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秦凤路是个好地方 (第2/2页)
“郎君,小心为上!”
他的长处不在谋划这方面,而是在练武之上。
李玮则是一脸的无所谓,他是真的不在乎那些:
“秦凤路是个好地方,这秦州同样也是一个好地方,我喜欢。”
“郎君……这秦州……不过是偏远之地,更是遍地蛮夷,哪里有咱们汴梁好。”
王东宝可没有那种闲情逸致,更没有李玮的胆大包天:
“咱们在秦州,顶多也就是待个一年半载的,到时候,官家肯定会把您召回汴梁的。”
哥们儿现在更加喜欢秦州,更加喜欢这乱糟糟的秦凤路!
李玮对于汴梁那边,现在可不抱太大的希望。
赵祯不可能前脚把他踹出来,后脚就再次召回去。
难不成,李玮要整天在这秦州城里混吃等死吗?
外面那么广阔的大地,还有那么多被废弃的肥沃良田,李玮真的打算在这边建设自己的庄园。
大宋各地都有荒地,朝廷与官府也鼓励老百姓去开荒。
在大宋,朝廷与官府不但鼓励兼并,还鼓励百姓开荒。
只要把土地开垦出来,朝廷就给予户籍和田契,甚至新开荒地,还有赋税减免。
看似是个良政,其实到了地方上之后,就彻底变了味儿。
就拿京西南路来说,紧挨着首都开封所在的京西北路,按理说应该人口稠密、百姓富庶才对。
实际情况却是,地广人稀,田野荒芜!
那里与河北路一样,都有着大片大片的荒地,百姓却不愿开垦。
为何会如此?难道老百姓都是傻瓜不成?
非也!
最底层的那些老百姓,才是心里最有数的人。
你开垦数年,好不容易把地给耕熟了,能去官府登记领证了。
突然之间,就有豪强或者是权贵们跳出来,指着那些地,说这明明是我们家的地,谁让你们种的。
就算豪强权贵们不出手,官府那里也不好搞。
朝廷与官府允诺的田契,是很难被老百姓们拿到手的。
拿不到田契就不说了,可那些跑来收税的,却一个比一个积极,三下五除二就让你重新破产。
又或者,伱开垦出十亩地,等到交税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要交二十亩的税,甚至是更多。
如此种种之下,活不下去的百姓们,更愿涌进城里去寻找机会。
就连靠近汴梁的地方,都是如此的操作,就更加不用说,那些远离汴梁的州县了。
秦凤路这边,这种事情,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种常态。
很多的老百姓,因为受不了这种压榨,走投无路之下,直接就跑到了秦凤路的西部。
这些老百姓们,宁肯去与那些凶残的吐蕃人做邻居,去那里变成山民,也不愿意留下来饿死。
现代社会里的很多人,都在大肆的鼓吹大宋如何如何。
可那是统治阶层的士大夫,跟底层的老百姓们,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好不好。
对于这些事情,李玮同样也是不会在乎。
不管是豪商权贵们,或者还是那些官员小吏们,谁敢在这种事情上招惹他,他就敢去灭了对方的门。
再一个,也没有哪个人,敢来招惹他这个大宋的顶级权贵。
对于别人来说,秦州这里,或者说秦凤路的西部地区,就是一片无法无天的禁区。
那里有太多太多的匪徒,也有桀骜不驯的吐蕃部族,更有无恶不作的山贼马匪。
唯独对于李玮这样的人来说,这种混乱不堪,无人管束的地方,就是一片天堂:
“东宝啊,咱们不回汴梁了,就在这秦凤路定居下来。
这里什么都有,既有良田,又有商路,还有人口。
我决定了,要在这里定居,咱们去找一片好地方,在那里建设咱们自己的庄园。”
“啊……什么……什么庄园?”
王东宝被说的一愣一愣的,根本就跟不上李玮那跳脱的思维:
“郎君,在秦州定居?这里,可远远比不上咱们汴梁啊。”
“行了行了,先不说这些了,你赶紧去找那些吐蕃人,跟他们说清楚了,这些犀牛,我要了。”
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但是眼前的这些犀牛,李玮必须得先把它们给买下来:
“价钱好商量,但是,你也告诉那些吐蕃人,别让他们在这里跟我狮子大开口。”
王东宝在李玮面前,那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卡拉米。
但是对于外人,那就是另外的一回事了。
特别是那些吐蕃人,王东宝的眼中毫不掩饰的带着鄙夷:
“郎君放心,不过是一群吐蕃蛮子而已,敢跟您狮子大开口,那是他们活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