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不公平,你们是大人 (第2/2页)
姜和平一噎,忙否认,“不是,你们是大人,本来就比我们懂得多啊。”
白桃歪着脑袋,一边打开谱子,一边说:“可大人懂得多是其他懂得多呀,手风琴又不比我们懂得多。我娘一开始学手风琴的时候,不懂的都是问我呢。”
赵静点头道:“对,我们家白桃说得在理。其实你们年纪小,脑子灵光,学东西比我们快得多。你们的手指也比我们灵巧。我们大人呢,顶多就是能吃点苦、练得久一点。但要是你们也这么刻苦,说不定我们嫂子团真的要输给你们。”
这话一说完,几个小孩的眼睛立马就亮了起来,像是被鼓起了劲头似的。
白桃亮着眼睛大声问道:“娘,那要是我们赢了,有奖励吗?”
几个小孩立马竖起耳朵,眼睛跟探照灯似的看向赵静。
赵静故作神秘地想了想,然后笑眯眯地说:“行啊,要是你们真的赢了,到时候你们去县里表演的时候,我就带你们去照相馆拍照。拍一张大合影,给你们留影纪念。”
话音刚落,那几个孩子“哇”地一下,一个个蹦起来,兴奋得团团转。
他们都还没拍过照呢,只听过照相,知道那是把自己的模样照下来。
赵静见状,心里忍不住笑了——其实就算她们最后没赢,她也会带他们去拍一张的。毕竟这可是这些孩子们第一次登台表演,总得记录下来。
结果就是,从那天起,孩子们练得比谁都拼。
每天下午一到三点,几个小人儿就站在门外提醒她们时间到了。
“赵老师,你们时间到了。”
“你们大人不能耍赖皮,不能拖堂。”
白桃是几个孩子里拉得最稳、学得最快的,她渐渐也有了点“小队长”的架势。见别的孩子拉得顺、节拍跟上了,她还学着赵静的样子,开始“发奖励”。
不过赵静是把小红花画在黑板上的名字旁边,白桃却是自己在作业本后头撕了几页纸,拿笔一朵一朵画出来,画得倒还真不错,颜色鲜艳,栩栩如生。她们想要什么花就画什么花。方素薇见妹妹画不过来,还会帮着画。
姜和平和另外两个男孩看着,皱着鼻子道:“我们才不要这种东西,我们是男的,才不要红花呢。”
白桃眼珠一转,马上说:“那我就给你们画‘木仓’!”
“我们也不要木仓。纸木仓有什么用。当我们小孩呢。”
但等白桃真的画出来,姜和平他们见了眼都不带眨的。这木仓画的也太像真的了吧。
嘴上还是不服气地哼哼,暗地里努力表现,拿了白桃的纸木仓后,还用剪刀剪下来,再拿一小段麻绳穿过去,别在自己的腰上。
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家属院里。
六月初,阳光渐盛,校园的操场边一片葱绿。
这天午后,嫂子团和学生团在学校的教室里,举行了一场简洁却隆重的“内部比赛”。
裁判请的是闵校长。
嫂子团先上场,她们选的曲子是老曲目《喀秋莎》,旋律高昂婉转,带着一种坚韧又奔放的情绪。
一开头的旋律响起,琴声像是一道平静河流边吹来的风,缓缓地拂过每个人的耳边。
赵静坐在中间,神情平和,节奏准;张凤英动作干脆;程家慧的琴声最柔和,像细水长流,把中段那句悠扬的主旋律衔接得极其自然。
整个演奏过程中,琴声忽而婉转悠扬,忽而高昂激越,几人之间配合默契,每一个过渡都显得从容不迫。
第一次看到家长们这样正儿八经地坐在舞台上演出,孩子们都有点呆住了。
姜和平望着这样神采飞扬、专注投入的张凤英,忽然觉得喉咙有点哽。他想起了他妈妈在带着他在田里锄草的画面,那个妈妈和眼前这个妈妈完全不一样。他的妈妈真的变了,越变越好了。
白桃和方素薇更是满眼激动地盯着赵静看。
表演一结束,全场掌声雷动。
白桃满脸通红,拼命鼓掌,“我娘好厉害啊。”
方素薇拍得比谁都用力,小小的眼睛亮晶晶地盯着赵静,眼神里满是崇拜与爱意。
嫂子们脸上有点羞涩,眼里却都带着一种被认可后的轻松与自信。
但这——并不妨碍孩子们想赢。
轮到学生团上场时,小家伙们像换了个人似的,个个坐得笔直,眼神发亮。
他们表演的曲子是《小啄木鸟》,曲调轻快灵巧,节奏跳跃,琴音一响,立马像是有一只只小鸟飞进了教室。孩子们配合默契,手指头在键盘上跳动得像小鸡啄米。
而那段加入古筝伴奏的桥段,更是把整首曲子的灵动和自然感烘托了起来。方素薇的指法娴熟,琴声一出,如同山林深处传来的回响,把这群“小啄木鸟”的形象衬托得栩栩如生。
教室里顿时充满了活力。
演奏一结束,孩子们站起身来,一鞠躬,顿时掌声又起,比刚才还热烈几分。
闵校长也鼓掌,鼓了好一会儿,才站起来,朝大家笑道:“这两个节目,我看得都非常高兴。”
他先看向学生团,语气真诚:“这个节目,要是放到县里的汇演上,我看啊,一定能为我们学校拿奖。不光曲子选得好,孩子们演奏的也特别棒,最后那段古筝伴奏,也是点睛之笔。”
然后他又看向嫂子团,语气里多了几分感慨:“你们这个《喀秋莎》,我听过很多次,但今天在咱们家属院听到,心里还是忍不住一动。老实说,我以前在部队文工团也看过不少演出,你们这个水平,还真不比那些差。可见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