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时空幻影,历史博主的传奇之旅 > 第87章 贞观风云:破突厥之战

第87章 贞观风云:破突厥之战 (第2/2页)

“贞观四年正月,寒风凛冽,李靖率 3000 骁骑从马邑出发,进屯恶阳岭。” 林雨薇的声音随着画面中李靖的军队前行而响起,“夜晚,万籁俱寂,唯有寒风呼啸。李靖站在营帐外,望着漆黑的夜空,心中默默祈祷:‘愿此次出征,能为大唐除去这心腹大患,保我大唐百姓太平。’随后,他一声令下,3000 骁骑如猛虎下山般,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乘夜袭占襄城。颉利可汗万万没想到唐军会如此突然地到来,他惊慌失措,以为李靖敢孤军深入,必定有主力随后,慌乱之下,慌忙将牙帐撤至碛口。”

屏幕上的画面不断切换,展示着战争的进程。“李靖又巧用计谋,他派出的间谍在东突厥内部四处活动,巧妙离间其部众。不久,颉利的心腹大将康苏密挟隋炀帝皇后萧氏及其孙杨政道至定襄降唐。颉利见大势已去,不敢停留,继续率部向阴山撤退。在浑河边,他们与柴绍的金河军狭路相逢,双方展开一场激烈的厮杀。之后,颉利的部队又在白道遭到兵出云中的徐世积率领的通漠军截击,惨遭大败,只得退屯铁山,收集残兵败将数万。”

“颉利自觉已不是唐军对手,为了争取喘息之机,他绞尽脑汁,派执失思力为特使,到长安向唐太宗谢罪请降,表示愿举国内附,实则企图待草青马肥之时,再转移到漠北,伺机东山再起。” 林雨薇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李世民何等睿智,一眼便洞悉其心思,他不动声色,一面派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等去突厥抚慰,稳住颉利;一面令李靖率兵接应,准备随时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画面来到李靖与徐世积的营帐,两人正在商议。“李靖与徐世积会合后,两人在营帐中彻夜长谈。营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们坚毅的面庞。李靖神情严肃地说:‘颉利狡诈多端,此次请降,定有阴谋,我们不可有丝毫大意。’徐世积点头表示赞同:‘不错,我看不如趁他们放松戒备,发动突袭,一举将其歼灭,永绝后患。’两人商议已定,李靖率精兵连夜出发,徐世积统大军续后前进。”

“李靖军冒雪至阴山,寒风如刀割般吹在士兵们的脸上。他们遇突厥营帐千余,李靖一声令下,士兵们如饿狼扑食般,尽俘之以随军。” 林雨薇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颉利见唐使前来抚慰,以为安然无事,便放松了戒备。初八,浓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李靖派偏将苏定方率 200 骑兵为前锋,在浓雾的掩护下衔枚疾进。马蹄声被厚重的积雪掩盖,直到距离颉利牙帐七里时才被发现。苏定方毫不畏惧,一马当先,长驱直入攻下了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颉利惊慌失措,乘千里马西逃。李靖率大军随后跟进,突厥军瞬间溃散,被歼万余人,被俘男女 10 余万。唐俭、安修仁趁乱巧妙周旋,最终脱险而归。”

最后,画面定格在颉利可汗被擒的场景。“颉利可汗在阴山被击败后,如丧家之犬,仓皇由云中向西逃窜,意图投奔吐谷浑国王慕容伏允或高昌国王曲文泰。在半路上,部将大多见势不妙,纷纷叛逃,他的儿子叠罗施也与他走散。不久,身边只剩下数十骑兵的颉利可汗迎头撞上了李道宗的大同军。狭路相逢勇者胜,一番激烈的厮杀后,唐将张宝相瞅准时机,将颉利可汗一举擒获。” 林雨薇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喜悦和自豪,“至此,这场改变唐朝命运的战争,即将迎来它的结局,而唐朝的历史,也将由此翻开新的篇章。

“亲爱的老祖宗,李靖将军以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果敢的决策,一举荡平北方劲敌,让大唐边疆迎来久违的安宁。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见证这场战争胜利后的唐朝,又将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随着她的话语,天幕上的画面如潺潺流水般转换,展现出一幅繁荣昌盛的大唐盛景。长安城内,车水马龙,百姓们的脸上洋溢着富足与安乐。街边的店铺琳琅满目,有售卖精美丝绸的布庄,也有飘着阵阵茶香的茶馆,处处彰显着生活的惬意与祥和。远处的农田里,麦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画面一转,来到了宏伟的太极殿。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坚定而深邃,正与群臣商议着国家的发展大计。他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东突厥已灭,边疆初定,但我大唐的兴盛之路,才刚刚开始。” 于是,一场全方位的治国方略在这盛世的开端徐徐展开。

在经济领域,李世民深知农业乃国之根本。他大力推行鼓励农桑的政策,减免农民赋税,使得田间地头充满生机,百姓的生活愈发富足。同时,丝绸之路在这一时期畅通无阻,大唐与西域、中亚乃至更远地区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长安的集市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商人云集,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唐朝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远销海外,成为各国贵族争相追捧的奢侈品。而西域的香料、珠宝、药材等也深受唐朝百姓喜爱,丰富了百姓的生活。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城市的发展,长安、洛阳等城市变得更加繁华,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着名的大都市。

在文化教育方面,李世民同样不遗余力。他大力扶持文化教育事业,设立弘文馆,广纳天下英才。弘文馆内,学士们日夜苦读,钻研经史子集。他们与各国使者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不仅将唐朝的文化瑰宝传播到世界各地,还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得唐朝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兼容并包。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下,人才辈出,为大唐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军事上,李世民并未因东突厥的灭亡而放松警惕。他深知,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国家繁荣的保障。于是,他继续选拔优秀的将领,加强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更新。在边境地区,设立了许多军事据点,严密防守,时刻警惕着潜在的威胁。同时,他积极开展军事外交,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关系,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政治上,李世民继续鼓励群臣进谏,完善各项政策。朝堂之上,大臣们各抒己见,每一项政策的制定都经过充分的讨论与权衡。李世民也会经常微服出巡,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倾听百姓的心声,及时解决百姓的问题。他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时光荏苒,贞观年间的唐朝在李世民的领导下,继续朝着盛世的方向大步迈进。李世民的目光,始终坚定地注视着国家的未来。他和他的大臣们一直在努力奋斗着,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大唐的辉煌篇章。而这辉煌的故事,也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不断追求进步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