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三国:姜伯约狂飙蜀运 > 第117章 走水路!抵达郿国

第117章 走水路!抵达郿国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三国:姜伯约狂飙蜀运!

第117章 走水路!抵达郿国

“尽快与大将军汇合,势必……拿回五丈原。”曹叡说。

“喏!”众魏兵们纷纷地响应。

没人在意曹叡说话,真的略有口吃。

然后,魏帝曹叡领兵近四万人,坚定地朝五丈原的方向行军,丝毫没受姜维一行人的影响,而停下「攻打五丈原」的脚步……

事实上,魏帝曹叡相当愤怒:尽管蜀军驻守在五丈原,但观五丈原……却原是魏国的地界!换句话说:

蜀国丞相诸葛亮那厮……仗着五丈原地形太高,不合适百姓们居住,无魏人看守,便特意把战场设置在此,摆明「拒敌于国门之外」——错了!是很狡猾,挑来挑去,不在蜀国境内打仗,非要选在魏国,这是摆明战后就跑,不打算善后吗?

是故,魏帝曹叡只说「拿回」,而不是「夺回」,也合情合理,不是吗?

另一头,姜维淡定从容地撤退之余,还稳健地诱敌,试图把魏兵引入「诸环山」。

姜维成功了。

许是他刻意挑衅魏帝曹叡的缘故,以致身后的那支魏兵们对他咬牙切齿,穷追不舍,却偏偏慢了一步,始终没法追击到人。

而姜维百忙之中,亦有闲心回头一望,望见尘土滚滚,魏兵们的数量仿佛一眼望不到尽头……很好!比起之前王平引敌的人数还多,会使姜维倍有动力!

若能剿灭这支敌兵,相信诸位面临魏军的压力,会减少几许罢?

姜维一行人专心地逃跑。

即将踏入「诸环山」的范围,姜维率先命令众亲兵们策马冲前,向周围打个手势,表明是自己人,以免被队友误伤。

好在诸将们眼尖,该躲的躲,该藏的藏,使得躲进山里、林里的诸将们和其军队也默契地配合,藏好,并未发生误伤事件。

是故,姜维一行人流畅地跑进山道,并且一路向前,看起来压根没有甚么伏兵……这使魏兵们放心大胆地追敌,亦没放慢速度。

与此同时,姜维决定从「诸环山」绕回五丈原,再从五丈原北面出发,直接走水路,尽快地抵达郿国。

此时,他也不嫌弃麻烦:横竖是多引一支敌兵、多绕一段路程而已,有甚么不满?只要能削减敌兵的数量,让他再多绕几圈路奔跑,那也没关系!

更何况一直让王平等人诱敌,也容易被敌军看出破绽,尽管他觉得对方肯定猜出来了……但是无妨!

此是正大光明的阳谋,就以蜀汉军为饵,他倒要看一看,魏军是否愿意上钩。

实践证明:魏军的举动可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真就追杀过来!

不过,问题不大。

姜维一行人的跑速很快,且对山路很熟悉,真要认真地逃命,直把魏军远远地甩在后面:当姜维一行人顺利地逃出「诸环山」,魏军才跑至一半,卡在了半道上。

太好了!

姜维先令全军停下歇息,恢复一点体力,毕竟从刚才到现在,大伙儿都在极速狂奔,这会子再有力气奔跑,亦是疲惫不堪。

竖耳一听,姜维想要聆听山中动静,真就听见山里隐隐地传来喊打喊杀,还夹杂一丝惨叫声……看来蜀汉军亦在分兵围剿那支魏军啊!

姜维都能想象得到那支魏军是如何被蜀汉军一波又一波攻击:首先会是马岱和其军队的投石偷袭;待到魏军被砸伤后,必会后退,或者前进!

这时,若要前进,前方应有石头拦路,再加上山道两边有蜀汉军远程射击,更会令魏军死伤无数……故此,魏军只能退后,退出诸环山。

此刻,姜维能断定:对方选择的是后者!

因为他等了半天,都没见到任何魏兵跑来。

可是,魏军退兵的话,亦有梁绪、梁虔乃至王平等蜀汉军一次又一次拦截……魏军若想全身而退,只怕难上加难。

所以,双方激战在所难免。

姜维轻声地叹息,已经不愿再想一场厮杀后,已方队会战亡多少人,而敌方又会损失多少……定了定神,他环顾众兵卒们,估摸众人大约休息好了,便扬声道:

“我们先回去罢!”

众兵卒们听令,快速地站好队伍。

当真是缓过劲来了。

“将军,你不瞧一瞧?”冷不丁地,他听到王赟的疑问。

一旁,杨怀纠结地瞅了一眼王赟,恨不能拿胳膊肘一肘人。

闻言,他看向王赟,摇头道:“不必。”

要看结果,还得花费不少工夫,浪费姜维他们赶路的时间不说,王平等人还有第三次、第四次的诱敌任务,难不成全要等下去吗?

那姜维他们何时才能到达郿国呢?

还不如抛开杂念,早点离开才是。

勿要忘了……要相信诸将们不会令他失望啊!

想到这里,他向众亲兵们递个眼色。

众亲兵们一边来回奔跑,一边传令,命令全军即刻赶往五丈原,再从五丈原的北面出发,前往渭水。

于是乎,姜维一行人从从容容地加快行速,绕路山地林间,重返五丈原地带,再从五丈原的北边奔去……在此期间,姜维一行人没再遇到魏帝曹叡所率领的军队,也不清楚魏帝曹叡那边的情况如何。

哧吭哧吭地,姜维一行人有惊无险地来到渭水河畔。

便见那里备有船只若干艘,足够姜维一行人乘船直达目的地。

乍一登上船后,姜维发现众兵卒们的表情略带惊奇。

这也难怪:此是西北区域,而不是南方吴国,自然不常见到甚么大江大海……严格来说,是诸军习惯了山地作战、平原骑战,或是攻城防守战,甚少走水路。

更别提甚么水战。

是以,众人难得坐上了船,难免有几分不适应。

幸好大家都知渭水乃是浊河的最大支流,在渭水乘船,犹如在浊河,令人倍感新鲜——对了!浊河原本不叫浊河,而叫母亲河、河水,据说曾也河面宽阔,水量充沛,水流清澈……但到西汉,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便改叫「浊河」了。

但这未被普遍认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