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五章 监听者 (第2/2页)
我们站在云梯上,在锈迹斑斑的检修口内壁,发现用丙烯颜料绘制的频率曲线图。
陈薇用取样棉签轻轻擦拭内壁,棉签瞬间变蓝,她惊讶地说:“这里残留着硝普钠结晶!”
根据化学社活动记录显示,周扬曾借用过量筒和计时器。
我对比水箱结构图与苏雨的写生画,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你看,”我指着画对陈薇说,“她每次都将阴影落点画在水阀开关位置。”
陈薇接过画,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然后用激光笔模拟光照角度,只见光斑在下午两点零七分精准命中隐藏触点。
“他们在利用日影校准装置启动时间。”陈薇肯定地说。
我们决定突袭化学器材室。
当我们推开门时,管理员正在慌张地擦拭某个储物柜的指纹。
陈薇眼疾手快,立刻用紫光灯照射柜门内侧,果然照出硝普钠残留,形状与周扬实验服口袋完全吻合。
“这是什么?”
我看着五十个改装过的烧杯整齐码放在柜子里,好奇地问道。
陈薇拿起一个烧杯,仔细研究着杯底焊接的压电陶瓷片和连着的微型控制器,说:“这是次声波发射阵列。”
我拆开其中一个控制器,发现电路板上的序列号被刻意磨平。
陈薇用X光扫描,在环氧树脂封装层下发现军工标志,惊讶地说:“和蜂巢纤维同源的生产批次。”
苏雨的助听器维修单成了揭开最后谜底的关键。
我将维修单上高频滤波器的参数设置放大,发现接收范围被人为调整到55- 60赫兹。
“这意味着什么?”我疑惑地问陈薇。
陈薇将维修记录拍在桌上,激动地说:“她不是受害者,而是整个装置的监听者!”
审讯室里,化学社长李晨坐在椅子上,手指不停地颤抖。
当他看到改装烧杯的照片时,额角渗出细密汗珠。
“周扬说要做个声波驱鸟装置……”李晨颤抖着声音解释道。
徐组长突然推门而入,将一张实验室预约表甩在桌上,严厉地说:“你们每周四凌晨使用声学实验室,驱鸟需要这么隐蔽?”
美术教室的星空画在证物灯下流转着神秘的荧光。
我用气相色谱仪分析颜料成分,检测出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
“这是示踪剂。”陈薇将检测报告钉上线索墙,“用来验证次声波在建筑结构中的传导路径。”
当我们带着搜查令走进周扬家时,书桌上的台历还停留在坠楼那天,仿佛时间也随着周扬的离去而静止。
陈薇掀开床垫,墙面上用红笔绘制的实验楼结构图赫然在目,每个承重节点都标注着共振频率值。
窗台上的三盆绿萝全部倒伏,叶片呈现典型的次声波致畸形态。
“结案报告需要补充物证链。”
徐组长揉着太阳穴,一脸疲惫地整理着档案。
我拿着周扬的钥匙,缓缓插入证物柜。
当黄铜匙齿与锁芯咬合的瞬间,陈薇的银镯突然映出整面墙的荧光标记——
三十七个名字在黑暗中幽幽发亮,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案件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