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 > 第263章 归义军

第263章 归义军 (第2/2页)

二是威慑诸国,龟兹城是安西都护府驻所,西域最繁华的城池之一,也是在告诉他们,安西的大部队平叛完会回来。

结局,我们自然都是知道的,那些前往内地的安西军没有再回来。

而留守在龟兹城的唐军从青壮年熬到了满城白发,他们也没有等到朝廷的轮换,也没有领到任何军饷,整整坚守了龟兹几十年!

在此期间,龟兹城受到了来自吐蕃等西域诸国无数次的攻打,但是这群“白发军”都坚持过来了。

几十年的风霜,和朝廷断联没有任何支援的岁月里,他们没有人叫怨叫苦。

哪怕城中再也从不出来一个完整的人,一个黑发的人,也没有一人投降。

正是在张仪潮出生后的第九年,龟兹城陷落,白发军被砍掉双足,贬为奴隶。

吐蕃人欣喜若狂,将这份战报大肆宣扬:河西走廊再无唐人矣!

龟兹与沙州并不远,因此我们猜测年幼的张议潮应当是听着白发军的传说长大的。

也许就是坚韧不拔的白发军让张议潮领略了盛唐武士的风采,我们不得而知。

年幼的张议潮平日学习兵法,苦练剑术,崇拜孙武,怀念故国大唐,在吐蕃对河湟唐人杀戮的时候、在最后一支唐军被砍足砍手贬为奴隶的时候,张议潮在沙州的家里苦练着本领。

仇恨没有蒙蔽他的双眼。

这个少年他在忍耐,他在等一个机会!】

“这支唐军的结局无论如何,都不会逊色太多。”

嬴政敬佩这个少年人,他知道张仪潮必定是要做大事的人,唐军有这样的灵魂人物带领,一定可以驱除胡虏!

“白发军!白发军!”

“唐朝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可以让这么多的人为之赴汤蹈火啊!”

“这是一股真正的有信仰的军队,他们的信仰超越了时空,朕在大秦都被他们的忠肝义胆所折服!”

刘彻看到唐朝的子民在天幕中受到了各种的奴役、凌虐,更是悲愤的向着苍天呼喝王师何在。

这位唯我独尊的霸道皇帝动情了:“张议潮会做到李广将军一样的事情的,去守卫我汉家儿女。”

卫青道:“汉人能打败匈奴人,也如张议潮般怀有仇恨勤练本事。汉人能够做到,我相信张议潮也能带领唐人做到!”

刘询:“仅仅是观白发军故事,都能感受到盛唐遗泽,颇有我朝强汉气象啊!”

“唐人孤忠白发军,不输汉家好儿郎!”

曹操:“真乃是一群义士也!待我曹某亲点大军为尔等忠义大士报仇雪恨!”

曹操忽然想到,虽然自家的文远将军是因为八百人破十万吴军而名声大噪,被人戏称“退休前被抬到了武庙里”。

但他却清楚的记得,后人称赞最多的便是张辽征乌桓之功。

“杀胡人之功甚于国内内斗之功。文远啊!”

张辽应到,有些好奇的抬头看向曹老板。

他看着天幕中的白发军的故事也深深地被折服和感动,也不得不佩服盛唐武士之风姿。

但,老板刚才夸完归义军现在提我干什么?

“孤可是记得你征乌桓为我立下大功!”

“丞相,臣身为汉家儿郎,保家卫国乃是臣的本分。”

“好!孤没有看错你!孤今后想让你镇我河西,为我汉家在张臂掖,你可愿意!”

张辽自无拒绝之理,“臣愿往。”

安西军的事迹更是让刘备动情至极:“白发军!满城皆是白发军!这到底是一群怎样忠义的国士啊!”

“唐朝能有这样的一群忠士,岂能没有复兴之气!”

......

“啊!!!”

李世民凝视着天幕演绎的视频一切,他的双眼布满血丝,他的胡须和头发都根根竖起,仿佛一头被激怒的雄狮。

朝廷到底在干什么?让百姓居然屈辱成了这般模样?

这和汉末凉州被羌人侵占而沦丧百年有何区别?

朕痛心啊!

区区一个外藩,竟敢如此欺凌我大唐子民!

长孙皇后被李二的动静吓了一跳,看到皇帝的状态,她舍身扑了上前,紧紧的抱着李世民,抚声道:

“陛下您还年轻,注定是要成为千古一帝的!这些对您天威的挑衅,最后都会成为您的功绩!”

“吐蕃现如今不过一小国矣!我大唐天军一至,即可灭他国亡其种!更可将吐蕃贼酋祭我太庙以告天下!”

“陛下何苦因此气坏了身子?况天幕所讲归义军仍未正式登场。”

“陛下要相信那张仪潮能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结局。”

李世民觉得自己风疾果然又犯了,听完皇后的劝言后他的怒火确实消下来不少,情绪也平复了些。

而头疼的感觉也随之而来,正当他想要上手按压时,皇后略显冰凉的小手已经按了上去。

“陛下,您身上还有大唐千万的百姓,还有我和几个孩子呢!莫气,莫气。”佳人的温声细语伴随着她手上的力度一样,像潺潺的溪水流入本来激荡的波涛中。

李世民有点感动,伸手顺势躺在了皇后的怀里闭目养神。

皇帝最后还是冷静了下来,只是心里仍对这群“孝子贤孙”抱着气。

殿内的群臣看到这一幕帝后琴鸣的画面,心里也在同时缓了一口气。

还好皇后在此啊,及时的劝住了陛下。

“朕深恶那吐蕃之乱,致使我唐民百姓罹此大难。”

“还有就是朕敬佩那孤忠白发军啊,他们居然能独守孤城数十载!”

“朕更是在恼我大唐的朝廷,居然在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无动于衷!”

“他们到底在做些什么?”

殿内沉默了片刻后,房玄龄才出声慨叹道:“我大唐白发军有当年苏属国之气概啊!”

“安史之乱,还真是遗祸无穷啊!”杜如晦也道:

“想必是这么多年的祸乱,让长安到沙州一路闭塞,消息不通才导致的吧?”

更是因如此,白发军的事迹才会显得如此的伟大!

长孙皇后娴熟之手法令李世民疼痛稍缓,他稍稍起身端坐于软榻之上,阴阳的冷讽地说道:

“朝廷还真是大唐的好朝廷啊!

皇帝也是好样的!不愧是朕的贞观之子孙!

居然可以数十载未能收复河西走廊!有本事”

“却能于安史之乱中率先奔往成都享乐!真乃圣君也!”

他这里说的是正是唐明皇的故事。

“哦!还送人了一个洛阳呢!”

“真是好一个爷孙三代坏了大唐百年底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