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请新君体谅郑国之苦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春秋发明家!
郑国想将会盟地放在邢丘(今河南温县东),邢丘距离宁邑(今河南获嘉县)约100里地,但是要去邢丘,还要渡过少水。
白驷直接给怼了回去,告诉前来沟通的郑使:会盟地为什么要选在郑国之内,这是对新君的不尊重,新君想将会盟地选在邢台,让你家郑君去邢台吧。
……
经过数次的讨价还价,最终将会盟地选在了宁邑城外,并由郑国人负责筑台。
会盟的土台在宁邑的西侧,为了会盟,白驷将营地都移到了会盟台的北侧。
会盟的时间,正是三九天,就在这寒冬腊月里,木耒还要和郑君一起登台吹西北风。
这次会盟不是为了结盟,只是为了将两国的恩怨做个了断,反而更像一场对战。新军在左侧,郑军在右侧,两军像作战那样,都摆开了阵势。
新军还第一次在战场亮出了四台青铜炮,以及十来台可劲杀火箭发射车。这些玩意儿郑国人都没见过,但是天下都有它们的传说。
青铜炮被天下人称为金蟾吐雷兽,以讹传讹道:金蟾吐出一枚雷珠,可使方圆十数丈内,人兽无存,化为齑粉。
可劲杀火箭发射车,则被天下人称为雷霆战车,以讹传讹道:一车可招来十数道惊雷,若是惊雷炸响在身边,则可直接命丧黄泉。
运气不好的,要么耳聋眼瞎,要么浑身全是血洞;更有甚者,浑身无伤而暴毙,但其七窍流血,五脏俱碎;还有被驱散了魂魄,而失智发疯的。
新军把这大杀器都罗列出来,就是为了威慑这些郑人。两军军阵距离土台都是一里地,这样两军的距离实际上在两里地左右。
双方都为了安全起见,每个国君只能携带两人会盟,一人为文臣使者,一人为武将保镖。
木耒携带的是寒汲和白驷,而郑君携带的,则是自己的弟弟舒詹,还有一位祭氏的武将。按双方约定,只有保镖一人可配兵刃,其他的人都不可以带。
木耒哪管那么多,他的袖子中装着一把小号霰弹枪,还给了寒汲一把,白驷手中的武器,乃是一柄带三棱刺刀的双管散弹枪。这几把霰弹枪可是特制的,是用燧石激发的那种。
虽是会盟,但两个国君桌案的距离,仍旧有五步之远,木耒背靠新军面向东方,郑军则背靠自家的宁邑,面向新军的军阵。
两国君经过繁琐的仪式之后,终于坐到了台子上,步入了正题。
郑君踕最先开口道:“今日,两国之盟,为解昔日之嫌隙。”
而木耒则指示寒汲,将自己所画的地图,呈现给郑君。
而后说道:“此图所绘,皆为郑国河北(黄河以北)之城邑,郑君将此数城悉数予我新国,则两国昔日之嫌隙一笔勾销。两国自今日始,重修于好,互通有无。”
郑君踕和叔詹看着寒汲送来的地图,图上各城邑标注非常清晰,而且山脉河流画的也非常的清楚,看来这新国早经将这里摸的一清二楚了,郑君隐隐的捏了一把冷汗。
郑君踕说道:“河北之城邑,皆是周天子与郑国易田而来,你新国贸然尽吞之,不惧崩汝之齿乎?(不怕崩掉你的大牙吗?)”
“纵使崩掉吾齿,我亦会自咽于腹中,不劳郑君为此挂怀。”
“郑新之嫌隙,绝无需此十数城池弥补。”
“哦?那请郑君为我道来,郑国想如何弥补?”
郑君踕端坐,片刻后说道:“我以三城邑予新国,攒茅、隤邑与宁邑,则两国过往,一笔勾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