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第2/2页)
雁门关以五万的伤亡之数,一夜间歼灭蒙古二十多万大军的消息,从北境迅速向着大秦中部、东部扩散,在各大势力内部不断传播。
所有势力都一脸目瞪口呆,不敢相信密信中传来的消息。
经过多方求证后,他们终于确认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有欢欣鼓舞者,有咬牙切齿者,还有庆幸者等。
如中部大山里恭王旧部等人正打算出山起兵,却被探子折返回来禀报的这则消息吓住。
一众人马连忙又撤回山中,写了封信寄往京城禀报,并请示如何行事。
几日之后,消息终于传到京城。
雁门关大军大捷的消息瞬间引爆这个京师,一些人刚开始也是不信,但随后朝廷贴上的雁门关大捷皇榜确认了此事。
顿时,百姓们载歌载舞,大肆庆祝起来。
太和殿早朝。
李远牧坐在金台圈椅上,笑眯眯的接受文武百官的行礼之后,清朗声音从嘴中说出:
“诸位爱卿,雁门关大捷,此事大大振奋了我大秦上下民心。”
“本宫决定,雁门关上至大将军、下至普通士兵,包括阵亡的将士,赏赐和抚恤标准提升一倍。”
文武百官只能大声应和:“殿下英明!”
大殿中,很多人喜气洋洋,这场大捷,让很多人想起太子之前故意挑起和蒙古国的战争一事。
有许多人心绪难平,特别是武将队列的众多将领。
想到最近普及在军中的神弩,很多人望向太子的目光,都充满了狂热之色。
“户部何在?待本宫拟好太子令后,把赏赐从国库钦点出来,随太子令立刻出发前往雁门关宣报。”李远牧在金台上朝户部尚书谭先平开口。
谭先平恭敬领命,如今国库充盈,户部底气十足,再多的赏赐都不怕,反正太子会想办法。
张千纶等太子说完,他上前一步,面色沉着的拱手开口:
“多年来,我大秦北境终于大捷,老臣也为殿下开心。”
“但老臣身为内阁首辅,不得不提醒殿下,此次大捷雁门关是否侥幸?蒙古伤亡了二十多万大军,会不会再组成大军向大秦复仇?”
“老臣认为,这是殿下应该警醒的问题,切不可因为一次胜利,就让北境大军松懈下来。”
李远牧笑眯眯的脸上顿住,他看向张千纶嘴角微微嘲讽,你这老狐狸是见不得本宫开心是吧,非得跳出来打断一下本宫。
若你人有像你话一样那么好心,那本宫简直能笑掉三颗大牙。
他淡淡开口,一语双关的回道:“张首辅为了大秦,果真是呕心沥血,本宫也看在眼里。”
“不过在本宫认为,大捷便是大捷,那倒在雁门关外的二十多万蒙古骑兵,便是最好的见证。”
“所以本宫认为该赏赐赏赐,该庆祝庆祝,并没有任何不妥。”
“至于蒙古大军会不会组建大军再次出兵大秦,本宫明确告诉你们,是一定会。”
“但又何惧?恰好新仇旧恨一起算,雁门关能有一次大捷,便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本宫要大秦士兵杀到草原深处,对他们以牙还牙。”
“本宫的目的,便是将这些和大秦纠缠不休几百年的北蛮打到俯首称臣,张首辅以为如何呀?”
张千纶眼神沉重,他扫了淡然自若的太子一眼,心中微微有些不甘。
他知道太子是在点醒之前宣政殿约定一事,若是太子真能把蒙古国打的俯首称臣,他便自愿辞掉内阁首辅一位。
按雁门关这场大捷来看,太子还真有可能实现。
他内心微微苦涩,太子靠的便是军中视为绝密的三弓床弩和神臂弩么,原来这就是太子的底牌。
老天何其不公,为何太子有这等连蒙古骑兵都无法抵御的神物在手?
他和恭王的大军能否挡住有这二弩在手的大秦军队,他心中烦躁起来,只能敷衍的回着:
“老臣只是善意提醒殿下,若殿下坚持,老臣也无话可说。”
李远牧在金台上似笑非笑的说道:“辛苦张首辅一片苦心,本宫心中自有斟酌,首辅放心。”
他说完不再理会张千纶,转向殿内其余文武百官开口:“诸位爱卿,本宫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北境为大秦立下大功,自然也不能让将士们寒了心。”
“所以关于北境赏赐一事,就这么定下。”
“后面蒙古国若再次来犯大秦,也是只有一字,那就是战!”
“战到蒙古国屈服、投降,战到蒙古国再不敢来犯,甚至战到他们草原深处。”
李远牧在金台上神采飞扬,掷地有声的惊人话语让大殿内的文武百官精神振奋。
他继续道:“本宫想着,这一场和蒙古国,不要由大秦来决定要打多久,应该由蒙古国去做决定。”
“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大秦陪他们打,一直打到完全胜利为止!”
太子这番气势磅礴、铿锵有力的话,让大殿中的武将队列顿时沸腾,他们高吼太子英明,全部表态支持太子的决定。
文官这边则有点冷淡的捧场,对于这事,他们只有建议的话语权,却没决定权。
而且,在战时的朝堂,他们文官还要更加的谨言慎行,稍不注意,喜怒不定的太子说不定会借机朝他们发难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他们都尽量的低调着,让张首辅的内阁和六部尚书往前面顶。
一直到退朝结束,今日的早朝成了李远牧的发言台。
他套用前世各种洗脑的话术,对文武百官不断进行轰炸,激昂和振奋的话语响彻整个太和殿。
大体意思就是他之前说过的那句话,在他手下的大秦: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以后大秦的作风,便是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最后,他还让刚升任刑部尚书的况文滨,下达了一个命令。
那就是发挥他钻研大秦律法和政策所长,把现今大秦对外、对内一些不合理的条例全部剔除。
让况文滨重新拟出一些强势的律法和对外政策。
当然,这些都是以他意愿为主来发展大秦内外。
修改律法和政策的决定,是为了以后整个大秦各方面制度的完善做先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