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将门遗技,杨家秘方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天厨食记!
深秋的边关,寒风凛冽。一队骑兵正在操练场上驰骋,马蹄声如雷,震动大地。
华千机站在校场边,看着这熟悉的一幕,想起前些日子在太医院得到的启发。他特意来杨家军大营,就是想求证一些想法。
\华医者,\一个浑厚的声音传来,\让你久等了。\
来人正是杨家军主帅杨文广,身后跟着几位老将。这些人都是从杨家军发迹的老人,对杨家的传统最为了解。
\杨将军客气,\华千机行礼道,\多谢诸位百忙中抽空相见。\
\说来惭愧,\杨文广说,\倒是我们要感谢你。自从用了你改良的军粮方子,将士们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
一旁的老将李虎点头:\确实。以前冬练时总有人受不了,现在倒是精神得很。\
\说起这个,\华千机道,\我今天来,正是想向诸位请教一些问题。\
\哦?什么问题?\
\我最近在研究《千金食治》,\华千机说,\发现里面很多理论,竟然和杨家军的传统惊人地相似。\
\这倒要说说看。\杨文广来了兴趣。
华千机取出一本笔记:\比如杨家军的'铁骑丸',用红枣、黄芪、当归为主料,这正是《千金食治》中补气养血的方子......\
\等等,\杨文广突然打断他,\李老,你去把那个匣子拿来。\
李虎会意,快步离去。不一会儿,捧来一个青铜匣子。
\华医者,\杨文广神色凝重,\我们杨家,也有一本秘籍。\
他打开匣子,取出一本有些发黄的册子:\这是我太祖杨业亲手所写。\
华千机恭敬接过,只见封面写着:《杨门养兵录》。
华千机小心翼翼地翻开秘籍,第一页就让他眼前一亮:\将在外,以食为天;兵在营,以补为要。\
\这是我太祖的心得,\杨文广说,\他年轻时曾在西北边境驻守,深知补给对军队的重要性。\
华千机继续往下看,只见里面详细记载了各种军中食补方子,不仅有配方,还有使用时机、注意事项等。
\这个'虎贲散'......\华千机指着一个方子,\用人参、黄芪、枸杞,再加上一味特殊的药材......\
\没错,\李虎说,\这是我们冬训时的秘方。那味特殊的药材叫'雪莲花',只有在北方雪山上才能找到。\
\怪不得!\华千机恍然大悟,\我就说为何杨家军在隆冬时节还能保持战力。这雪莲花性温补阳,最适合御寒。\
\不止如此,\另一位老将说,\你再往后看。\
华千机翻到下一页,看到一段记载:\将士日行百里,需有特殊补给。甘草熬膏,加入枣泥,可成'行军丸'。不占体积,易于携带,关键时刻可充饥,更可提神醒脑。\
\这......\华千机惊讶地看着杨文广,\这不就是现在特种部队用的'银丸'吗?\
\正是,\杨文广笑道,\这是我们杨家军的不传之秘。\
\太祖爷可是老智慧了,\李虎说,\他发明这个方子时,就想到了行军打仗的不便。\
华千机仔细研究方子,发现里面的配比极为讲究:\甘草要用老山的,枣子要用大红枣,还要按时令采摘......\
\对,\杨文广说,\每一味药材都有讲究。比如甘草,太嫩了补劲不够,太老了又太苦。要用三年以上,五年以下的最好。\
\而且,\李虎补充,\制作的时候还要讲究火候。火大了药性就跑了,火小了又化不开......\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马蹄声。一个传令兵匆匆跑进来:\报告将军,前线来报,西部边境发现敌军踪迹!\
杨文广神色一凝:\什么情况?\
\敌军约三千骑,似乎是在试探我军防线。\传令兵报告,\但他们选在这个时候......\
\这个时候?\华千机敏锐地察觉到什么,\将军,现在正值换季,昼夜温差大......\
\没错,\杨文广说,\这是最容易让将士们感染风寒的时候。敌人显然是有备而来。\
李虎也皱眉:\最近确实有不少将士出现咳嗽发热的症状。\
华千机翻开《杨门养兵录》:\且让我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