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遨游影视诸天!
宋朝自开国以来,就逐渐放开了对商贾的限制,虽没明确表示以商为本,但“一切弛放,任令通商”的政策,已足以表明朝廷想让商业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自由发展。
这一政策在初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宋朝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国家税赋也节节攀高,是大唐最繁荣时候的四倍多。
以仁宗朝为例,北宋税赋总收入为四千万贯,其中农业两税一千六百万贯,占40%;工商税两千四百万贯,占60%。
从数据可以看出,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产业已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
宋朝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是由于对农民的剥削,而是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
基于此,大宋也逐渐放开了对于土地兼并的抑制,采取了“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
这个政策使得土地合法的向地主手里集中,促进了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催生大量剩余劳动力。
又因工商业发展,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促进了工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再度繁荣。
这一切看起来是不是很美好?
可惜,只是看起来美好罢了!
仁宗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深知这里面的问题,他知道民间对于商贾的认可度不高,他知道繁荣的商业是建立在官办垄断的基础上,他同样知道占社会主体的农民无法参与到商业活动中来。
所以在黄青第一次提出商业想法的时候,他才质疑财从何来。
这个财,就是指有能力的消费者,如果大力发现工商业,又有谁来消化这么庞大的商品?
要知道,占绝大多数的农民还在进行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很容易便自给自足,农民生产出的可以转换为商品的副产品很少,而因为自给自足,农民们市场消费力也低。
生产力太过原始,农民辛苦劳作一整年,仅够温饱而已,如果遇到荒年,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更遑论拿钱买商品。
古人尽管不懂经济学,但不代表他们就是啥都不懂的傻子,这些问题他们都知道。
可知道归知道,仁宗皇帝,包括朝堂上的衮衮诸公都没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他们既不可能把所有商业活动都交给商贾,也不可能让农民的产出变得值钱,更不可能保证每年都风调雨顺。
所以仁宗皇帝才劝导黄青多读书,少考虑一些商贾之事。
千古难题,他不相信黄青可以解决,参与进去只会徒增烦恼。
这个道理是没错的,可黄青偏偏就是不信邪。
哥们儿可是来自于一千年后,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存在!
虽然对于经济学以及古代的社会学研究的不是那么深入,但一些超前的理念就足以大大缓解宋朝遇到的难题。
相信有他的指引,那些有志之士就能在这套基础上加以拓展,形成大宋版的资本主义,或是社会主义?
他很期待看到这一天。
见仁宗皇帝仍在思索关于工商业,关于土地兼并的事情。
黄青清了清嗓子,轻描淡写道:“姑祖父,要让大户不囤钱,不置地,除了做出商品赚取他们手里的钱外,侄孙儿还有个想法。”
“哦?说来听听。”
仁宗端起茶盏,表现的兴致缺缺,让大户不囤钱不置地哪那么容易,黄口小儿有些异想天开。
虽然通过今天的一番交谈,让他发现黄青见识不菲,不仅对皇朝的兴衰颇有见解,还懂得经世济民的手段。
这对于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少年来说,已经足够惊世骇俗。
可要说他能找寻到,多少治世良臣苦寻一生都没有找到出路,反正他是不信黄青有这个本事。
“帮他们找到一个长久的,比置地囤钱更能获利的行当!”黄青自信满满的说道。
“噗……”
仁宗直接笑喷了。
“咳咳,小七勿怪…刚才是朕不小心被呛到了。”仁宗连脸上的笑意都没收敛,敷衍的不能再敷衍。
见黄青直勾勾的盯着他,饶是仁宗在朝堂上练就了一身八风不动泥塑菩萨的本领,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人家孩子都那么严肃了,自己却忍不住笑出声,的确不好。
可他就是觉得黄青太过幼稚,大宋有多少的大户,世间又有多少长久赚钱的营生?
像盐铁茶酒这样长久赚钱的营生,早让朝廷自己把着了。
但他还是轻轻放下茶盏,语带戏谑道:“刚刚七哥儿说帮大户找个长久赚钱的行当,看来已经是心有成算了啊?”
黄青深吸一口气,忍了,对面怎么说都是皇帝,该给点面子。
“陛下!如果我家的果酒生意想找人合伙入股,您觉得那些大户是否愿意拿出钱来参股?”
“果酒?”仁宗表情有些莫名,早前在朝会上,已经有不少大臣提议把果酒纳入榷酒制内。
他知道这里有邕王和兖王的反扑,但也有大臣确实为朝廷着想的因素在。
宋代鼓励民间喝酒酿酒,主要还是酒税实在太丰厚。
北宋后期,仅酒税这一项,就达到了一千万贯的年收入,抵得上大唐全部的财政收入。
有人想把热卖的琼露果酒收归国有,也就可以理解了。
上奏的折子被他留中不发,朝会上的讨论也被暂时压了下去,但后续寿山伯府能不能保住果酒的专营权,连他都没办法确定。
想到这他点点头:“如果是琼露果酒,想来他们是愿意的。”
仁宗认可了这个赚钱的营生。
黄青继续加码:“那如果是香皂生意呢?”
仁宗也用过香皂,知道这也是个赚钱的营生,于是又点头。
但他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不可能满足全国上下这么多大户的参股需求。
黄青仿佛知道仁宗的想法,高深莫测的笑着:“陛下,如果朝廷召集全天下的能工巧匠,建立一个专门研究实用商品的将作监,侄孙儿暂且称它为研究院。
研究院研究出实用商品后,再推出行销天下,同时为了打响研究院的名号,把果酒、香皂作为研究成果放在研究院里,您认为会有多少人愿意投钱入股?”
“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