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剑来:人间如寄 > 第二卷因果锚 第一百三十二章 春秋蛹

第二卷因果锚 第一百三十二章 春秋蛹 (第2/2页)

他在《考工记》残碑旁挖坑时,发现土层里埋着数百个陶罐。启封某个"景泰七年"的罐子,里面赫然是当年颍川书院同窗的胎发——每缕发丝都缠着写有生辰八字的黄纸。

"原来从发蒙那刻起..."陆沉捏碎陶罐,胎发在晨曦中自燃。火光照亮碑文背面,露出宁姚用剑尖刻下的偈语:"圣贤书救急不救穷。"

藏书楼地底突然传来轰鸣。循着《水经注》的指引,陆沉在《河渠书》暗格里找到宁姚遗留的剑鞘。当残剑归鞘时,三百道青光从各地锁妖塔冲天而起,在天幕拼出宁姚的绝笔:

【典籍为舟,人心作篙】

最后一划消散时,陆沉在剑鞘夹层摸到硬物——半枚染血的玉扣,正是陈平安当年系在养剑葫上的信物。阳光穿透玉身,在内壁映出微雕的《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第四幕叩蛹

正午的曝晒让文庙广场蒸腾起血色雾霭。陆沉立在《圣谕广训》碑前,看着各地赶来的儒生跪拜茧房灰烬。他们的眉心泛着金斑,口中称颂的"文脉复兴",在无相骨视野里化作千万条蠕动蛊虫。

"陆师兄!"稚嫩呼喊刺破喧嚣。当年颍川书院的扫地小童挤过人墙,脏兮兮的手心捧着一截桃枝——正是陆沉及冠那年,插在陶罐里开过花的枯枝。

桃枝触到《诗经》残页的刹那,空中突然落下花雨。那些承载过本命字的花瓣,在触及蛊虫时爆出青焰。小童指着自己空荡荡的丹田傻笑:"俺没有浩然气...但俺会种桃..."

第一只蛊虫在桃香中僵死时,陆沉终于读懂宁姚的布局。他折下桃枝插在碑顶裂缝,用韦编绳系住小童手腕:"去找青州船娘林素娥,告诉她——"

话音未落,《论语》字灵化成的戒尺已劈向小童。陆沉徒手攥住尺刃,任由掌心被"克己复礼"四字灼伤。鲜血滴落处,碑文《圣谕广训》竟褪去金漆,露出被覆盖的《硕鼠》篇。

当桃枝在碑顶生根时,各地书院突然传来巨响。监生们惊惶地看到,那些供奉数百年的圣贤像正在龟裂,裂缝中钻出的不是泥胚,而是干枯的婴孩骸骨。

陆沉最后望了眼文庙檐角的青铜铃,转身走向晨雾未散的官道。小童攥着桃枝跟在身后,沿途撒下的花瓣里,隐约可见宁姚用剑气刻下的星图。

尾声蛹声

七日后,青州锁妖塔旧址。

林素娥赤脚立在船头,脚踝银铃随着《越人歌》的节奏轻响。当她接过小童递来的桃枝时,船舱里的《九章算术》突然自燃,灰烬在河面拼出宁姚的手书:

【乘舟不渡,自沉为桥】

对岸正在修建新的文庙,匠人们将蛊虫混入彩漆,为"至圣先师"像涂抹金身。林素娥折下桃枝掷向江心,花苞在触水瞬间绽放,裹挟着本命字残片的光点沉入江底。

是夜,青州书生们惊觉丹田刺痛。那些豢养多年的浩然气,竟顺着桃枝根系流向大江。与此同时,颍川废墟里的《诗经》残卷突然发芽,在月光下长成三百株桃树。

陆沉在最后那株桃树下挖出铁匣,里面是陈平安遗留的养剑葫。当他拔开塞子时,葫中飞出的不是剑气,而是万千萤火——每点星光里,都蜷缩着被文脉吞噬的寒门魂魄。

萤火汇聚成宁姚的虚影,指尖在他眉心写下《击壤歌》的最后一个字。陆沉突然听到地底传来心跳声,那频率与手中桃枝的脉动完全一致。

桃树开花的瞬间,所有文庙的青铜铃同时炸裂。在惊天动地的轰鸣中,有人听见初代儒圣的叹息,有人看到宁姚在星空中挥剑,而蹲在田埂的老农挠头憨笑:

"今年的桃花汛...来得可真早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