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第2/2页)
新婚夫妇躬身行礼作别,出门后,袁文绍骑马,盛华兰坐轿,一路吹吹打打向码头行去。
王大娘子站在盛府大门口,遥望远去的迎亲队伍,又哭湿了第三条帕子。
华兰的陪嫁品多得吓人,总共一百二十八抬,光嫁妆就雇来二百余人挑抬,队伍排了上千米长,且肉眼可见诸多贵重之物。
十里红妆,一时成为扬州百姓的热门话题。
黄青骑着一匹枣红色的大马,转头问身边的顾廷烨:“顾二哥此次不随我们回去吗?”
顾廷烨正与盛长柏交代什么,闻言摇头道:“白家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我打算明年与则诚(盛长柏的字)一同返回。”
黄青没再多说什么,白家身家巨富,生意遍布江淮。顾廷烨刚接手白家遗产,估计是需要不少时间才能理顺。
码头上,黄青和顾廷烨作别,与几个兄弟登船。华兰由伯父盛维和长弟盛长柏送亲。
来时两艘大船,返程时则变成了四艘。
船行至高邮靠岸,盛长柏还专门换乘到黄青的船上,向他请教学问。
盛长柏对黄青在扬州的几番言论颇为推崇,认为他满腹经纶。
就是不知道对于科举的认知怎么样。
有些大儒学问是不错,但也有屡试不中的。
“水之贤弟,可否为愚兄看看时文经义?”盛长柏手持文卷,一本正经的作揖。
这里有真心求教,也带着几分考教意味。
“则诚兄客气了,我读书时日尚短,对时文仅是略懂,咱们相互探讨。”黄青接过盛长柏手中的文卷,仔细一看却愣住了。
所谓时文,就是指时下流行的文体,是对科举应试文体的通称。在唐代以及北宋前中期专指律赋,明清时期特指八股文。
黄青此前还以为盛长柏拿出的是律赋,他刚才说的并不是谦虚,自己对律赋确实不怎么精通。
但在看到文章后,却发现盛长柏递过来的竟是经义文。
“则诚兄,这可不是时文啊。”黄青好奇他的意图。
盛长柏有着自己的观点,“所谓时移世易,而今朝堂上关于实用文风的讨论甚嚣尘上,愚兄认为,以后的科举必将以策论为先考核,再者才是诗赋。”
牛啊!
黄青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怪不得盛长柏第一次科举就能中,这是对政策研究到位啦!
古代的科举制度起与隋,兴于唐,在宋明时期完善发展,至清末被废除。
而今大宋主张“以文治国、重文轻武”,致使科举愈发鼎盛。
只是大宋的贡举取士虽然在外部改革上取得一些成果,但是其考核内容还是存旧,举人想要获得取仕的途径,就必须要按照应试的文章风格来写。
而此时的应试风格是什么?
是追求华丽辞藻、对仗工整的诗体,是无病呻吟的四六骈体文。
这种华丽雍贵的文风逐渐演变成了堆砌辞藻、典故,没有核心思想、片面追求文章华丽,表现出了文化贵族的倾向。
这一现象也让有识之士深觉于国无益。
十多年前,范仲淹就上书,提出要“精贡举”,改变原有的考试内容,先考核考生的为人品德,再来考核他们的才学。
欧阳修这个政治白痴更是直白表明“先诗赋而后策论,使学者不根经术,不本道理。”
一句话得罪了所有科举考出来的进士,就差指着别人鼻子说:在座的各位全是垃圾!
可想而知,这次的改革必定会无疾而终。
不过经有识之士的努力,朝堂上也确实在反思,于是朝廷对贡试考核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让策论在科举考核中的地位有所加强。
加强是加强了,但仍旧没把策论经义定为科举的最主要科目。反而导致一种新的“太学体”取代了“西昆体”,仍旧在侵蚀着文坛。
经过几轮科举取仕,朝堂上的士大夫们渐渐发现由“太学体”培养出来的学子,并不能经世致用。
上官们交给新晋进士的工作,他们都干的一塌糊涂。
这怎么可以!
我们把工作交给你们,本来就是想自己轻松摸鱼,现在倒好,还要给你们擦屁股,平白增加我们的工作量。
改!科举必须要改!
得录取那些真正做事的学子!
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风已经吹起来了,一些反应机敏,比如面前的盛长柏,明白以后肯定会更重视实用写作风格,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在做准备。
黄青读完盛长柏的文章,皱眉想了想道:“则诚兄,你的文章写的很好,言之有物。只是……”
“水之但说无妨。”
“那我就不客气了。我观则诚兄的文章引经据典,破题也是简明扼要,只是使证方面有些松散,致使文章读起来颇为费力,不够畅快。”
盛长柏闻言眼睛一亮,对黄青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水之慧眼!家父在教导我时也是这般说的,可惜多番纠正,仍旧不得要领,写起来还是力有不逮。水之可有法子教我?”
黄青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他道:“你做文时,一般会如何写,有没有固定格式?”
“有的,审题、立意、造语、破题、原题、讲题、使证、结尾。”
黄青点点头,看来盛紘对自己儿子的教育真是尽心尽力了,这种知识点总结式教学,能让学生们更好的消化吸收,并能快速的给出规范的答案。
如果所学者知识储备丰富,那么在科举时一般都能中规中矩的取得不错的成绩。
而且黄青也发现,宋人总结的经义文模式,已具备八股雏形。
八股文的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两者看起来是不是很相似?
其中有区别的,仅是正式议论的部分,宋代经义文会让考生随意发挥,而明代八股文则细分了好几个步骤。
黄青站起身,从书箱里拿出自己最近一直在研究的范文,招呼盛长柏,指着之前标注的文章道。
“则诚兄你的文章之所以读起来松散,就是因为没有规划好每个论证使用的节点和篇幅。你且来看,这篇文章被我细分为入题、这是起股、这段为中股……最后为束股。
照着这个格式写文章,是不是就能轻松得多,而且在使证上会更严密……”
盛长柏盯着文章和标记仔细研究,再对照书上的其他范文,很快就觉察出了关键。
只是他皱着眉头道:“这么写确实更容易,但分得太细了,会令人全无发挥的余地。”
黄青哂然一笑,“则诚兄你的天赋很好,只是因为年龄和积累的问题,暂时没办法仅凭自由发挥就把文章写的天花乱堆。
而这种细分格式,虽会让人束手束脚,但是初期却能让你的文章更有条理。
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再有了更多的积累,文章自能超脱而出。”
盛长柏躬身受教。
回去后立刻就对照着八股文格式,认认真真写了一篇时文。
他的天赋是有的,效果自然立竿见影,文章水平肉眼可见的在提升。
放下文章,盛长柏喟然长叹:“水之真是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