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 > 第145章 秀肌肉,以势压人

第145章 秀肌肉,以势压人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

第145章 秀肌肉,以势压人

“朱卿你一会出了宫之后,先去一趟高谷的府邸,将龚遂荣自首的事情转告高谷。”

朱祁钰扶起了朱骥,并且对其特意交代了一番。

“臣遵旨!”

朱骥领命后退了下去。

“召六部九卿等重臣入宫,朕有事和他们商议。”

朱祁钰突然对着一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诚下令。

……

高谷书房内,朱骥将龚遂荣被捕一事,对着高谷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

“好,好,龚千户敢作敢当,当真是一条好汉子,不枉老夫对他青睐有加!”

高谷先是面色大变,随即哈哈大笑。

“实不相瞒,陛下驳回我致仕的奏章了。”

高谷心情不错,也就对着朱骥说出了自己主动请求致仕一事。

“既是如此,老夫更要上疏直言劝谏。”

“难道堂堂儒臣,还不如一个武夫知道礼数么?”

对于龚遂荣的主动自首,高谷知道他这是愿意一力承担,不会牵连他人。

“高阁老,你们这样,当真不怕陛下龙颜大怒吗?”

朱骥不由得心中恼怒。

只不过高谷现在还没有被罢官免职,所以朱骥仍然对其忌惮。

“尚德,你代表的是皇权,我自认为代表的是天下人心所向。”

“咱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高谷说完过后,就做出了一个送客的姿势。

朱骥无奈,只得拱手告辞。

出了高府之后,朱骥就便见一队衣甲鲜明的军士在街道上横冲直撞。

街边店铺都被搜查,行走的路人也被要求验明正身。

原本井然有序的京师,此刻已经乱作一片。

“自从陛下登基以后,京师何时有过这等乱象?”

“莫非陛下是真想兴大狱不成?”

朱骥喃喃自语。

“千户大人,只怕京师接下来不太平了。”

“这一队骑兵,乃是宣府铁骑,是杨洪之子杨俊所统帅的。”

“说起杨家,那可是出了一个国公,三个伯爵。”

“陛下如此厚待杨家,杨家可是甘愿为陛下赴死。”

朱骥的下属冯林接过了话头。

说到景泰第一勋贵的杨家,冯林无比的羡慕。

“陛下对于京营军纪要求甚严,还从来没有过让京营军士成群结队入城之事。”

“这一次宣府铁骑入城,必然是得了陛下的圣旨,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如此大张旗鼓。”

冯林说的没错。

朱祁钰一向认为不能用后世的军队来对比古代的军队。

古代的军队里面,充斥着不少的兵痞。

他们也没有接受过爱国教育,他们经常被将官奴役,他们的粮饷也被克扣,他们还没有社会地位。

不欺压老百姓,都已经是这些兵痞的良知发现。

要是到了王朝末期,官军对于百姓的祸害不在匪寇之下。

要知道杀良冒功这种灭绝人性的事情,明末军队可是没有少干。

所以执掌军队后第一件事,朱祁钰就是实粮实饷。

至于第二件事,就是对于军纪严加执行。

“卑职还听说了,就在今日,陛下接连发出了两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是发给原大同总兵,定襄侯,后军都督府左都督的郭登,让其率领五千能征善战之士回京师拱卫。”

“第二道圣旨,就是发往江南,让东昌侯韩青统帅一万新建南军北上。”

冯林和一个兵部官员相熟,他就是从这个兵部官员嘴里得知此事的。

“调兵入京?”

朱骥不由得吸了一口冷气。

郭登和韩青两人,都是朱祁钰的心腹爱将。

“对于高府,伱们无比严加看守。”

“就算一只飞鸟,都不可以进出!”

朱骥算是看明白了,朱祁钰这是要采取雷霆手段了。

……

“这是兵科给事中叶盛的奏章,你们都看一看吧。”

朱祁钰示意王诚把奏章传阅群臣。

“叶盛说,劝惩之道,在明赏罚。”

“敢战如孙镗,死事如谢泽当赏。”

“其他守御不严,赴难不力者,皆当罚。”

奏章只有一本,群臣传阅起来需要时间。

为了让那些还没有看到奏章的大臣有所了解,朱祁钰讲述起了奏章里面的内容。

“今日之事,边关为急。”

“往者独石关、马营关不弃,太上皇车驾何以陷土木?”

“紫荆关、白羊关不破,寇何以薄都城?”

“今紫荆关、倒马关诸关,寇退几及一月,尚未设守御。”

“宣府为大同应援,居庸关切近京师,守之尤不可非人。”

“杨洪等既留京师,则要求继任者朱谦当精忠报国,然后可以副重寄而集大功。”

朱祁钰又说出了叶盛在奏章里面的所写。

“叶盛之言,朕深以为然。”

“边关不守,何以守京师?”

“京师不守,何以守天下?”

朱祁钰说得郑重其事。

“所以此番让尔等重臣进宫,就是为了再谈兵事。”

“鉴于我大明武将在土木堡一战中伤亡惨重,如今军中严重缺乏将帅之才。”

“朕决定于年末举行一次武举,以文武兼备之才,充实军中将校。”

朱祁钰并没有提起投书一案。

“陛下,臣以为武举之事,其实于事无补。”

吏部尚书王直,首先站了出来。

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读书人都坐在窗前,勤学四书五经。

在经过了多年的寒窗苦读之后,经过童生,乡试,殿试层层筛选,最终才能考取功名,才能一举成为天下名人。

几十年以来的苦闷,也随之一扫而空。

对此,王直没有忘记。

朱祁钰开武举,这不就是在培养文臣的竞争对手吗?

身为文臣之首的王直,自然是不愿意看到的。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况且武举一途,实际并不能选拔出多少可用之才。”

“历代名将,莫不是经过战场厮杀,然后才能脱颖而出。”

王直说出了自己的反对理由。

“东王先生,你错了!”

朱祁钰摇了摇头。

“文举起源于隋朝,武科则是起源于唐朝武则天时期,前后也不过相差几十年而已。”

朱祁钰先说出了科举制度的历史。

“武举,对于身体素质和武艺都十分严格,也为天下选拔了一大批可用的将领。”

对于武举,朱祁钰并不认为是浪费国家的人力物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