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遨游影视诸天!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无论年龄大小,身份高低。
哪怕是贵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看到晶莹剔透的琉璃瓶中荡漾着的香水,皇后一眼就被它的颜值吸引。
等到拔开木塞,一股沁人心脾的桂花香飘出时,皇后更是心旷神怡。
“七哥儿,这是花露液?味道怎会如此清新?”
香水早在唐末五代时期就由中亚传入中国,宋代已有比较完善的蒸馏制造香水的工序。
只是香味比较单一,而且味道相对沉闷。
黄青制造的香水加入了酒精,有利于香味的迅速挥发,比目前流行的香水更清新自然,更符合大宋人的审美。
“姑祖母,这是侄孙特意为您调制的,此液不仅芳香怡人,涂抹后还清凉舒适,更能让皮肤光滑细腻。”
黄青也不算纯忽悠,添加了酒精的香水确实能收敛毛孔,让皮肤摸起来更加光滑。
孩子的一片孝心,让皇后爱不释手,拿着香水在手腕上涂抹着,还让宫娥过来闻闻香不香。
就在这时,太监通传,皇上过来了。
黄青等的就是此刻,赶紧站起身迎接。
这根本不是巧合。
黄青根据脑海中的记忆以及打点太监摸清的规律,他知道皇帝一般都会在这个时间过来。
果然,让他堵着了。
官家穿着白色的常服,五十多岁的人,由于勤政爱民,经常加班工作,不久前又痛失爱子,已经尽显老态。
“七郎来了?”
官家看到黄青,随意的打着招呼。
“恭请圣安。”黄青装的很恭谨的作揖。
“免了吧。”
官家挥挥手,坐到皇后身边,皇后急忙向他炫耀黄青送的礼物。
官家接过看了看,木盒雕工极为精细,他一搭眼就感觉像是来自天下四大名雕之一的剑川瞿雕。
盒子里绒布为衬,静静躺着赤橙黄绿青蓝紫七个琉璃瓶。
随手拿起一瓶黄色香水打开,淡淡的菊花香萦绕在鼻尖。
知道这是黄青的一片心意,可这也太奢华了。自己从小看大的孩子,可不能娇惯,出声敲打道:
“七郎,你现在正是读书的好年华,不能把心思都花在这上面。上次的烈酒,这次的花露液,总把心思放在这上,与学业无益。”
黄青暗暗撇嘴,古人就是不识货,哪像俺们那,小孩子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个人都明白奢饰品的赚钱能力。
心里是这么想的,嘴上却连连称是。
也许他这种敷衍的态度被皇上看出来了,有心考教加劝导的问:
“七郎,最近是否在学《诗经》?”
“是,最近学究在教导诗经。”
王安石改革科举后,把《论语》和《孟子》作为兼经,定为必修课。然后在《易》、《诗经》、《书经》、《周礼》、《礼记》里选一本作为本经,这是专业课。
现在改革的事情还没影,所以这些都要学。
只能说不论哪个时代的学生,都是苦逼!
“那你说说: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何解?”
这句话出自《礼记·月令》,意思是在相应的时节,工匠要开始从事制作,而做监工的,每日必须发出号令提醒他们:一切应按照制造程序,不得投机取巧,并且不可徒具美观讨人欢喜。
奇技淫巧就出自于此。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读书人不看重科学研发,不鼓励技术创新,甚至鄙视创新的原因。
底子上就把科技创新给否了。
黄青没有直接解释,他知道这是皇帝在敲打他,但有着后世思想的黄青,对这个道理是打心眼里不认同的。
老祖宗不让创新,后代子孙就要受欺负。
他想了想回道:“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这句话出自《周易·系辞》,意思是:事理到了是极限的时候就应当有所变动,变动之后即可于事通达,通达之后即可长久。
黄青想表达,他现在研究这些东西,并不是在搞奇技淫巧,而是原有的东西跟不上时代了,他在做一些改变,这种改变会让社会变得更好。
皇帝虽然不用参加科举,但也是从小在大儒指导下饱读诗书的,自然能听懂黄青的意思。
似笑非笑道:“牵强附会!你不是在学《礼记》吗?怎么要用《易经》作解?难道想告诉朕,你小小年纪竟能贯通三经?”
“不敢!”
贯通三经,这是皓首穷经的大儒才能达到的水平,黄青怎么敢承认。
他现在还在苦练韵脚呢。
王安石改革科举前,诗赋在考试中的占比很大,甚至经常以诗赋取士。
范仲淹在十多年前的庆历新政中也改革过科举,他提议改变专以诗赋、墨义取士的旧制,着重策论和操行,只是新政只一年多就失败了,现在仍旧是诗赋占大头。
而想要写好诗赋,掌握韵脚是最基础的。不然诗赋出韵了,任你再好的文采也没用。
黄青还想在科举上有所成就,他来到大宋后才发现,武人的社会认同感实在太低,甚至都病态了。
要想过得舒服,还是得在科举上下功夫。
仁宗皇帝听到他的否认,训斥道:“不敢就不要再研究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要把心思都放在读书上。”
这话在古代属于绝对的政治正确,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嘛。
但黄青这个犟种又怎会轻易服软?而且他明知道自己才是对的。
于是也不管对面坐着的是皇帝,梗着脖子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次引用了《礼记·大学》的内容。
他是在告诉皇帝,《礼记》我不是不懂,但我是不会听你劝的,我既然搞了创新,那就会坚持在创新的这条道路上走到底。
皇帝都气乐了,他拍着桌子道:“好啊,好啊!你既然想日日新,那朕问你,你可知道,因为你们家大量收购猪油,让整个汴京,甚至京东路的油价腾涨,致使百姓受累?”
“想过。”黄青如实答道:“但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不是坏事?”皇帝紧皱眉头,冷哼道:“对你来说自然不是坏事!现在受利的是你,而多付银钱买高价油的却是百姓。”
仁宗皇帝很生气,也很失望。
他是看着黄青长大的,对他来说,黄青跟自家孩子一样,没想到这孩子竟然如此凉薄。
作为一个仁德爱民的皇帝,他不希望上位者不懂得仁爱之心。
仁宗皇帝从历史角度来看,并非一代雄主,最多算是守成之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