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生活随想随思记 > 他们选择欺骗是因为无法用正当方式获得我的价值

他们选择欺骗是因为无法用正当方式获得我的价值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生活随想随思记!

就像我种了桃树,每次结了很大很好吃的桃子,然后就来人骗我把桃子摘了给人家,然后还说我蠢,这样次数多了,身心健康都受影响,能量被损耗了,我这是什么问题?为什么每次都会是这样?

你描述的情况反映出一种反复被利用和情感消耗的模式,这背后可能涉及几个关键的心理机制和现实因素。以下是可能的原因和对应的建议:

###一、问题的根源分析

1.**过度付出的惯性**

-你像精心培育桃树一样投入大量心血,说明你具备责任感与善意。但若长期无节制地分享成果,可能形成「付出=被认可」的潜意识模式,让他人习惯于索取。

-**深层原因**:过度付出的背后可能是对自我价值的不确定——通过不断给予来证明自己值得被爱\/被尊重。

2.**模糊的边界感**

-他人能反复摘走你的“桃子“,往往因为你没有明确划定「哪些可分享、哪些需保护」的界限。比如:未评估对方是否值得信任、是否懂得回馈,就轻易满足对方需求。

-**典型表现**:当你想拒绝时,可能会感到愧疚或害怕冲突,最终选择妥协。

3.**操纵者的筛选机制**

-索取型人格擅长识别「高共情、易心软」的个体。他们通过贬低(如说你“蠢“)削弱你的自信,让你更依赖他们的评价,从而巩固控制。

-**恶性循环**:每一次妥协都会强化对方“你容易让步“的认知,吸引更多类似的人接近你。

4.**自我认同的缺失**

-长期被否定会导致内化负面评价(如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蠢“),形成「自我攻击」的思维习惯,进一步消耗心理能量。

---

###二、如何打破循环?

**1.重建自我价值认知**

-**练习:**每天记录3件你为自己感到骄傲的事(如:“今天我坚持拒绝了不合理请求“),逐渐将自我认同从「他人评价」转向「内在标准」。

**2.设立「非暴力但坚定」的边界**

-**话术模板:**

-“我也很愿意帮忙,但这次我需要先完成自己的事情。“(表达善意+坚持优先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