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三项殊荣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
刘辩微微一怔,道:“董爱卿,有何事要奏?”
董昭恭施一礼,言道:“陛下,今天下纷乱,盗贼蜂起,幸得大将军东征西讨,除贼平乱,可谓有大功于社稷。大将军屡立大功,当以褒赏,以顺民意。臣请陛下恩赏大将军,以彰其功。”
刘辩听罢,道:“大将军劳苦功高,朕自知也,只是如今大将军已极人臣之位,又受封侯爵尊位,享千户食邑。朕实不知,该当如何封赏。”
董昭道:“昔年,高祖皇帝为表彰贤相萧何之功,曾赐其‘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三项殊荣。今大将军于社稷倾颓之际,亲着甲胄,周旋征伐,数次铲除奸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如此大功,岂不比萧相乎?臣敢请陛下,赐大将军‘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之荣。如此,方可上承天意,下顺民心!”
董昭言辞恳切,掷地有声。言罢,躬身一礼。
一言既出,满殿群臣,皆噤若寒蝉。
太尉杨彪微微皱眉,抬头望向张尘,却见张尘面色如水,毫无波澜。
他很清楚,董昭的提议,意味着什么。
一旦天子允准,那张尘在朝中的地位,便是如日中天,甚至可以威胁到皇权的威严!
司徒王允也是微微一怔,心中暗自思索。
今日这一出,莫不是张尘所授意?难道,张尘竟有如此野心?
董昭是邺城令,乃是张尘一手提拔,是他的心腹之臣。
今日之事,若说不是张尘授意,恐怕无人会信。
不过,事到如今,他们又能如何呢?
张尘手握三十万雄兵,虎踞冀州,谁能与之抗衡?他要做些什么,又有谁敢反对?
不过,只要他心向汉室,即便权力大些,又能怎样?
王允在心中权衡着。
良久,群臣之中站出一人,道:“陛下,董大人所言极是。臣以为,非如此不能彰显大将军之功,非如此不能彰显陛下封赏功臣之明。”
众人视之,此人乃太尉杨彪之子,杨修是也,现居议郎。
杨彪一见,不禁眉头皱得更紧了。
这件事,他心里实是不愿的。只是,他也有些忌惮张尘如今的势力,于是便打算不发一言,明哲保身。
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率先出来站队,也不看看朝臣之中的风向再说。
这小子,还是年轻气盛啊!
“臣附议。”
“臣附议。”
……
杨修话音方落,立时便有众多朝臣站了出来,纷纷附议。
一时间,附议之人几乎占了满殿群臣的九成之数。
不对!
杨彪猛然一惊。
这小子,并非年轻气盛,而是早有打算!
他既然表了态,在外人看来,自然也就是杨彪的意思。
三公之一的杨彪都赞同了,还有谁会反对?
这样一来,自己再想一言不发也无意义了。
想到这,杨彪转过身,瞪了儿子一眼。
杨修连忙低下了头去。
杨彪心中暗想,那日张尘过府,修儿便说,若要杨家长盛不衰,必得仰赖张尘。
看来,他已经下定决心,要投靠张尘了。
也罢,修儿向有远见,为了杨家,就助你这回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