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我是反贼,娶个公主很合理吧? > 第385章 远征,流放平洲(下)

第385章 远征,流放平洲(下) (第2/2页)

可见,李宣对于自己此时的猜测十分确定,幕后之人的想法十有八九如是。

三人再次沉默,只因谁也无法否认李宣口中所说的可能性。

赵彻满脸阴郁,愁眉不展。

这位戎马半生的老皇帝,若是能年轻十几岁,或许处理起这样的危机事件会更显魄力。

但如今,他垂垂老矣,不仅身体状况不复当年,就连决断也再无年轻时干脆,陷入了两难之中。

李宣望了望三人犹豫的样子,轻叹一声,道:“其实也不必过多担忧,正所谓越危越有机。这是一场危机,同时也是一个机会!一个能彻底铲除奸逆的机会!当敌人越觉得自己胜券在握之时,就越容易露出破绽。”

“陛下若信我,当果断做出三大决断!”

赵彻闻声抬头,眸中闪过一抹亮光,道:“哪三大决断?定贤尽管说来!”

“第一,柳家之事,已无转圜余地。越想保住柳家,就越中逆贼下怀。因此,柳家不得不罚,而且要重罚!”

李宣说着话,快速走到书桌前,拿起赵彻桌上的纸笔快速书写。

边写边接道:“元海,柳风骨窃取密盒,勾结逆贼企图谋反。此事虽柳风阳不知情,加上柳家亦有功勋抵罪,若算上诛连之责,最重的处罚是什么?”

身为掌印监,元海对朝廷律法还是极为熟悉的。

想了想后,回道:“回驸马,算上柳学士与柳家先祖历代的功勋,至少也得诛连三族,处...斩候决!毕竟此乃谋反大罪,纵有功勋抵罪,也抵不了多少。”

李宣却笑道:“太重了,功勋不够,那就给他们多加点功勋。此次御书房行刺,柳风阳拼死保护陛下,两次救驾有功,可知?”

话说之间,他竟在为柳风阳“杜撰”功劳。

而两度救驾这样的功劳,依照朝廷的赏罚条例,足以封侯拜相。

元海一怔,不觉看向了皇帝。

赵彻没有迟疑多久,就说道:“如定贤所说,朕就是被柳风阳救的。”

元海随即应了一声“是”,后道:“如果加上这两道护驾的功勋,那柳家三族可免死。但仍需革除功名,贬为贱籍,处...流放。”

听此。

李宣眼前一亮,像是想到了什么凑巧的事儿,咧嘴一笑道:“流放?太好了呀,那就判处柳氏三族流放平洲!”

说到这。

三人似乎都猜到了李宣想做什么,赵紫薇美目一转,道:“你想将柳氏全族都弄到平洲去,保他们不死?”

“对!”

李宣应了一声,同时停下了书写的动作。

将手中的一份名单交给赵彻,接道:“柳氏全族被发配平洲之后,本王自会保他们安全。柳风阳是继猎场行刺之后,仅存的相位人选。他若死了,内阁将再无柱石。单凭你一人,不足以保社稷不乱。”

“这份名单上的人,乃柳氏门生。柳风阳一家发配之后,你再无能臣,只能大力启用新人,切记退而求次,慎用叶平之与霍纲!你若信柳风阳,那当也信这名单上的人。”

纸上的名单,全是在西湖小镇时柳风阳为彦祖哥引荐的门生。

当中就包含有平远县守军参将范锟,与前平洲首富沈三钱,加上一个大儒师郑南,足以暂时帮赵彻稳住朝野。

这些人除了郑南外,官职有高有低,但明面上与柳家关系不大。

赵彻就算启用他们,短时间内并不会遭到幕后之人的针对。

赵彻接过,看了几眼后,道:“此为一计,第二计呢?”

李宣直言道:“第二,马上向四国发出通告,将此次京都动乱的罪责都施加给东瀛倭国与前朝太子赵亦凡!记住,四国文牒务必派信使亲自交给四国皇帝,确保文牒不被人途中篡改。”

“将朝中的所有矛盾焦点,都转嫁给倭族人和赵亦凡,并恳求四国朝廷给出我们彻查的时间。尽最大可能避免四国联合攻楚,阻断幕后之人引发混战的密谋。”

“第三,即刻撰写檄文,发兵协同大梁国入漠北讨伐赵亦凡残部,并清剿蛮夷各部。启用京都三十万皇城军为主力,征召兵员五十万,先屯兵幽州候命。本王为主帅,七日后远征漠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