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第2/2页)
黄青把这些内容一一记下,打算有机会好好跟仁宗说道说道。
没多久,之前去找人的亲兵带着一群官吏赶到。
“淮阳军军守黄飞洪,拜见小衙内。”
为首的军守,见到黄青立刻躬身作揖,骇的黄青速度下马还礼。
什么情况?
军守虽然只是九品官,但也是官身啊!
为何要给他这个白身行礼?
之前请人的亲兵上前耳语:“小郎君,此人是府里远亲,他的军守之职是寿山伯帮忙运作的,按辈分还低您一辈。”
哦……
原来自家是他的亲戚加靠山,怪不得这么恭谨。
淮阳军不是军队名称,而是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宋代军级行政区域分为领县和不领县的,领县的军跟州府同级,不领县的军与县同级。
淮阳军治下邳县,领睢宁、宿迁二县,是府州级的军,隶属京东路。
黄飞洪这个军守,级别跟县令差不多。
两人寒暄片刻,拒绝了他的吃请,黄青时间宝贵,把剿灭“匪徒团伙”的功劳让给黄飞洪,在他千恩万谢之下,打马西行。
一群人西行七里,果然看到一个小镇,沿桥又南行二里,终于来到目的地。
之所以能准确找到此地,黄青还得感谢苏东坡。
根据后世记载:白土山在萧县东南五十里,下有镇、有桥并以白土名。南二里有炭山,宋苏轼于此访获石炭,作《石炭》诗。
苏轼之所以去找石炭,不是因为他吃饱了撑的,实在是当时徐州缺木炭。
他曾诗曰:“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一床被子才能换半捆柴,还求购无门,足见当时缺柴缺炭到何种程度。
宋朝因为人口骤增,基于取暖做饭等消耗,城市周边的木材都快被伐光了。
因此产生了能源危机。
尤其徐州还是冶铁大州,对于木炭的消耗尤甚。
时任徐州知州的苏轼,不忍百姓冬天因没有木柴取暖而冻死,便积极组织人力,四处查找煤炭。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徐州西南的白土镇,发现了储量可观、品质优良的煤矿。
苏轼这一举措不仅解了百姓取暖问题,还使得徐州冶铁业大兴。
同时他还在徐州抗洪、筑堤、赈济百姓。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苏轼不叫苏东坡,而是被人称作“苏徐州”。
徐州百姓提起苏轼,亲切称呼其为老太守、老知州。
一千年前后,徐州仍旧有苏东坡的纪念馆。
不过此时,黄青决定把那位吃货的功劳给截取一些,反正他之所以名留千古,是因为其文采。
在土山转悠一圈,黄青看了看植物生长情况,又采集一些石头、土层观察。
他是个半吊子,但也看过一些资料,知道:凡脉炭者,视石、视土、视草木。
视石:数石则行,青石、砂石则否。
砂石就是砂岩,青石就是石灰石,数石即页岩。这句话的意思是煤田上基本是页岩,砂岩和石灰石下面没煤炭。
视土:察其土有黑苗、外记孛露,有土能燃,可作炭用。
黑苗是指表土层变黑,这种现象古人称之为“苗”。有黑苗的地方就一定有煤炭。
视草木:煤炭不生草木之乡、南方秃山无草木者,下即有煤。
这些属于土方法,不科学,但都是老祖宗总结出的方法论。
黄青先知道结论,再通过这些方法佐证,最终判断出了哪些地方下面是煤田。
“此山岭是否有主?我打算把此地买下来。”
黄青指着一片山岭,回头询问黄飞洪留下的小吏。
“这……”
小吏有些为难:“回衙内,此地乃徐州萧县范围,不属于我淮阳军治下……”
小心翼翼看了眼黄青,又道:“不过以我观之,这片山岭的百姓不多,也无甚良田。衙内想买的话,料来不是难事。”
“那好,我稍后会留个管事,到时由你引荐他找萧县主事之人,把此处买下。放心,少不了你好处。”
“多谢衙内!”听到有好处,小吏欢天喜地的应承下来。
像他这样的小吏,平时给贵人们办事都是自费的,然后靠贪污和盘剥底层商贾百姓过活。
大宋的高福利,主要针对的是官,跟胥吏可没半毛钱关系。
甚至胥吏不贪污、不盘剥,根本就没办法养活一家子。
这就导致高薪养廉的官,贪的比谁都狠;真正做事的吏,不贪活不下去。
长此以往下去,这个国家还能有什么好?
回到徐州下榻的宾馆,黄青把家中一个机灵的管事叫来,跟他详细交代自己需要买的山岭。
为了让他不敷衍,还透露此地有大量煤炭,后期会让他当外管事的负责人。
大宋允许私人买地开矿,只要上交“课税”就行。
黄青也不希望白土镇的优质煤炭被官府瞎搞,所以才生出自己开采的念头。
这些东西在自己手里,比国营更能发挥作用。
管事领命立刻出发,他知道自家这个小公子有多受宠,而且买地是正经事,煤炭更是紧俏物资,他决定要把事情做的漂漂亮亮的。
黄青出门时,正听见黄耀祖在那吹嘘。
“……我大喝一声:贼子敢尔!那匪徒瞬时骇的四肢发软,刀都抬不起来,这才救下小七一命……”
“见小七没了危险,我就提枪拎刀,在匪徒中七进七出,一时间血流成河!
匪徒被我的勇猛吓破了胆,四散而逃,可我就是手起刀落,手起刀落,一眼都没眨过!”
黄光宗和袁文绍对他说的半句都没信,见到黄青出来,都凑过来看他是否受伤。
黄青应付一会,几人又谈起盗匪的问题。
袁文绍一叹:“而今天下承平,官家又是仁厚明君,没想到依旧匪盗横行。也不知该如何解决。”
“还能如何解决!”黄耀祖猛拍桌子,“杀!哪里有叛乱就杀到哪,我就不信盗匪的骨头比刀还硬!”
“杀杀杀!你就知道杀!事情哪有这么容易解决?”黄光宗训斥道:“出兵不要钱?而今我大宋到处是用钱的地方,哪有这么多余钱剿匪?
再说那些盗匪都躲在穷山恶水之处,官兵多了他们就跑,人少了又攻之不下,岂是你说杀就杀的!”
“那你说怎么办?”
黄耀祖这一问让黄光宗沉默,这事就连朝堂上的相公都没办法,他一个闲职又能有啥招。
黄青一直沉默。
历朝历代,哪怕太平盛世都会有盗匪作乱,杀是杀不完的,想让盗匪变少,就必须解决就业问题。
黄青打算在徐州开个大型的冶炼工坊。
集采矿、炼焦、冶铁、炼钢、铸造为一体。
其实徐州目前就有不少这样的“企业”。
光“大型”炼铁厂就有三十六家,但宋代的“大型”跟后世根本没法比。
苏轼说:“徐州利国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冶各百余人。”
百人规模的钢铁厂就是“大型企业”了,那黄青以前管理过的几万人桦钢又算什么?
他决定把以前钢铁厂的模式复制过来,虽然以现在的条件肯定没办法达到后世的要求,但理念和经营管理还是可以借鉴的。
这一下就能解决不少就业,让盗匪失去人口来源,而且规模化经营还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办厂的事决定下来,等回去自己得好好整理整理炼钢技术,看看怎么才能在大宋最高效的炼制出合用的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