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定南孔明计 灭敌关平功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
“先生,这益州郡与永昌不同,虽同样是蛮汉杂居,可汉族大姓一直占据上风。依我看,先生可给予孟杨李爨等族些许权力,但太守之位当由外人担任。”
“我有一计,可加快汉蛮融合,德昂帮我思考一二。”
“在下洗耳恭听!”
“南中势力繁多,原因在于许多部落宁可流落山中,也不愿被外人欺负,这些人流落山林,终日与虎狼野兽搏斗,因此外人眼中,更加的凶恶蛮狠,日积月久,双方的隔阂就会更加的明显。但如今战乱过后,乡县沃壤,荒芜者众多,如果将其分予汉人大姓,以及一些愿意接受中原文化的蛮夷大族,赐予姓氏,再由他们去招揽其他的小部落,聘为部曲,弱者耕,强者战。如此可好?”
张谦所讲的是入川前诸葛亮告诉他的,而事实上,这也是历史上诸葛亮的做法。
《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乃劝令出金帛,聘策恶夷为家部曲,得多者奕世袭官。”
翻译过来就是:诸葛亮让当地大姓花钱聘用一些“劲卒”为部曲,吸收的“劲卒”达到一定数量,诸葛亮就会给这个大姓一定的待遇,给他官做。
这么做自然不能永久平息争斗,但随着时间推移,战斗就会从蛮汉文化的斗争,变成内部利益的斗争。
“先生此计甚妙,可若是这些大家族征召的部曲过多,长此以往,恐有异动。”
“我有两个办法,其一,南中平定,但中原仍有战乱,可由所在族长蛮王带领下,前往中原建功立业。其二,西南夷之外,复有西南乎?”
张谦说的比较随意,但李恢还是能感觉到张谦身上散发的豪情,这个沉稳平和的年轻人,竟是和武帝一样,满是开拓进取之心。
不过这也正合李恢的心意。
李恢若没有进取之心,又怎么会奔赴巴蜀呢?又怎么敢孤身前往面见马超呢?
“先生目光长远,在下不能及也。”
“我不过是瞎想了一些,再说了,哪有什么计划能够长长久久的流传下去,只要能维持个百年的安定,我就心满意足了。”
“先生所言甚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再好的计划也会有疏漏,随着时间的推移,利会不断地被人忽视,而疏漏则会不断的放大,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何况人事乎?”
在时代的框架里,张谦与这些从小饱读礼易诗书的聪明人还是有差距的,张谦觉得再说下去,自己就不得不拿出唯物主义物质观来强撑门面了,于是赶忙说道:“此事细纠还言之过早,这木鹿大王和乌戈国王也不能小觑,莫要走过大风大浪,最后翻了阴沟,德昂还是得下去点验军马,查察营寨,以免疏漏。”
“喏!”张谦这番话又在李恢心中落了个不骄不躁,有始有终的评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