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进攻营口 (第2/2页)
在那宽阔的航道两侧,山峦起伏,绵延不绝。而就在这些看似平静的山体之中,却隐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秘密——众多火力机关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大网。
这张火力网布置得极为巧妙,各个机关之间相互配合,互为犄角之势,使得整个防御体系坚不可摧。
从战略角度来看,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堡垒,易守难攻。无论是曾经惨烈的甲午战争,还是激烈异常的日俄战争,日军虽然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但面对如此严密的防守,始终无法从海上成功攻入旅顺。
早在明代时期,聪明睿智的古人便已经意识到了这个地方的重要性,并在此设立了水师营。水师们肩负着出海巡哨的重任,时刻警惕着来自海洋的威胁。
时光流转,到了 1880 年,清政府更是下定决心,命令北洋大臣李鸿章全力筹建北洋水师。于是乎,一场轰轰烈烈的建设工程就此展开。
他们精心规划,先是不断拓宽航道,以便大型战舰能够自由通行;接着又对港湾进行了彻底的疏浚工作,确保水域畅通无阻。同时,人们还不辞辛劳地填海造陆,扩大陆地面积以建造更多的设施。
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那些雄伟壮观的炮台和坚固无比的港池。一座座炮台高耸入云,炮口威严地指向远方,仿佛随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而那巨大的港池则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海岸线上,为舰队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停泊之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旅顺口终于脱胎换骨,摇身一变成为当时举世闻名的军事要塞,并与其他四个同样声名显赫的军港并称为世界五大军港之一。
甲午海战过后,日本侵略者如饿狼般迅速占领了旅顺,并煞费苦心地加固了旅顺军港。
这个曾经宁静祥和的港湾如今却沦为了这群豺狼虎豹胡作非为、烧杀抢掠的基地。
要想攻克这座被敌人严密把守的军港,从水路强攻无疑是以卵击石。经过深思熟虑,指挥官林宇果断下令,军队必须从陆路发动奇袭,直插敌人后方,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才能一举将其歼灭。
于是,林宇毫不犹豫地指挥着部队向营口进军。
只要成功夺取营口,就能轻而易举地切断锦州的退路,让驻扎在此的日军第三军主力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成为名副其实的瓮中之鳖。届时,消灭这股敌军便如同探囊取物一般轻松。
而此时此刻,营口的日军也察觉到了情况不妙。只见天空中密密麻麻的战机宛如蜂群一般铺天盖地地朝他们呼啸而来,那凌厉的气势和明确的攻击方向毫无疑问就是冲着他们来的。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空袭威胁,如果再不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恐怕他们所有人都将命丧黄泉。
“敌袭!敌袭!快防空!快防空!”
随着一声声惊恐万分的呼喊声响起,原本井然有序的营口日军营地瞬间变得混乱不堪。
士兵们惊慌失措地四处奔走,匆忙拿起武器准备迎接这场生死攸关的战斗。整个营区一片嘈杂,恐惧与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