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时局人为造成 (第2/2页)
银样蜡枪头,总归中看不中用,杜叔良智勇双全是吹出来的,实战一试,他就被打回原形完了蛋。
他屡战屡败,只败不胜,在博野一战,横海官军部队遭遇惨败,一次伤亡八千人。
杜叔良狼狈逃回,他的军帐被叛军占领,他的兵符、官印都被叛军抢走。
穆宗李恒这才明白,杜叔良是个只会送礼讨好权臣,打仗能力为零的纯种混蛋。
杜叔良被撤换,李恒调任名将李光颜,担任深州行营节度使。
宪宗李纯征讨四方,国库存粮存钱已经用光。
穆宗李恒即位,奢侈浪费,国库更成为外形高阔,内部无钱无粮的空壳仓。
幽州用兵八支兵马,每天的军粮军饷开支数额巨大。朝廷应付了这,应付不了那。
宰相们为了节省花费,一齐去劝李恒说:
“王庭凑杀死田弘正,朱克融关押了张弘靖。他俩犯下的罪不一样,不应同时讨伐。
(潜台词是:您两处同时讨伐,朝廷钱财不够开支啊)
请求朝廷免除朱克融反叛罪,先集中全力讨伐王庭凑。”
穆宗李恒于是正式任命朱克融为卢龙节度使。
又是免罪、又是任命,朱克融并不领情。
他仍然和朝廷死磕较劲,令叛军攻陷弓高,包围下博。
前翰林学士白居易,生性正直,多次遭到权臣排挤,一次次被贬官,官最小的时候,他只是小小江州同马。
宦海浮沉不定,随后他又被升为忠州刺史。长庆初年,他又被调回京城,担任中书舍人。
白居易看到时局艰难,忍无可忍,上书言事说:
“幽州朱克融反叛,朝廷调集各路平叛官军达到十八万人,四面围攻叛贼,已超过半年。
官军没立寸功,叛贼依然猖狂,朝廷打得是呆傻仗。
弓高被叛军攻陷,官军粮道被截断,下博和深州也被叛贼围困,深州守军断粮无援,熬过这一天,难熬下一天。
官军各路兵马,人心不齐,相互观望,出工不出力,都在装模作样。
朝廷赏罚不明,没立功的人升了官,吃了败仗的不治罪。
不奖功不罚罪,谁出力谁寒心,继续这样下去,官军毫无取胜希望。
李光颜各路精锐部队有四万人,请朝廷令他们从速东进。被叛军截断军粮运输线,应重新打通。
命令各路官军一齐上,才能解救深州之围。
让裴度领全体官军,四面围攻叛军,主动寻找作战时机。
前线只留下能打仗的精兵,让滥手充数的官军,各自回去。
兵多而不精,再多也没用。
和尚一大堆,都不肯下山挑水,厨娘一大群,都不愿洗菜做饭。
军队众多都相互观望畏缩不前,不是白白浪费军粮军饷么?
请撤回各路官军的监军,他们别在军中胡乱号令。
各军军令统一,才能成功。
朝廷本来用田布,为死去父亲报仇,现在调集多路大军出战,白白花费军粮军饷,谁也不肯冲锋在前。
魏博这支军队,朝廷多次优厚奖赏他们,兵士骄奢、将领富裕,喂肥的猫都不愿捉老鼠,他们已没有人愿意献命战场。
这支军队一个月的军费里,就是二十八万缗铜钱。继续拖延不战,朝廷哪里有钱发给他们?他们应该退守原驻地!
如果只留六万兵,军费不多,朝廷能够足额拨付。
再不减少前方作战军队,连军粮都供应不上。
将士们饿着肚子,军心怎么安定?军队情绪波动动,什么事不会发生?
不狠收敛钱财,国库没法开支,朝廷被军费逼得不择手段搜刮百姓,造成民愤沸腾。
自古天下安定与危亡,都取决于朝廷决策是否适当!
伏地请求皇上明察!”
穆宗看完,毫不在意。也不回复。
确实也不好回复,白居易看事通透,显得皇帝李恒愚蠢透顶。
宰相崔植、杜元颖也天天拖延不作为。皇帝都不用心,他们也得过且过。
西川节度使王播,送钱结交宦官,请宦官在皇帝面前美言,当上了宰相。
王播成了宰相,主要心思是奉迎讨好皇帝李恒。
至于国家安危,王播不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