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章 吃好喝好就行,不要太奢华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万物阴阳大道论!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
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
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彩,带利剑,
厌饮食,财货有余,
是谓盗夸。
非道也哉!
译文
假如我稍微地有了认识,在大道上行走,唯一担心害怕的就是走上邪路。大道虽然平坦,但人君却喜欢走邪径。朝政腐败已极,弄得农田荒芜,仓库十分空虚,而人君仍穿着锦绣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饱餐精美的饮食,搜刮占有富余的财货,这就叫做强盗头子。多么无道啊!
从整体的来看解释的是这个意思,但是老子要表达隐喻并不是这么简单。
我的观点与以上砖家的解释有点不一样。
老话说的好啊,庸者见其表,智者悟其意。一等人一看就会,二等人一学就会,三等人怎么教都白费。
这一章具体隐喻着怎样的道理呢?
咱们看第一句:
(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
唯施是畏 )。
先看看“介然”在古代都有什么意思,
(一) 专一、专注的样子
如《荀子·修身》中“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这里“介然”形容对自身所具有的善德专注坚守、自我珍视。
(二)耿介、正直
如《后汉书·马融传》“夫乐而不荒,忧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颐养精神,致之无疆。故戛击鸣球,载于《虞谟》;吉日车攻,序于《周诗》。圣主贤君,以增盛美,岂徒取乐今日,而不度德量力乎?方今介然之臣,绳墨之外,栈栈黔首,岂徒局高天,蹐厚地而已哉!”此处“介然之臣”指的是正直的臣子。
(三)间隔、隔开
如《汉书·翼奉传》“前乡崧高,后介大河”,“介然”描绘了前后位置被大河隔开的状态。
(四) 偶然、偶尔
在一些语境中可表示不经常、偶然的意思,如“介然相遇”,就是说偶然间相遇。
现在的解释:
形容坚定不移、专一:如“介然不动,感而后应”,体现一种坚定、不轻易改变的状态。
轻微、细微:如“介然之善”,指微小的善举。
那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我感觉可以理解为‘不轻易改变’的意思。整句话可以大概的理解为:我知道,在我心中有一个不轻易改变的想法,就是当我行走在路上的时候,不要忘了布施。
为什么要这样理解呢?
古时候穷人太多了,到处都有,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穷人。
不是有句话说了嘛: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虽然都是唐、宋时期的诗句,但那时候和唐、宋时期的情况也差不多,都好不到哪去。
所以说,时刻想着布施穷人,这是一个大善大德的行为。
第二句:
(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
“夷”是什么意思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释:
平坦、平安:如“大道甚夷”,表示道路平坦;“化险为夷”中的“夷”指平安。
破坏建筑物(使之成为平地):如“夷为平地”,就是把建筑物等铲平。
灭掉、杀尽:像“夷族”,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残酷刑罚,将犯罪者的亲属等一并诛杀。
我国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如“东夷”。后来也泛指周边少数民族,如“四夷”。
旧时外国人的统称:如“夷人”“夷狄”等称呼。
侪辈、同类:如“诸夷”,表示同类的人或事物。
迟缓:如“夷于清商”,这里的“夷”有迟缓之意。
这里可以理解为‘道路平坦’的意思。
“径”怎么理解呢?
小路:如“曲径通幽处”中的“径”指的是弯曲的小路。
比喻达到目的的方法:如“捷径”,指的是近便的小路,也比喻能快速达到目的的方法。
直径:数学上指通过圆心且两个端点都在圆周上的线段,如“半径是5厘米,那么径是10厘米”。
行政区划单位:宋、金、元时的地方行政区划名,略高于县。
副词
直接:如“径行办理”,表示直接进行办理;“径赴会场”指直接前往会场。
径直:如“他径直到了目的地”,强调不绕路、不耽搁,直接前往。
竟然:如“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乱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术不同矣。”中的“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乱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术不同矣。”这句话中,“径”表示竟然的意思。
动词
经过:如“昔赵衰以壶飧从,径,馁而弗食”中的“径”,就是经过的意思。
取道:如“径道”,表示取道、经过的道路。
形容词
狭窄:如“径路”,可指狭窄的道路。
直:如“径挺”,表示笔直。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大路虽然平坦,但是可能有点远,所以有些人选择不好走的那条捷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