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细细看过 (第2/2页)
此时,1900年,1月27日,在北京的英、美、法、俄、意等国公使团,一致要求清政府平息义和团暴动。4月14日,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开幕。10月11日——李鸿章抵北京,开始与八国联军谈判……
巧的是,阿桂“烟花间”开业这天,正是10月11日。
不管外面如何牛皮哄哄,你打过来,我杀过去,上海——这座原本不过是浦江边上的小渔村,乘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烈火硝烟,一跃而起,成为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各路痦子和冒险家们,蜂拥而至,疯狂钻营的新兴城市。
上海,本是毫无计划盲目发展起来的。
登场,正好是它盲目发展的见证。登场,原小渔村的中心,一面临江,一面紧挨通往上海远郊的公路,顺着这条公路可以直达二百多里外的苏州。
一面傍着法租界,一面若到上海滩的繁华区域,只需半个钟头。
因为地势条件好,房租相对也便,特别是人好找。阿桂和她的结拜姐妹丁宝英,便在此停下,按照二个月前从枫桥镇出走时的商量策划,置业租房招聘。开起了这间“烟花间”。
烟花间,一开始就是阿桂独资。
新结拜的丁妹儿说得不错,那把小九龙刀,二人到上海的第三天,便以110两黄金的高价,被一老玩家买走收藏。
话说,二个月前的那个黎明,二结拜姐妹终于进了上海滩。
站在深秋上海街头,丁宝英叉腰而立,嘻嘻哈哈,阿桂则有些难以举步,左右彷徨。毕竟23岁的阿桂姑娘,全部生活都留在了二百里外的那个乡镇,眼前是一片迷乱陌生的景色。
身着短袖短裤,拉着黄包车跑得飞快的车夫。
车上时而坐着一对瘦削黄脸的中国人,时而坐着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女郎;远比枫桥宽敞的马路二旁,是一堆堆裼色小平房和晾满各色衣物的棚子,望过去还可以看见几幢三层小洋房,犹如汪洋大海上的灯塔。
马路上,不时还看见衣衫褴褛的小乞丐,伸着双手跪在地上,面前摆着破烂缺角的大碗,向路人行人乞讨……“喜欢吗?”阿桂点点头:“这,就是上海?”宝英也点点头:“对,这就是上海,”
宝英豪情满怀,指指在远处泛着水波的浦江。
“阿拉们都叫它黄浦江。顺着它往东,就进了东海,东海上有个国家叫东瀛,就是刚打赢了我们的日本国。”阿桂欣喜地看看结拜妹妹:“这么说,就到了外国的呀?”
“是的,就是到了外国。可外国有什么好?”
宝英轻蔑地瘪瘪嘴巴。
“不就是头发染着金色,眼睛着泛绿光的洋人,哪有我们中国人看着顺眼?走吧,前面还有更热闹的地方哟。”可阿桂却站着不动,左右瞧着,若有所思。
“我觉得,这地方就可以的呀。”
“阿桂姐真是乡下姑娘,一进城就迈不开步子了。”
宝英咯咯咯地笑道:“我不是说了,要创业立足,除了district(英文,地段)district,还是district?这儿不行!”阿桂没说话,跟着她朝前走去。
可无论district不district,租房创业要钱。
转悠了大半天,宝英逐决定把自己身上小包裹里的黄白物,拿出来作启动资金。可阿桂坚决不同意,而是主张立即卖掉自己的小九龙刀。
“阿桂姐,看来你是不相信我这个妹妹,留有一手的罗。”
宝英有些不爽地斜瞅着结拜姐姐,半真半假地开着玩笑。
阿桂只是笑笑:“你不是说,小九龙刀价值连城?让玩家暂时买走玩玩,又有何不可的呀?”经此一点,宝英猛然醒悟过来,欣然同意。
当晚,二姐妹在登场寻一廉价小店住下。
稍会儿,阿桂就借口出去,一直到大半夜才回店。正睡着迷迷糊糊的“飞贼”下意识地睁开眼:“阿桂姐,回来了?我还担心你走失迷路呢。”
可一看到对方脸色,马上睡意全无,翻身爬起。
“阿桂姐,你怎么那样高兴,好像在江边捡到金元宝,发了大财?”待阿桂姐一步坐在床沿上,细细地告之后,宝英疑疑惑惑地反问:“不会看错吧?我可真是听人说,创业开店,除了district(英文,地段)district,还是district的?”
“这话不假,可也不一定全部准确。”
阿桂苦口婆心的解释劝道:“我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本小,现在最需要的是人脉,经验和积累,不是慕大,谁不想浪头大的类(要阔,要发财),来塞的呀(一个人能干,有能力)?”
为说服结拜妹妹,阿桂有意让苏州土语蹦出了自己嘴巴。
惹得宝英捂嘴直笑,只好同意了结拜姐姐的主意。第二一早起来,二姐妹出了小店,按照阿桂的提议,先到登场周边转转看看。
但见,浦江边密布着大大小小的打渔船,顺着江边往岸上延伸,密如蛛网的平房和棚子,炊烟袅袅,人声鼎沸,一派忙忙碌碌景象……
“我昨晚上细细看过,这么大一个登场,赌场烟馆烟花馆虽多,可人大多都进了赌场和烟馆,进烟花馆的却不多。”