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做官的老毛病最容易犯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术!
朱由校调了东西二厂辅助锦衣卫处理外部问题。
同时,他也有一定的因素,时常外出,降低了对国内的监督和严厉惩处。
下面的官,尤其地方大力的监督力度降低。
海瑞虽然一直在查,但是地盘太大,他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诸葛卧龙回到府邸,便意识到帝国官吏又出问题了。
之所以去宫里汇报工作,目的就是试探天子的态度。
狄仁杰、包拯、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都在诸葛府邸等待答复。
诸葛卧龙进来后,看着这群人,脸上显得很是严肃。
“帝国的官僚主义病犯了。”
“陛下虽然没有点破,显然现在没有精力,所以本官才希望你们开始配合督察员进行小规模地整顿。”
“不能等陛下亲自出来,我们才去做。”
“这显得我们过于无能,是什么事儿都要陛下出面,还要我们这些大臣干什么?”
大明本土系的人才,大部分都在其他部门,或军事部门里面。
这是帝国的核心,更是最早跟随天子的人。
他们必须保证军队系统不能出问题。
通过对外的两线作战,显然军队没有出现多大的问题,反而是行政方面的官吏出问题。
诸葛卧龙主管内政,自己管理的方面出问题。
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不能把责任推卸到其他人身上。
他要是这样做了,只怕他这个首辅也做到头了。
陛下要的是能官,可不是庸官,更不会用那种和稀泥的官。
其实大明外戚中也有大批人才,不过这些人才都没有涉及内政。
大部分都喜欢在赏金猎人公会里面做事。
也有一部分人都在涉外部门工作,没有一个选择做封疆大吏或在中枢工作。
他们更喜欢去容易立功的部门。
这一次出现的问题,都牵扯的外戚极少,都没有多大问题。
狄仁杰道:“这些人啊,忘记百多年前帝国新政推行的艰难,忘记了帝国当年面临的危局。”
“帝国能有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
“他们已经忘记了我等做官的本分。”
包拯冷笑道:“忘记了就让他们清醒,死一批人就知道帝国需要什么样的官。”
他们都不是大明本土,但是现在疆域太大,监督体系跟不上帝国扩张速度。
大部分出现这类问题的,都是隋州、宋州、元州以及现在的荒州。
原来的大明统治固有区都没有多大问题。
“陛下没有多余的精力整顿官场,便由我们内阁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反腐。”
“他们不是在贪污帝国内部的福利体系,而是贪腐扩张地区的利益。”
“这种苗头绝不能出现,必须打下去。”
接下来的一个月,诸葛卧龙拜访了六扇门、神侯府、护龙山庄等部门。
其后又去督察院与海瑞密谈,其后拜访了王阳明。
整理了各种信息,这才向天子汇报。
希望得到天子的认可。
朱由校看着诸葛卧龙的整顿官场报告后,笑道:“朕一直在等你的报告书。”
“朕想知道帝国的内政部门,有没有警惕和敏锐的危机意识。”
“很好么?帝国的中枢臣子都表现不错,能察觉到帝国潜伏下来的危机。”
“朕同意内阁主导的反腐,彻底救出地方上的害群之马。”
“打掉这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风气,让他们回归原来的清廉轨道上。”
诸葛卧龙又道:“陛下,臣想从大明最为清廉的区域抽调一批过去配合行动。”
朱由校道:“可以,朕许了。”
“多谢陛下的信任,臣现在就去部署。”
朱由校没有修改报告上的内容,就是想知道他们最后以什么样方式进行。
帝国制定的律法早该展示其威力。
依法治国,是大明帝国将要推行的核心,更要让大明的官或民懂法。
一切都以法为依据。
不断完善帝国法律才是关键。
这是朱由校未来统一九州之后便要彻底推行下去的帝国的大战略部署。
狄仁杰、包拯、海瑞都支持依法治国,德治未来只是一种辅助。
挑选帝国官吏,必须现在便要物色合格的人才出来,才能主持大区域治理和管理。
要是现在不能做好这样的预见性的部署和准备,等战争结束,便会出现人才荒。
以前人才充足,那是地盘小之故。
现在地盘已经扩大了好几倍,人才顿时不够。
不过,朱由校已经取消了用木偶去地方担任要职的想法。
毕竟治理一个超级大帝国,唯有建立完善的用人体系,不断完善帝国各种不足。
补齐短板,完善各类在地方上出现的问题,这样的帝国才能不断(好了赵)的进化和前进。
左千户脸上露出了杀意,他最在意的就是大明现在的美好。
可不想被一群官僚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