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幻想大穿越:知否做皇子开始 > 第五十八章 革新,世家反击

第五十八章 革新,世家反击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幻想大穿越:知否做皇子开始!

第63章 革新,世家反击

为杜绝唐后五代纷乱,太祖曾问太宗政权稳固疑惑。太宗曰:“五代之患,实藩镇势力沉猛,致君主衰弱,臣下炽盛,故中央政权不稳。欲改此不均之局,当收复藩镇,夺大将之兵器、财权与人事之权。”

立国之初太祖太宗完成三项举措,其一收回南方政权,废除节度使职权,政令由中央统一下达。其二收回财政大权,设立转运使,专职收缴地方税务,地方税务仅留一。其三,收回地方兵权,青壮之兵归于中央,地方湘军仅存不足的战力镇守地方。

此间种种方针有“事为之制,曲为之防”之效。但到了赵祯手中,问题开始凸显,地方湘军势力薄弱兵力不足,财政吃紧,冗官,冗兵凸显。冗官致官员懒散,施政无力,冗兵致良将难求,军理疲软;

两者均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撑。

欧阳修、范仲淹等人先后每隔十余日相继劝告,加上赵宸暗中提醒新历一年九月时,赵祯在天章阁召集众臣,三位辅国大臣先后觐见后。

赵祯对众人要求写下时政更张措施,面对无形中的威胁赵祯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几人在时政革新主要是对于官僚体系的治理和选拔。此举一出,赵祯面色神情面露难色,定然要承受难以想象的压力。

范仲淹劝勉道:“我国家革除五代之乱,已有八十余年,但是当下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冗官壅塞于下,生民困乏,而疆场不靖,盗寇横炽于内,不可不更张以图救亡。而欲革除弊端,必先端正本源,如同欲清其流,必先澄清其源头。”赵祯点头采纳。

施政仅七月,范仲淹已深入至各地,审阅各级官员的班薄状告,犹如严刑峻法一般,对无才无德之官员毫不留情,直接一笔勾画当场免职。

朝廷内外,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因其严谨的管理,罢免官员之数竟达数百。这样的举动,赵宸已然知晓,连忙叫上内侍前往御书房。

不久后见到赵祯在看书,赵宸坐在对面黄花椅上说道:“父皇,范参政严谨施政,已经罢免了数百名无才无德的官员。朝廷因此而清净,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望父皇嘉奖范参政,以示褒扬。”赵祯对于赵宸的奏表颇感意外,他知道范仲淹的才干,但是却没有料到,他会如此强硬地施政。

心生欣慰,他决定只许赏钱不许官身,于是便对一旁的张茂则说道:“范仲淹勇于创新,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果然是朝廷之幸。来,赐下旨意,嘉奖范仲淹,以示褒扬。”

在前世的庆历三年,徐州军变之事,范仲淹可谓畏手畏脚,他害怕对罪犯裁决后,赵祯会在秋后算账,因此退避三舍。如今若要继续大胆施政,除了自身的勇气之外,无疑也需要一位强劲后援的全力支持。否则,范仲淹必定会再度犹豫,再度陷入过去的困境。

但是就连赵祯和赵宸也没有预计到,随着范仲淹等人的革新,朝堂上掀起一阵波澜,原本安定的政权,短短七个月便有了一些动荡。

……

新历二年夏天,政事堂,首次颁布《官员任免制度》内部文书。旧制:京官文官任满三年,武官任满五年就可以申请磨勘,升迁官阶不问政绩一次。新制三条:其一,有罪者应严加考察,磨勘年限延长;其二有治绩者可拔擢升任;末,对于大多数职位,采取举荐者保举的做法,举者数量不够,磨勘年限延长。

这些规矩颁布后,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士子痛斥新制是剥削士族的政策,有人反对,认为新制虽然有损公平,但是能激励士族,促进科举的繁荣昌盛;也有人觉得新制很好,对朝廷来说可以减轻不少压力;另外还有一小撮人对新制大加称赞,并且鼓吹新制对百姓的影响。

但是这些赞美的言论刚出现不久就被迅速镇压了,并且在各地推广,尤其是在北边和西边。这些地区都属于士族的控制区域,士族们听到这些话,怎么会善罢甘休?立刻组织人手打压,甚至派人暗杀。这种打击非常凶狠残酷,所造成的结果是,加剧冲突爆发。兖王见状立即派出人手,游说其他世家,暗中散播谣言新法是韩章和范仲淹等人举措,目的是消灭世家,再造乾坤此举有违祖宗之法。另一股谣言直冲韩章身边几位为官好友,结党营私。

新历二年九月,秋风如刀,京城的街巷中弥漫着菊花的清香。在这个熙熙攘攘的都市的一处宁静的院落里,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位男子正在对弈喝茶。

一位是年近四旬的儒雅男子,其眉宇间带着从容不迫的儒雅之气,坐姿笔直,尽显英挺之势。他紧锁的眉头以及眼中透出的忧虑,使得他的英俊脸庞上增添了几分沉重。他对面坐着的,是一位面容普通的老者,皱纹刻画出岁月的痕迹,但眼神却像秋月般明亮。“叔公,您老怎么看待这次朝廷推行的新式律例?侄儿总感觉它对我们很不利呀。”儒雅男子的声音含着担忧,把茶香和柴火的炉烟带进了话语里。

老者放下手中的茶杯,眼神深沉,一抹微笑在他的脸上流转,使他的普通面庞也增添了几分英气。“呵呵,这只是朝廷的一次小试牛刀,大的还在后面。不急,我们的反击才刚开始。”他说着,用力握住了棋盘上的一颗黑子。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垂拱殿里,又一次的小朝会正在紧张地进行。赵祯坐在龙椅上,眼神如鹰,看着下方跪拜的诸位臣子,最终目光停留在右侧范仲淹身上,语重心长地说道:“范爱卿辛苦了。”范仲淹躬身道:“官家折煞臣了!为君分忧乃臣之本份,不敢谈劳。”

赵祯温和地点了点头,言简意赅道:“若有公事启奏,无则退朝。”

紧接着,一名御史台官员从列队中走出,他清晰的嗓音里充满了权威:“臣有本启奏。”

赵祯微抬手道:“可奏。”

“臣弹劾庆州知州-滕宗谅。”那位御史严肃地说道:“滕宗谅在泾州上任期间,以极低的价格购买牛驴,后至邠州沉湎于声色之乐,自其上任以来,严重滥用职权,居然公然挪用公款高达十六万贯。”

滕宗谅是范仲淹的朋友,字子京,同年进士,而且在泰州一同工作过,两人的关系已经深入骨髓。范仲淹在西北任职时,滕宗谅因他的推荐,历任泾州和庆州知州,施政有方,受到广泛好评。范仲淹听到这番言论,义愤填膺地反驳道:“荒诞!滕宗谅上任以来百姓对他的领导全都称赞,买牛驴是为了军民用途,从何说起滥用呢?”

这位御史冷笑一声,“官家,此事确实荒诞不经。滕宗谅作为泾州知州,放纵部下挥霍公款,如果不加以惩处,恐怕会给百姓带来深重的伤害。”

赵宸的脸色显得有些难看,他没想到对方的反击会如此迅速,他的计划还未完全展开就已经受到了阻碍。赵宸的心思飘出宫外,深思熟虑,突然,他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嘴角挂起冷笑。“哼,你们既然敢玩阴的,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赵宸向赵祯拱手道:“父皇,此事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就定罪。关于滕宗谅的事情,我们需要派人前去查看账簿,一查便知。他的行为,可以去他任职的地方调查。否则,难以说服众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