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 > 第68章 多事之秋

第68章 多事之秋 (第2/2页)

朱勇啐了一口,骂道:“滚,你等着。”

他直奔西安门,打算进宫去找朱棣告状去。

赵辉也一起进宫去。

等赵辉到乾清宫,太监刘进喜却把他给拦了。

“对不住了都尉,爷爷说不想见您。”

今天不是崔宏当值,赵辉跟刘进喜不熟,好说歹说就是不让进。

软磨硬泡了好久,刘进喜才透露了一点,“今日有朝臣上奏反对迁都,陛下大怒,正在气头上,谁也不见。”

赵辉心说咋朱勇被接见了呢,分明是借口。

但他又不能强闯进去,那跟作大死撞枪口上没啥区别,便只得改道去东宫,跟太子打听打听。

到了东宫,太子和太孙在文华殿讲学,赵辉不便打扰,只得在偏殿坐等。(猫头按,讲学是读书听课的意思,是博学之士给他们讲课。)

正好遇见杨士奇也来了,便找他打探打探。

杨士奇将阁抄给赵辉看。

阁抄相当于内阁的机关报,用来给内阁大臣们科普近来全国各地的要闻,比上朝听诸臣隔空对喷要了解得更全更便捷多了。

赵辉展开一看,好家伙,大明朝真是地大物博事也多。

首先是北面大敌蒙古人,瓦剌的马哈木日前噶了,他的儿子脱欢暂时还不顶事,所以鞑靼的阿鲁台就开始膨胀了。

阿鲁台频频扣留明朝的使臣,把他们派去当牛马,整得好像明朝在给他送苦力一样。

朱棣预感这二五仔要反了,因此有些烦躁,想要再次北巡。

赵辉心想朱棣年纪越来越大了,草原上的鸟人们却跟打地鼠一般,这个打死了,那个又冒头了,给朱棣加三条手臂也打不过来啊。

接着往下看,大明朝事儿还不少。山东的一个女汉子唐赛儿造反了,攻打州县,连败官军,麾下已经数万人了,兵部正在议派谁出兵征剿。

其实这事也是迁都引起的连锁反应,谁让山东在南北二京之间呢。要迁都,首先要疏浚运河,整顿漕运,山东百姓首当其冲,徭役服了一年又一年,去年挖河今年拉纤,百姓苦不堪言,唐赛儿的丈夫被官府打死,怒而造反,没想到百姓从者云集。

就是直隶(即南京周边,此时还没北直隶)也不太平,六安、英山、砀山、萧县旱灾,百姓大饥,朱棣遣夏元吉携太孙赈灾。

赵辉叹了口气,接着往下看。

安南又双叒叕反了!

黎利,竟然真的是黎利!

赵辉差点被自己口水噎死,自己那会儿放走的人竟然就是日后造反独立的黎利!

卧槽,赵辉心中一万头羊驼飞过。

黎利起兵反明,号称平定王,联络了交趾各地的豪强土官,加上还有其他几支小股的武装,一时之间,交趾又是处处烽火。

赵辉暗叹自己的策略没得到朱棣的认可,安南人口数百万,大明人口五千二百七十六万三千一百七十八(明实录太宗实录,永乐二十二年统计)。光看这个人口比例就知道,光靠杀是杀不完安南人的。

柳升还骂自己圣母,实则是军队中将领过于乐观,以为能靠杀戮解决问题。

殊不知光杀怎么杀得完几百万人,边杀边得从两广移民啊,可两广人还没安南多,怎么填?

赵辉看完,这才明白朱棣为啥要发怒了,他马上要迁都,有人拿这一大堆事来当理由反对他,朱棣内心烦躁无比,不怒才怪。

正在和杨士奇聊着,乾清宫那边却突然寻来了人了,命赵辉觐见。

赵辉心说早死晚死都是死,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