜,连业务员都招不到几个,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廖志刚无奈地摇了摇头,似乎对正心和劲承的遭遇感到惋惜,又似乎对仓安市场的复杂性感到头疼。
“业绩不好尚可理解,但这招不到人就有点匪夷所思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辜季鹏一脸的难以置信,他实在无法想象,在如今这个房地产市场火热的年代,竟然还有中介公司会招不到人。
姚念芹则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她轻轻地摩挲着下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但暂时还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
“辜总,您可千万别小瞧了仓安这边各县的小品牌中介,就拿最近的仓陵县来说吧,他们有一家叫做陵家房产的公司,就像是当地的土皇帝,拥有8家门店,麾下业务员多达50余人,更让人头疼的是,这家陵家房产还纠集、捆绑了其他一些小中介,合起来也有20多家门店,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咱们想要插足进去,难度可想而知,除非一口气直接开七八家门店,再想办法多招人,但是这样做的话,就是不知道会不会亏得毛都不剩……”廖志刚详细地解释着,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担忧和无奈。
“难道每个县都是这种情况?”张勇亮惊愕地问道,他原本以为这只是个别现象,却没想到竟然是普遍存在的。
“差不多吧,有几个县虽然没有这么夸张的联盟,但那边的市场环境更为原始,还停留在成交只收一两千块中介费的阶段,根本没有大型中介生存的土壤,去了也是白搭。”廖志刚苦笑着说道。
张勇亮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沉思了片刻,而后缓缓说道:“其实这种情况,也不是完全没有破解的办法,我认为,必须从开发商入手,设法把新盘的营销代理权拿到手,只要掌握了房源,我们就掌握了主动权。”
“我同意亮哥的观点,”辜季鹏接过话茬,“只要盘在手,就什么都好说了,开发商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房子卖不出去吧?到时候,那些小中介还不得乖乖地跟我们合作?”
廖志刚还未来得及开口,姚念芹却忽然摇了摇头,插嘴说道:“不,事情恐怕没有这么简单,你们别忘了,我也是从县域市起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