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惊呆了的客兵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河南几万将士被北平的“奢侈”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顿顿敞开了吃。
“这么吃下去,就不怕把北平的粮食吃光吗?”
“人家敢这么供应,说明人家不缺粮。”
“北平何时这么富。”
在北平检阅后,河南三万将士就分别开拔大宁和开平,以及密云地区,补充北平的军力。
其实现在的北平根本不缺兵。
但是朱元璋担心朱棣带北平军队去别的省份巡边时,导致北平军力空虚,虽然可能性很小,不过朱元璋做事讲究万全之策。
所以下令让河南卫所分驻北平边地,以堵住这个极小概率的威胁。
这三万河南兵,朱高炽打算一口吃下。
因为太多有利因素了。
周王和别的藩王不一样,周世子也和别的世子不一样。
这件事在秦王身上绝对不可能发生。
哪怕秦世子,也就是现在的第二代秦王,同样对于军权很看重,不过因为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制约,限制了第二代秦王。
就连晋王这种才能不足的人,山西的军队也不可能被朱高炽抓在手里,至少在晋王死之之前是不可能的。
但是河南还真有可能性。
现在河南的三万将士调驻北平,哪怕后面撤了回去,但也给了朱高炽机会。
能拉拢多少人就拉拢多少,借助这个时机,以后这些人都是归顺的苗子。
所以朱高炽非常看重此次的计划。
……
开平前屯卫。
清朝时改名正蓝旗,后世为内蒙古正蓝旗,县级地区。
明初。
名字带有屯字,所以这里已经出现了田亩,从游牧生产方式改为耕种生产方式。
洪武二十九年,朱元璋先后发动四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先后降服纳哈出、乃儿不花等人,并深入漠北,俘获元主脱古思帖木儿。
明朝的北部防线向北推进,今内蒙古一带的广大地区重新为明朝所控制。
遂开始在今内蒙古中东部一带设置军事卫所,实行驻兵屯田防守。
开平卫和大宁卫一样,皆是在草原上的军事地区。
随着日后明朝势微,这里又滑为游牧生产方式,一直到新中国,才又有了耕种生产方式。
粮食产量和马铃薯产量的增加,有力支撑了正蓝旗县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对比隔壁游牧为主生产方式的蒙古国,有了天壤之别。
后世此地只农作物播种面积就高达两百万余亩。
现在开平前屯卫的中屯所,此地才几百军户,田地数千亩,离不开内地的供应。
北平内地的民田开垦是官府的地盘。
但是在开平,中华重工可以甩开膀子大干特干。
由军户经济合作社开平分设牵头,成立了农垦开拓团,招募百姓加入。
军户经济合作社出资负责开垦,与开平前屯卫军户合股,吸收其他地区百姓一起发展。
以卫所名义,百姓得七分,军户经济合作社得三分的分配模式。
中华重工已经深入到北平卫所之中。
开平前屯卫名义上还是卫所组织,实际各方面已经被中华重工接管,也正是朱高炽对中华重工定下的目标。
全面接管卫所后勤。
这里属于草原南部,有丰富的河流。
军户经济合作社承办的农垦开拓团,得到财大气粗的中华重工全力支持。
开荒前提的投入,全部由中华重工支出。
工程部派出了精干的工程队伍,在开平各屯卫展开开挖沟渠,兴修水利的农业工程。
上千名工人进驻到开平前屯所,计划用半年的工期,夯实此地的农业设施。
这项巨大的投资大,回报低,甚至无利可图的工程,只有社会资源分配模式才可以办成。
按照市场投资行为,是没有资本愿意投入的。
正如后世有言论,提出国外的人素质高,他们在地铁从来不看手机,因为他们爱读书。
所以国外地铁上都是看报纸看书的人,很少有看手机的人。
随着信息传播发展迅速,更多的人们才得知,是因为人家地铁没有信号。
后来又有新的言论。
说伦敦市民反对在地铁内覆盖信号,因为伦敦市民不愿意有人在地铁打电话,打电话会影响他们的安静。
当然了。
许多平台,例如小某书,其中仍然有人坚持英国人素质高,读书是他们的选择,不像我们如何如何。
这些人忘记了一个事实。
在智能手机未兴起,信号未覆盖的时候,国内各大车站客车站的内部都有许多的书摊和报摊。
简而言之。
中华重工应朱高炽的要求,投资农业设施是中华重工诸多不以盈利为目标的投资之一。
中华重工虽然没有盈利,但是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增加了社会经济财富。
这个循环链体系内,对国家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靠近水源的土地开垦第一期工程已经总体结束,第二期引入水源土地开垦第二期工程全面启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