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 > 第一八九章 明报的互联网主题增刊

第一八九章 明报的互联网主题增刊 (第2/2页)

但仅仅一周之后,林震阳就发现,几乎每个人连接上网的时间都在不断的增长,甚至有时会有人过来催促,抢夺一下上网的计算机。

林震阳还是有记者的敏感性的,很快就发现了互联网的吸引力所在,就是信息交互。

英豪的五大应用,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与互联网另一端的用户在交换着信息。

而随着在论坛、聊天室、甚至游戏大厅,结交到了新朋友,需要交互的信息就会增加,上网的时间,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延长。

这种吸引力是潜移默化的,象一个黑洞一样,很多人根本没有任何感知的情况下,就被互联网产生了一种黏性,被黏在了上面。

随着与互联网的深入接触,林震阳感觉可以挖掘的东西越来越多。这个时代,记者还是有些专业素养的,没有到那种“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的程度。

林震阳干脆与主编交流了一次,不急于马上发什么报道,而是加大了新闻调查的范围。

普通的上网用户平常并不容易接触到,林震阳干脆杀向了网吧,这里可是上网用户最聚集的地方,是可以接触到采访对象最好的地方。

而林震阳的采访方式,居然也在这次收集素材过程中,出现了极大的进化。

以前他的采访都是当面采访,但到了网吧之后,他居然很自然的与采访对象互留了邮箱和即时通讯账号,可以与这些采访对象进行多次的采访交流。

而且这种互相不见面,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的方式,虽然没有当面采访那样的直接便利,却更容易交流的更加深入。

通过这些采访,林震阳发现,每个互联网用户,对上网应用的偏好都是不同的,也发现了很多的小故事。

他甚至碰到了一个家庭经济状况普通的大学生,在通过即时通讯软件,与一个富家千金,在偷偷谈着地下恋爱,这种方式的隐蔽性可比传统偷偷约会高多了。

林震阳甚至都想用这个事情做为题材,来写一篇小说了。不过那时以后的事情,现在重点还是做好这个选题。

搜集的素材越多,林震阳反而越不敢轻易的动笔了,他实在是不想浪费了这个极佳的深入报道题材。

思来想去,他向英豪公司提出了进行深入采访的申请。香江的互联网是英豪在积极推动的,向英豪进行一次深入的采访,绝对能够帮助他理清更多的思路。

英豪与香江媒体的关系一直不错,以往类似这种对业务的采访都能够被英豪接受,英豪也有专门的公关部门的人会出来接待。

但让林震阳意外的是,这次出面接受采访的,居然不是英豪公关部的人,而是英豪的总经理陈兵亲自出面接受采访。

这让林震阳有些受宠若惊,陈兵可是很少亲自出面接受专访的,这可是很难得到的机会。

陈兵愿意亲自出面接受采访,当然不是他改变了低调的风格,而是因为林震阳直接提供的采访提纲内容,远远超出公关部门能够回答的程度。

而陈兵这个时候,也正在想着怎么把香江互联网的话题炒一炒,与林震阳的采访请求,简直是一拍即合。

陈兵可不只是接受了林震阳一次深入采访这么简单,发现林震阳确实在深入的报道互联网,陈兵甚至与明报进行了一次谈判,由英豪出资,借助明报发行了一份专门的互联网增刊。

这些增刊会每天与明报一起发行,以免费的形式,发到读者手中,而增刊的内容,就是全方位的对香江互联网进行报道。

为了让这个增刊报道的内容更加丰富,陈兵专门安排了一个公关小组,与林震阳一起挑报道线索,甚至帮他联络要采访的对象。

这份增刊,初步的发行计划是三个月,三个月内,每天都会出版一些互联网相关的内容。

当然,这种增刊,很容易被视为业务宣传用的软广告,对此陈兵完全不介意,甚至不介意给明报支付另外的广告费,他要的是把香江互联网全方位的展示出来。

香江互联网是陈兵短期内,最看重的事情,这一个多月,他的精力很大一部分都投在了香江互联网上。

香江户灯塔的网络互联,这几个月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推进,马校长和香江诸多大学联合起来,能量还是十分巨大的。

港府已经被马校长说服,同意了与灯塔进行互联网连接的计划,而马校长也亲自带队跑了一次灯塔,也发动了不少灯塔的华人,共同推进与灯塔的连接计划。

这种积极的态度,也获得了很正面的反馈,灯塔本就愿意将全球的互联网连接在一起,香江的积极性远高于其他地区,这让灯塔很感兴趣。

几个月的沟通接触下来,双方已经达成了原则上一致,已经在开始实质性的推进网络互联的工作。

而在马校长的邀请下,灯塔的Internet行动委员会(IAb),很快会派出一组专家,来香江考察香江城域网的发展情况。

对于这次IAb要派来的专家,陈兵是异常重视的,准备象孔雀开屏一样,把香江城域网的先进之处全方位的展示出来。

互联网距离商业化还十分的遥远,但未来几年,却将是全球互联网互联互通的重要时间窗口,很多互联网的长期格局,就是在这几年中,确定下来的。

把香江城域网接入国际互联网只是手段,陈兵真正瞄准的目标,还是根服务器。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简单粗暴来说,搭建互联网的基础,是一系列被广泛认可的标准化协议。

这种标准化协议,一般是由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作为标准化组织,来进行认定和推荐。

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是1986年才成立的,这个组织的成立,才基本上确定了互联网的管理架构。

在这个组织成立之前,其实早期互联网的发展,在各个区域是各自为政的,在互联网进行全球广发互通之前,许多地区都有各自的不同标准。

灯塔是互联网技术发展最早,投入资源最多的地区,加上灯塔在国际地位中的强势,灯塔的很多技术就逐步成为了国际接受的标准。

而根服务器系统,是一个更加特殊的存在,它几乎没有经过任何的国际组织进行讨论,就成为了互联网中的基础要素之一。

后世,根服务器系统的公开资料很少,13台根服务器,其中一台主根服务器和九台辅根服务器在灯塔,陈兵前世甚至不知道,它们准确的建设时间点。

根服务器的发明,是在1983年,1985年开始接受域名注册。陈兵估计灯塔大多数的根服务器都是在1984年左右建设的。

但1984年,灯塔的互联网主机有多少?答案是1000个。只有这么点数量的主机需要那么多的根服务器吗?肯定是不需要的。

即使是互联网高度发达,联入的主机不断增多之后,全球的根服务器,也只有13台。从管理的角度,过多的根服务器并不利于集中管理。

灯塔有这么多辅根服务器,是因为这些辅根服务器设立的时候,灯塔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些根服务器在掌握数据管理上的关键作用。

这个时间点上,根服务器的称呼还没有出现,他仍然是被称为域名服务器,只是一个技术上的设施。

历史上,亚洲的辅根服务器是在霓虹,但霓虹是什么时候才连接了国际互联网的?

霓虹的互联网在1984年开始建设,但只是一个区域网,直到1988年,霓虹才获得了国际Ip,之后才连接上了国际互联网,霓虹的辅根服务器应该是在这个时间段建设的。

现在刚刚是1984年,灯塔自己的骨干网络NSFnet,也还是在兴建之中,国际间的互联浪潮还没有开始。

陈兵之所以要这么早的积极连接灯塔,就是为了要趁着灯塔没有发现根服务器价值,只把它当成域名检索系统的时候,把它骗到香江来。

这种操作,有些象古玩市场上的捡漏,重点就是要保持一个信息不对称。捡漏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不能让对方意识到你的真正意图。

因此,在连接灯塔互联网,甚至涉及到根服务器时,陈兵才一直架拢着香江的大学出面,就是为了不让灯塔注意到自己真正的意图所在。

而想要从灯塔得到东西,必须要有足够的东西进行交换,这也是陈兵要尽快把香江城域网运行起来的原因。

只有让灯塔看重了香江城域网的技术,主动提出想要,他才能顺势提出自己的交易条件。

至于明报的那个互联网主题增刊,则是陈兵用来,向灯塔展现交易诱饵的,诸多工具之一。

感谢书友 kk客、还没发现、妖精的头骷的月票支持,感谢书友们的推荐票鼓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