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 第531章 平顺、黎城、涉县根据地建设发展

第531章 平顺、黎城、涉县根据地建设发展 (第2/2页)

在工业生产方面,陈振华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他要求服装厂和制鞋厂等工厂不断改进工艺,生产出更舒适、美观、耐用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对于冷兵器制造厂,他强调要结合实战需求,打造出精良的武器装备,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陈振华还积极与外界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合作,借助花旗国的记者,争取与花旗国搭上联系。

与其他抗日根据地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困难和挑战。通过这些努力,平顺县、黎城、涉县三处根据地的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为抗日斗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毕竟对于未来的发展而言,八路军若要实现长远而稳固的成长,就必须更多地实现自给自足,将发展经济置于至关重要的位置,而绝不能一味地持续依赖缴获来维持军备。

正是基于这样清晰而深刻的认识,陈振华当下便以坚定的决心和果断的行动着手精心打造一系列的发展规划与工作部署。

如今,兵工厂的人员规模已经呈现出逐步递增的良好态势。在这其中,生产线的建设工作尤为关键。

陈振华极具前瞻性地再次新增了一条子弹和一条手榴弹生产线,这一举措无疑为子弹的高效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枪械维修人员的数量也实现了显着的扩充,已达到 2000 人之多,正是这一庞大且专业的维修团队,为前线部队的武器持续保持良好状态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这支维修人员,还将成为新枪械制造人员的主力。

随着人员的增加和生产线的优化,整个兵工厂的制造人员如今已接近 6000 人的规模,但是陈振华依然不满足,但是三个县城的很多劳动力已经被挖掘的差不多了,所以这也是陈振华准备发动晋东南战役的根本原因。

劳动力的需求,迫使陈振华将战略目光放的更远,先晋东南,再冀豫两省,未来整个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最终全国,将是陈振华努力的方向。

如此充足的人力,无疑为独立旅以及 386 旅,乃至 129 师的部分军备供应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确保为其提供更多优质的枪支弹药已不再是难题。

在陈振华的领导下,为了提高兵工厂的生产效率,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经常组织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让熟练工人向新手传授技巧,大大缩短了新员工的成长周期,提高了整体工人的技能水平。

其次,对生产流程进行了细致的优化,去除了一些繁琐且不必要的环节,使生产更加紧凑高效。

再者,引入了激励机制,对产量高、质量优的工人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在兵工厂人员齐心协力、全力以赴的运作之下,生产成果斐然,每个月能够成功修复并制造出 3000 支性能卓越、质量可靠的枪支,几乎每个月都可以支持独立旅建设一个新加强团的枪械需求。

而在子弹的生产方面,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每月子弹的产量高达 15 万发,这一数字的背后,是工人们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是先进生产技术的有效应用,也是严格质量把控的有力体现。

这一成果令陈振华倍感欣慰和自豪,也为前线的将士们提供了充足的“弹药支援”,这让陈振华有了更多的子弹来提升神枪手的实弹射击训练。

至于迫击炮炮弹的生产,同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每月能够稳定生产出 300 枚威力强大、精度可靠的81毫米的迫击炮炮弹。

虽然这一数量在当前阶段满足一定的作战需求尚且困难,但随着战事的发展和部队规模的扩大,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势在必行,而现在迫击炮炮弹和掷弹筒炮弹的供应,百分之九十以上还是依靠那些突如其来的缴获,自然少不了陈振华的功劳。

后续随着广大官兵在生产过程中熟练度的不断提升,以及生产工艺的持续优化,迫击炮炮弹的产量必然还会有显着的提高,为战场的火力覆盖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