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百草药材:百草疗愈指南 > 第20章 穿破石治肝黄疸

第20章 穿破石治肝黄疸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百草药材:百草疗愈指南!

穿破石,味淡、微苦,性凉,归肺、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清热除湿、解毒消肿等功效,以下是穿破石单一用药的十个作用举例:

1. 风湿痹痛:穿破石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有缓解作用。其凉性可清理关节局部的湿热之邪,使经络气血通畅,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患者关节部位的疼痛、肿胀等症状会有所减轻,活动能力也会相应增强。

2. 跌打损伤:有散瘀消肿止痛之效,可用于治疗因跌打、碰撞等造成的软组织损伤、瘀血肿痛等。能促进局部瘀血的消散和吸收,减轻肿胀程度,缓解疼痛,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使受伤部位的疼痛和肿胀逐渐消退,功能恢复正常。

3. 黄疸:穿破石可清热利湿退黄,对于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如黄疸型肝炎等,能帮助清除体内湿热之邪,促进胆汁排泄,从而减轻黄疸症状,使皮肤和巩膜黄染程度减轻,肝功能指标也可能有所改善。

4. 肺结核:在一定程度上对肺结核有辅助治疗作用,它可以缓解肺结核患者的潮热、盗汗、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清热、补虚等作用,增强机体对抗结核菌的能力,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辅助抗结核药物发挥更好的疗效。

5. 肋间神经痛:因其能通络止痛,对于肋间神经痛这种因神经受压或炎症刺激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缓解效果,可疏通肋间经络气血,减轻疼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让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提高舒适度。

6. 闭经:穿破石具有活血通经的作用,对于瘀血阻滞所致的闭经,可帮助疏通胞宫血脉,促进经血下行,使月经恢复正常来潮,但需注意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闭经,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免延误病情。

7. 劳伤咳血:能清热凉血、润肺止咳,对于长期劳累过度、肺阴亏虚,又兼肺热灼伤肺络引起的咳血,有一定的止血和调理作用,可减轻咳嗽症状,减少咯血次数和出血量,滋养肺阴,促进肺部损伤的修复,使患者身体逐渐恢复。

8. 腰痛:无论是因肾虚还是外伤、劳损等原因引起的腰痛,穿破石均可通过其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及一定的补肾强腰作用,缓解腰部疼痛和酸软无力感,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不适,提高腰部的活动能力。

9. 胃脘痛:对于胃脘疼痛,尤其是因气滞血瘀、湿热中阻等引起的胃痛,穿破石可以起到理气活血、清热除湿、通络止痛的作用,能够缓解胃部疼痛、胀满、灼热等不适症状,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使胃脘部的疼痛和不适得到减轻。

10. 疔疮痈肿:穿破石具有解毒消肿之功效,外用可治疗皮肤疔疮、痈肿等化脓性感染疾病,将其鲜品捣烂敷于患处,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促使痈肿尽快消散,减轻局部红肿热痛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促进疮疡愈合。

穿破石九层皮:药用价值

穿破石九层皮,学名为构棘(cudrania cochinchinensis (Lour.) Kudo et masam.),为桑科柘属植物,是一种在传统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中药材。其根可入药,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片,晒干后备用。

一、生长形态与特征

穿破石九层皮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 4 - 6 米。其树皮呈深灰色,粗糙且有纵裂纹;小枝无毛,具硬刺,刺长可达 1 - 2 厘米,通常对生,在枝条上分布较为密集。叶互生,革质,叶片形状变化较大,通常为椭圆状卵形或长圆形,长 3 - 8 厘米,宽 2 - 4 厘米,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两面无毛,表面有光泽,叶背颜色较淡,具羽状脉,侧脉 6 - 10 对;叶柄长 0.5 - 1 厘米,被微柔毛。

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聚伞花序,通常腋生,花序轴被短柔毛,花被片 4,呈黄绿色,雄蕊 4,与花瓣片对生,花药近球形;雌花序为头状花序,单生于叶腋,花被片 4,顶端厚,有绒毛,子房陷入花被片下部,花柱细长,柱头 2 裂。聚花果球形,直径 2 - 5 厘米,成熟时橙红色至红色,肉质,表面有瘤状凸起,果梗长 1 - 3 厘米,被短柔毛。种子多数,扁球形,种皮骨质,坚硬,表面有凹点。

二、功效与作用

1. 祛风利湿:穿破石九层皮具有较强的祛风利湿作用,可有效改善风湿痹痛、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和经络气血运行有关,通过促进湿气的排出和祛风邪,缓解关节肌肉的拘挛疼痛,增强肢体的灵活性,对于长期受风湿困扰的患者,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痛苦。

2. 散瘀止痛: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对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有显着疗效。当身体受到外力撞击导致局部气血瘀滞时,穿破石九层皮可促进瘀血的消散,减轻肿胀和疼痛,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其散瘀作用还可应用于一些体内瘀血阻滞所致的疼痛,如痛经、产后腹痛等,通过调理气血,使瘀血得去,新血得生,缓解疼痛症状,恢复正常的气血运行。

3. 止咳化痰:可作用于肺经,起到止咳化痰的功效,对于肺热咳嗽、咳痰黄稠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它能够清泻肺热,使肺气得以宣畅,减少痰液的生成,并促进痰液的排出,减轻咳嗽的频率和程度,改善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尤其适用于风热犯肺或痰热蕴肺所致的咳嗽咳痰,在一些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的治疗中也能起到辅助作用。

三、用法与用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